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团王兴给商家发钱,每月一个亿

500

美团每月拿出1亿补贴优质商家

今年以来,即时零售行业已经从简单的舆论战,演变为一场涉及消费者、商家、骑手、品牌之间的全面竞争,火药味十足。

各巨头纷纷使出浑身解数,打起了补贴、流量、服务、社会责任等多维度的组合拳。

美团作为“外卖一哥”,自然也不甘落后。今年5月开始,美团外卖孵化爆品的创新产品“神抢手”的流量及补贴资源,都将向高口碑老店、品牌放心门店倾斜。

具体来看,美团外卖计划每月投入逾1亿元专属补贴,这些补贴将精准投放至“神抢手”专区,通过设立独立商品展示专区、提供固定优质曝光位以及实施流量倾斜策略等方式,提升高品质商品的曝光度与市场触达率。

500

图源:美团公众号

此外,美团对品质检控体系进行升级,提高了准入门槛,卫生环境一般的无堂食档口店等商家,将无法提报进入“神抢手”。后续,“神抢手”将重点对点评高分店、必点榜、中华老字号、点评人气店等优质门店,在流量分发、平台补贴以及助力金等方面扶持好商家。

500

简单来说就是良币驱逐劣币,通过美团的补贴和流量倾斜等政策,可以大幅度降低优质商家在平台上的运营成本,提供了更多成长空间。那些用心经营、注重品质的商家将在平台上获得更多资源支持。

据了解,今年4月2日起,“神抢手”开始向优质商家提供助力金支持,覆盖超1万个连锁餐饮品牌、20万家中小商家,经营表现突出的品牌每月获得的助力金可达50万元,优质中小商户门店每月可达1万元。

同时,通过升级“智能标签+视频展示+AI亮点提炼+直播”多维展示体系,更精准匹配“神抢手”5000万月活中高消费客群需求。据悉,美团外卖“神抢手”计划在今年帮助优质商家孵化超10万个爆品。

近日,美团闪购还联合百余家品牌零售商和本地实体商家,推出即时零售行业首个全流程服务保障计划“安心闪购”。该计划上线14项服务保障举措,覆盖蔬菜水果、酒水饮料等全品类。

从行业视角看,外卖大战也有助于推动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同时优化商家服务和产品品质。

500

互联网下半场,美团要做好基本功

事实上,早在2015年,王兴曾提出过一个“下半场”的概念,他认为,互联网竞争的下半场开始了,“今后的竞争将是ARPU值(每用户平均价值)的体现,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突破,行业竞争模式从外部竞争升级到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

从后十年的眼光看,王兴的论断可以说是超前的。对于下半场的解法,王兴心中也早已有了答案。

在2019年,王兴在除夕发出的全员信中提及,在互联网下半场,美团要始终遵循商业规律,坚持做正确的事情。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看得更长远,放远到未来五年、十年乃至更长。

王兴在内部信中强调,在互联网上半场,基本功不太好,还可以靠红利、靠战略、靠资源带动快速发展,但到了下半场,基本功不过关,活下去都很难。

王兴提出,想练好基本功是一个长期的事情,甚至可以说是企业全生命周期的事情。把基本功练扎实,我们就能赢99%的事情。

我们可以看到,美团闪购这几年来确实打下了不少基础。从平台品类来看,已经从最初的鲜花和药品,逐步增加到数码家电等高客单价的品类延伸,当前苹果、华为等大品牌已入驻,逐步实现“万物到家”的目标。

而闪电仓作为美团即时零售业务的关键牌,在配送效率和用户体验、成本等提升了美团的竞争优势,目前,美团闪电仓数量已超过3万个。

在2024美团即时零售产业大会上,美团核心本地商业CEO王莆中表示,美团闪电仓业态代表了当前即时零售的进化趋势。美团认为,所有开通外卖的城镇都有用闪电仓做即时零售的机遇,预计到2027年,美团闪电仓数量将超过10万个,市场规模将达到2000亿元。

500

图源:美团

到如今,美团已经将闪购独立成即时零售品牌,可见美团在即时零售领域大有可为。

未来即时零售的竞争,不再只是简单的抢市场,而是用户、商家、运力的全方位的竞技,基础好、底子够硬,才能打好一场持久战。

500

即时零售战火,越烧越旺

随着美团、阿里、京东三大巨头的强势开跑,这场战火会烧得越来越大。

从当年千团大战局势来看,现在几家的战局还处于初级阶段。

500

图源:微博

作为外卖市场的“新玩家”,京东一上场就放出“百亿补贴”这张大牌,承诺一年内投入超过100亿元,用于补贴消费者和商家。数据显示,截至4月22日,京东外卖日单量已突破1000万,覆盖全国166个城市。从数据来看,京东的“补贴轰炸”显然已经初见成效。

而身经百战的饿了么则在隔岸观火之后,启动“饿补超百亿”活动,随后阿里将淘天旗下即时零售业务淘宝“小时达” 升级为淘宝 “闪购”,先在 50 多个城市上线,并将在 5 月 6 日覆盖全国。从数据来看,淘宝闪购上线后,单日订单量迅速突破1000万。

可以确定的是,无论这场即时零售大战最终谁胜谁负,对用户和商家来说,这场“神仙打架”的好处已经肉眼可见。而已经被卷入战场的外卖平台们,接下来要拼的不仅是补贴的力度,更是对市场需求变化的敏锐洞察,以及能否为消费者和商家创造更多价值。

毕竟,真正能笑到最后的,永远是那些既会“烧钱”,又能“赚钱”的玩家。

作者 | 高飞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