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疏附,寻舒服!
你知道中国最西边的县城是哪个吗?相信很多地理爱好者(或者是看过这篇文章的读者朋友)都了解,没错,正是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的乌恰县。
那中国第二西的城市是哪个大家知道吗?
不知道就太好了!
今天我就带你深入了解这个地理小知识:中国第二西的城市——疏附县。
疏附县维吾尔语称“喀什噶尔阔纳协海尔”,意思是喀什噶尔老城,又名托克扎克,清初属喀什噶尔,《西域图志》作托克库尔萨克,《西域同文志》释为:“托克,饱也;库尔萨克,大腹也。地丰,于稼人能饱食,故名。”
即能吃饱肚子的(地方),意指“地丰人富”。托克扎克现又解释为“九块白地”,有可能是语义的转化所致。
疏附县地处喀什地区西南部,位于帕米尔高原东麓、塔里木盆地西缘的喀什噶尔绿洲上,与多个国家毗邻,靠近多个一类、二类对外开放口岸。
鬼斧神工的自然景观
在帕米尔雪鹰盘旋的视线尽头,疏附县以大地为纸,将高原的雄浑泼墨成写意山水,让绿洲的柔美在塔里木盆地的裙裾间洇染开来。
这片净土将高原的雄浑壮阔、绿洲的温婉柔美以及戈壁的粗犷独特精妙融合,无声地呼唤着你我,共赴一场探秘发现之旅。
于疏附县而言,大自然仿若一位鬼斧神工的艺术巨匠,以一双充满奇思妙想的神奇之手,精心勾勒、雕琢着这里的每一寸景致。
而在众多杰作之中,斯普顿石穹山堪称大自然神奇技艺的绝妙体现。它的山坡如刀削斧劈般陡峭,山势极为险峻,孤峰傲立,直插云霄,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与自然的伟力。
这里呈“∩”字型的山石就是出自大自然这位“艺术家”手中,山石似山洞又似动物,或似千奇百怪的壁画,形态各异,不管是登山爱好者还是乐于探险的冒险家抑或者热爱自由的旅行家,这都是一个好去处。
在疏附县我还发现了一个让我极为震撼的奇观——泉眼。在我过往的认知里,疏附县地处西北内陆,大漠孤烟、戈壁纵横才是它的标签,“泉”这个灵动柔美的字眼,似乎与这片土地毫无关联。
然而,现实却打破了我的固有认知,那些泉眼真真切切地存在着。
在距离喀什市大约63公里的乌帕尔乡四村,隐匿着一处独特非凡的景观。南北两岸,艾子毛拉山与库玛塔格山遥遥相对,两山仿若心有灵犀的守护者,共同滋养出了这里的清泉。
要知道,在水资源极为珍贵、水贵如油的南疆地区,这四十眼泉宛如上天遗落的珍宝,是当之无愧的宝地,滋养着一方土地,润泽着一方百姓。
芦苇丛生在其边上,野花点缀其中,这样优美的环境下空气也是清新的,是南疆数一数二的湿润绿洲,在炎热难耐的夏天可谓是一处秘境。
底蕴深厚的历史遗址
疏附县作为汉代疏勒国首府所在地、唐代“疏勒乐”发源地,境内留存明尧勒古战场、莫尔佛塔等众多遗址,诉说着那些我们未曾参与的历史。
明尧勒古战场位于喀什市疏附县西北的木什乡明尧勒村周边,距明尧勒村8公里,距喀什市60公里。
古战场遗址上留存的战壕、碉堡、炮台等遗迹均是新疆近代史上的重要见证。
它是清朝时期的一场重要战役遗址,1877年,清朝将领刘锦棠率部在此全歼阿古柏匪徒残部,使整个南疆重新置于清政府管辖。
后来,清政府在这里立有记功碑一座,现在原碑保存在自治区博物馆内。
来到疏附县明尧勒古战场,只见一个个残垣断壁的古城墙轮廓清晰,四周群峰并不高耸,恰如一个脸盆上直立的边缘似的,鹤立翘首。
远处峡谷处的山体却是怪石嶙峋,高险奇危,给人一种庄严肃穆之感。经历过千秋风雨的砥砺后,这里仿佛让人还能依稀看到昔日发生的战争场面。
前几日,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入围名单惊艳亮相,面向大众揭开神秘面纱。其中,莫尔寺遗址成功入围,格外引人注目。
这座遗址意义非凡,堪称我国早期大型地面佛寺的杰出范例,更是佛教中国化进程中的典型代表,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价值。
莫尔寺遗址中那座引人瞩目的莫尔佛塔,其得名颇为有趣,源于它独特的外形。远远望去,它酷似烟囱,在维吾尔语里,“莫尔”恰恰就是“烟囱”的意思。
这个高达12米的“大个子”,曾一度让人产生误解,不少人误把它当作废弃不用的烽燧。
岁月悠悠,它静静伫立,见证了无数的历史变迁,如今正以全新的姿态,向世人诉说往昔的故事。
灿烂辉煌的文化遗产
当十二木卡姆的旋律悠然响起,那独特的热瓦普、都塔尔、萨塔尔、达卜(手鼓)……乐器的音律交织在一起瞬间唤醒了血脉深处的乡愁。
十二木卡姆作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瑰宝,其传承不仅依靠曲谱和歌声,更仰仗匠人们指尖的温度。他们用桑木和羊皮对话,以刻刀琴弦传情,每一道纹饰都锲刻着匠人世家口传心授的密码。
在距喀什市以东约7公里的疏附县吾库萨克镇有一处地点在2000年被国务院命名为“中国新疆民族乐器村”,它就是托万克吾库萨克村。
