好未来,未来在哪?

编辑 | 余溯

出品 | 潮起网「加盟指南」

“双减”政策冲击下,这些年来,中国教培行业经历了一场深度洗牌。

在此背景下,作为曾经的K12教育巨头,好未来通过战略转型举措积极求生的案例,无疑是整个教培市场谋求进一步发展的典型。

值得注意的是,好未来以“AI+教育硬件”、线下加盟布局等为核心开辟的新战场,已经帮助公司在2025财年实现全年扭亏为盈。这或许意味着,在经历了政策“黑天鹅”之后,中国教培行业实现了某种程度上的重生。

然而,好未来在第四季度遭遇的净利润转亏、硬件业务持续亏损等问题,也同时在暴露出企业转型期的阵痛。那么,好未来的未来究竟能否持续?其聚焦下沉市场的渠道扩张战略又能否快速复制?

从学科培训到“AI+硬件”生态

毫无疑问,智能硬件是好未来近两年的业绩增长引擎。

500

自2023年起密集推出学而思学习机、学练机等产品,到2025财年,好未来内容解决方案业务收入在总营收中的占比已提升至29.4%。

数据显示,2025财年,好未来学习机销量同比增长88%,已达35.6万台。此外,通过将自研的九章大模型(MathGPT)植入硬件,好未来实现了AI解题、作文批改等差异化功能,设备周活跃率达80%,日均使用时长1小时,用户粘性表现良好。

不过,好未来硬件业务也面临着关键挑战,那就是研发与营销成本高企(2025年第四季度销售费用同比增长73%至2.18亿美元),仍处于亏损状态,短期内需依赖总部补贴。

想要借助硬件业务突围,好未来仍需继续做大市场才行。

而在硬件业务之外,好未来积极用素质教育填补学科培训空白。

2025财年,好未来线下素养课程(编程、科学实验等)续班率稳定在85%以上,成为学习服务业务的支柱。财报数据显示,2025年第四季度该业务收入在总营收中的占比达70.6%,已覆盖全国38个城市,新增教学点主要聚焦于三四线城市。

然而,素质教育市场竞争加剧叠加政策审批趋严,再考虑到机构数量较学科培训时代大幅锐减的现状,好未来的长期增长需依赖内容创新与服务质量。

好消息是,好未来正通过技术壁垒构建护城河。

前不久,好未来以九章大模型为核心,整合DeepSeek等AI技术,推出了“九章爱学”智慧教育品牌,覆盖校园、家庭多场景。按照评测,其数学大模型在测评中排名第一,技术优势显著。只不过,好未来需警惕科大讯飞、作业帮等对手的垂直领域竞争,特别是作业帮在中端价格带教育硬件市场的优势。

瞄准下沉策略和线下渠道布局

目前在智能硬件市场,好未来最大的对手无疑是作业帮。而想要挑战作业帮的市场地位的话,品牌就势必要在竞品优势的中端市场进行渗透。

为此,好未来产品采取了价格下探策略,以争夺中端市场。

500

据悉,学而思学习机P系列定价已下探至2699元,直接切入作业帮、科大讯飞主导的2000-4000元产品价格带。2025年第一季度,好未来中端市场线上销量占比超50%。通过性价比策略渗透下沉市场,好未来取得了不错的成效。唯一的不足在于,其仍需用更大市场体量、更多市场份额证明自己。

另外,好未来正积极布局线下网点。

截至2025年2月,好未来线下学习中心达到450家,同比增长50%,扩张速度不可谓不快。其中,新增网点70%位于三四线城市,与品牌的下沉市场策略相呼应。

通过单店投资5万-20万元的加盟模式,好未来以轻资产模式扩张降低了可能存在的风险,如果能够应对好区域需求差异与运营效率挑战,将会更具想象空间。

同时,好未来还开启了营销战。

通过邀请沈腾代言、投放电梯广告等举措,好未来在品牌曝光层面提升显著。不过对应的代价是,公司2025年第四季度销售费用率高达35.7%,同比增加6.4个百分点。需要指出,尽管短期流量驱动效果显著,但长期依赖高额营销费用可能会削弱品牌价值,这点需要品牌方警惕。

隐忧仍在

可以看到,虽然好未来的硬件突围、线下扩张动作频频,也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但背后的隐忧也十分明显。

整体看,在好未来实现扭亏、2025财年全年净利润达8459万美元背后,第四季度单季亏损731万美元的表现给公司扭亏埋下质疑。考虑到硬件业务拖累及线下扩张成本高企,好未来的长期盈利表现仍然有待观望。

500

尽管好未来旗下学习服务业务毛利率稳定,但内容解决方案业务投入产出比较低,短期难成盈利主力。在此背景下,盈利难题始终悬在头上。

与此同时,公司的政策与合规风险不容忽视。

近期,教育监管持续收紧,如2025年3月教育部加强在线内容审核,直接影响了好未来的课程设计与硬件功能(如作业批改)。此外,关于好未来产品或服务的消费者投诉正在抬头,学习机功能与宣传不符、产品质量问题频发,这些都是公司需要逐步解决的问题。

作为上市公司,好未来也面临着资本市场的分歧。

尽管花旗、瑞银等机构上调公司盈利预期,麦格理却因短期盈利不确定性下调其评级至“持有”,目标价从14.5美元降至10.9美元。市场担忧AI硬件高投入周期与政策波动的情绪下,好未来需在技术创新与成本优化间找到平衡点。

好未来的转型路径清晰,AI硬件与素质教育的双轮驱动已初见成效,但盈利模型尚未闭环,未来需聚焦技术迭代、成本优化、风险管控三大方向发力。

如果能突破这些瓶颈,好未来或将成为“AI+教育”时代的领跑者;反之,则可能陷入增长与亏损的拉锯战中。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