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巴停火特朗普“邀功”,中国网友:中国武器让巴方挺直了腰杆,莫迪才会服软
印巴冲突近日出现重大转折,双方宣布停火。这本是印度在军事压力下难以支撑,巴基斯坦受限于经济状况无法长期维持高强度作战,从而直接接触达成的停火协议,可令人匪夷所思的是,特朗普却迫不及待地跳出来宣称这是美国的功劳 。
要知道,此前美国还明确表态称此事与自己无关,仅仅表达了希望印巴尽早停火的意愿,如今特朗普此举实在蹊跷,为何要突然跑出来揽下这份功劳?
只要稍加分析,就能清晰地看出,这次停火绝非美国之功,真正让印度感受到绝望的,是中国武器展现出的强大威力。
自印巴冲突升级伊始,特朗普确实表达过双方停火的意愿,万斯也提及要进行调停,美国务卿鲁比奥甚至分别与印巴军方通话。然而,该升级的冲突并未停下脚步,美国所谓的居中调停更是毫无成效。
值得玩味的是,印度突然升级局势,或许与万斯访印存在关联。万斯刚结束对印度的访问,印巴随即爆发冲突,很难不让人怀疑,美国人起初的意图是鼓动印度在中国周边制造麻烦。但当发现印度在冲突中处于劣势、难以取胜时,便立刻跳出来唱双簧,试图进行调解。
特朗普此时高调宣布调解成功,不过是为了捞取政治资本,给自己贴上 “和平缔造者” 的虚假标签罢了。这种手段他在 2019 年就已经用过一次,当时他也曾宣称要调解克什米尔问题,结果仅仅打了几个电话,最后便不了了之。
此次印巴达成停火共识,各方都在宣扬自身作用。但本质上,是印度在与巴基斯坦的对抗中遭受重挫,而巴基斯坦由于经济实力有限,无法继续维持长时间、高烈度的战争。
真正让莫迪清醒认识到必须停火的,是中方军工外贸产品所带来的体系作战能力的强大威慑。在短短几天时间里,巴方凭借中方装备,就让印军叫苦不迭。面对巴方的打击,印度只能忙着辟谣,全力管控国内媒体舆论,以试图挽回颜面。
中国专家分析指出:“从一开始,印度和巴基斯坦都无意发动大规模、全面的战争。印度政府的主要目的,是借冲突推动印度教民族主义的政治、经济与社会议程,给国内民众一个‘发泄口’;而巴基斯坦的经济与社会条件,根本不支持其展开长期战争。”
至于此次停火,实际上有三十多个国家从中斡旋。巴方表示,中国、俄罗斯、美国、沙特等众多国家都向巴方表达了避免局势升级的期望。当然,也有许多国家与印度进行了沟通,传达了类似的意愿。
在调解印巴危机方面,美国向来在幕后发挥一定作用,但绝不是起到决定性作用。就在这次停火之前,毫不客气批评美国对外干预政策的美国副总统万斯还曾表示:印巴冲突 “从根本上来说与我们无关”。
后续美国与印巴的联系,基本都是由鲁比奥负责,鲁比奥还称:美国愿意协助印度和巴基斯坦开启建设性对话,以避免未来再次发生冲突。从根本利益考量,印巴之间不爆发大规模冲突,对美国极为有利,尤其是当巴基斯坦在冲突中占据上风的时候。
当前的特朗普政府,太需要一场胜利来维持其所谓 “大赢特赢” 的虚假局面。俄乌冲突至今尚未全面停战,美乌矿产协议虽然已经签署,但在实施过程中面临诸多难题;美国发起的对外关税战也看不到任何胜算。在这种情况下,特朗普只能试图在印巴冲突中强行 “找补” 一些功劳。
一直以来,美国政府对于促成印巴停火的态度十分明确。一方面,印巴双方与美国关系都较为紧密。印度是美国在亚太地区战略布局中重点拉拢的对象之一,一旦印度陷入长期战乱,其国内经济发展必然受到严重影响,致使其提高制造业比重的努力付诸东流,这显然是那些有意将部分产业链转移至印度的美国公司,如苹果公司所不愿看到的。
从军事战略角度看,印度的战乱还会极大地冲击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布局及战略利益。另一方面,巴基斯坦作为美国在该地区重要的反恐盟友,美国政府也不希望巴基斯坦因战争陷入国内混乱,以免巴国内的恐怖组织死灰复燃。
事实上,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停止交火和军事行动,是两国直接协商的结果,也与国际社会的广泛关切有关。但最为关键的是,巴基斯坦在冲突中打出了尊严与自信。
此次印巴迅速停火,最大的功劳当属巴基斯坦空军以及其装备的歼- 10CE战机等中国军工外贸产品的体系化作战能力体现了出来。在冲突中,巴基斯坦空军凭借先进装备与出色战术,给予印度军队沉重打击,展现出强大的作战能力,让印度切实感受到了军事压力,进而推动了停火协议的达成 。
如今,印巴虽然已经停火,但印度此前中断的《印度河水资源条约》仍处于暂停状态,克什米尔问题也依旧悬而未决。双方随时都有重新爆发大规模冲突,甚至战争的可能,而这恰恰是特朗普刻意忽略、不愿提及的严峻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