这里有150多年的乐器制作历史,全村近280户、500多人从事乐器制作,年产27大类、50余种乐器,涵盖都塔尔、热瓦甫、沙塔尔、手鼓等维吾尔族传统乐器,产品远销海内外。
众所周知,新疆人都热爱唱歌跳舞,婚嫁节庆之日、集会团聚之时……不管什么场合,音乐都是必不可少的。
正是这份对音乐的热爱,形形色色的乐器应运而生,在长时间的民间音乐活动中,人们开始追求乐器的形态之美,随后便出现了我们如今看到的布满了精美花纹、有的色泽艳丽、形态别致、刻着独特纹饰的乐器。
乐器村不仅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还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景区内设有乐器制作工坊、乐器博物馆、历史博物馆、美食区、演艺区等,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旅游体验。
在这里你可以亲眼见证匠人将木料“点石成金”的过程。匠人们将一块块平凡的木料、一张张不同的皮料,通过一系列让人眼花缭乱的工程,雕琢成令人惊叹的艺术品。
从选料、雕刻到调音,全程手工完成,一块普通木料需经过7-8天的雕琢,才能成为一件音色纯净、纹饰精美的艺术品。
在乐器博物馆更有让人大开眼界的超级大乐器,4.97米的都塔尔,3.75米长的热瓦普琴、5.7米长的沙塔尔琴、2米直径的达卜(手鼓)……均出自平凡而勤劳的匠人们手中,而且都获得世界吉尼斯的世界之最。
▲图片来源:小红书@大豆的黑线
景区还提供乐器制作体验课程,你可以亲手制作简单的民族乐器,如竹笛、手鼓等,体验音乐的魅力,将疏附县的纪念品带回家“显摆”。
疏附县民族乐器村,用琴弦连接古今,以匠心跳动文化。在这里,每一次拨动都是历史的回响,每一声旋律都是民族的传承。
独具风味的土特产
新疆,这片广袤无垠的土地,凭借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各类优质水果的重要原产地。
疏附县自然也凭借其独特的气候环境,精心栽培出了诸如开心果、巴旦木、核桃、石榴、葡萄、杏子等琳琅满目的水果品种,而在这之中,开心果显得尤为特殊。
在中国,开心果不仅仅因其美味的口感而备受青睐,更因其那寓意美好的“笑口开”形象,成为了各类节日庆典以及日常餐桌上的常客。
无论是阖家团圆的佳节,还是朋友相聚的欢乐时刻,开心果总能以它独特的姿态,为人们带来愉悦的心情和美好的祝愿。
开心果对生长环境的要求极为苛刻,这也使得在我国开心果的种植主要集中在疏附县这片神奇的土地上。
这里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年日照时数可达2700小时以上,再加上疏附县的土壤多为沙壤土或轻壤土,土质疏松,透气性和透水性良好,不仅能满足开心果生长对光照的需求还有利于开心果根系的生长和发育。
当地政府也高度重视林果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鼓励农民种植开心果,促进了开心果产业在疏附县的蓬勃发展。
开心果,学名阿月浑子,原产于伊朗,在维吾尔语中被称作“皮斯特”,英文释义为“风味怡人的食物”,恰如其分地描绘出它独特的魅力。
通常情况下,自然成熟的开心果,其外壳会如同被一双温柔的手轻轻打开一般,自动裂开。并且,果实的成熟度越高,果仁就愈发饱满,开口也就越大,仿佛在向世人展示它满满的成熟魅力。
开心果堪称“宝藏坚果”,富含蛋白质、膳食纤维、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
其含有的大量不饱和脂肪酸,如油酸、亚油酸,能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减少动脉粥硬化风险,守护心血管健康,因而被誉为坚果中的“营养冠军” 。
开心果食用方式多样,可直接剥开吃,也能磨粉用于糕点制作,还能磨成酱涂抹在面包、饼干上,其食用方法众多,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它做不到。
夜幕降临,疏附县的街巷被暖黄灯光笼罩,袅袅炊烟升腾而起,混合着烤包子的香气弥漫在空气中。远处,古老的莫尔佛塔在月色下静静伫立,仿佛在守护着这片土地。这般温暖而美好的画面正是它最美的姿色。
▲图片来源:@武勇(摄)
疏附县,这片被岁月与自然共同雕琢的神奇土地,既有帕米尔高原的雄浑壮阔,以那巍峨的身姿展现着大自然的磅礴力量;
又有塔里木盆地绿洲的温婉柔美,用那潺潺的流水、摇曳的芦苇,诉说着生命的细腻与温柔;还有戈壁滩的粗犷独特,在岁月的长河中静静沉思,见证着历史的沧桑变迁。
春天都要结束了,你还窝在家里耍手机?快动起来吧!去聆听那明尧勒古战场的战鼓声、莫尔寺遗址的钟声;去感受匠人们制作的乐器散发的灵动气息;去品尝那开心果的香甜。
保准你去了就不想走,回来还得跟身边人一顿猛夸,这疏附县,真是个宝藏地儿,不去一趟都亏大发啦!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