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收割年下男,一个死嗑俏大叔

作者 | 柳飘飘

本文由公众号「柳飘飘了吗」(ID:DSliupiaopiao)原创。

飘本想再等等,看看《淮水竹亭》能不能争口气。

事实证明,不太行。

它仿佛躲着我播出一般,我至今还没能在社交媒体上刷到任何有关它的宣传。

500

对了,除了刘诗诗的先秦淑女步。

500

不谈剧情,就看这剧戏外的表现。

有奖竞答,有多少人知道《淮水竹亭》的男主是谁。

↓↓↓

虽然筹备时人人都说张云龙咖位不配,但张云龙很显然也没从中获得多少红利。

讲道理,张云龙剧播后的热度,还不及与娜扎的恋情被爆时的热度高。

搭档一姐居然还能查无此人,难以置信,但仔细想想,又在情理之中。

一姐不管是戏里还是戏外,走的都是独美路线,男主于她,只是非必要的,既如此,还谈何热度反哺。

那今天索性来聊聊内娱现在还算有话语权的各花们,选男主的策略和方法。

强调:不分高下,只是客观分析,存在即合理。

盘点过程中,发现她们选男主的策略,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侧重市场,侧重作品。

而同样的侧重里,还能分出两条支线,互为对照。

500

侧重市场

刘诗诗和杨幂一样,会根据市场风向来挑选男主。

近几年市场的流行元素是什么?

大女主、职场剧、姐弟恋、仙侠古偶、现实题材(医疗/科技背景)、轻喜剧。

刘诗诗着重发展的元素只有大女主,再融合她擅长的武打戏点缀。

500

而大女主最表面的特征,是什么?

就是女强。

但当前市面上更多的是女强男更强的伪大女主,刘诗诗直接选择男强女更强,让男主完全充当“辅助者”来配合女主的成长,而非传统“拯救者”。

说白了就是工具人。

所以她挑选的男主,是在市场流行大女主的前提下,既能契合她气质还能在形象上弱于她。

这就造成她的男主,无一例外,多呈现为“非传统的强势”,也就是“赘婿”,没什么事业心的最好。

500

既然没什么事业心,也就谈不上会用麦CP来蹭一姐的热度了。

本来《一念关山》前的刘宇宁也是这样,只在IP里混脸熟,日常似乎更看重直播的工作,大众口碑还过得去,结果《一念关山》后,图穷匕见。

所以不知道是不是就此给一姐留下了后遗症,她后续的男主戏里戏外都是赘婿,从源头上断绝出错的可能性。

让她能保持独美。

就像之前聊她时所说,某种程度上是聪明的。

与刘诗诗单一的执着不同,杨幂对市场的适应度更从容些,选男主时也更活泛些,新生代流量也不抗拒。

她挑男主考虑的是题材红利、流量适配和市场风口最终的导向,而非能适配她的。

不得不说,她作品里集合的流行元素是真多。

但是贪多嚼不烂,所以即使配上了龚俊、许凯这样的新晋小生,最终成效也一般。

500

当然,她自身咖位允许她做这些尝试。

除此以外,杨幂比刘诗诗还多了点商人的精明。

通过偶像剧稳住底盘,再利用职业和战争题材镀金,借助白宇、秦昊的“正剧输血”能力,提升自己的专业形象。

500

如今尝试的《生万物》也是如此。

500

当她需要对方的助力时,被压番被选择也无所谓,能屈能伸。

因为这些都是她“市场风口优先”策略中的一步,最终目的都是让她能获得商业回报。

这怎么不算是大女主呢?

500

另一种侧重市场

除刘诗诗和杨幂外,杨紫和虞书欣挑选男主的策略同样是侧重市场。

但是比起市场的风口导向如何,她们更关注的是市场给她们的定位,比85花少了点试图驾驭市场的勇气。

提到杨紫和虞书欣,关键词都是“旺夫”。

但是面对同样的市场定位,这俩的做法却大不相同。

杨紫,前期谈不上挑,顶多是从中选出潜力股合作,试图实现双赢,但是“旺夫”标签仿佛是市场给她的高帽。

500

所谓旺夫,最终收益的还是对方,对方商业价值飙升的同时,她只是象征性地收获虚名罢了。

男星确实更容易获得商业回报。

中期,她开始借助这些虚名,向上发展,强势捆绑顶流,提高自己的商业价值。

500

500

到这时,她才真正算得上可以挑选男演员了。

结果向下搭档张晚意等人的《长相思》,虽然热度高涨,但是热度和商业价值又均分了,明眼人都能看出红利分给谁了。

所以再往后她干脆选范丞丞、许凯这种出了名的没演技,但有自己固有标签的演员。

不指望他们的演技如何出神入化,只要形象贴合角色即可。

一方面,与流量小生的合作可对冲风险,确保商业价值不因题材试水而下滑。

500

另一方面,《承欢记》和《要久久爱》都是为她后续转换赛道,尝试现实题材铺垫。

《国色芳华》二搭李现,《家业》合作韩东君,走得更是稳妥。

这俩一个“去流量化”,一个“去偶像化”,观众的评价只会落在作品的口碑上。

当然,她做这些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能单扛《生命树》。

500

在市场强加给她的定位上,既然向上向下都充满荆棘,那就等时机成熟独立行走,实现她流量→口碑→奖项的飞升。

虞书欣的“旺夫”,与杨紫有雷同,但不同的是,虞书欣目前挑选的男主是在加固这个标签。

自《永夜星河》大爆后,她接连合作的三部都走这路数。

男主的知名度越来越低,到最后用查无此人形容也不为过。

这样,不管是热度还是招商都会完全集中在她身上。

500

另一方面,虞书欣有一套成熟的CP生产线。

如果对方CP缠身,不方便营业,那话题的周期就会骤短,无法达成长尾效应,所以还不如选择听话的糊咖。

这也是虞书欣比杨紫多的唯一性所在,也是她在“旺夫”这条道上向下挖掘的保障。

当然,虞书欣也不是盲目挑选糊咖。

虞书欣凭借“小作精”人设出圈,她的男主需要跟她之间有性格、体型、气场上的反差才能制造戏剧张力。

500

这些糊咖要么形象高度贴合工业化的偶像剧标准,要么就如丁禹兮一样有换脸的演技。

但是不管哪种,都是以反差感为杠杆,撬动她个人魅力最大化。

而那些男主的后续发展如何,与她无关,反正剧播内,她已经给了对方最大的曝光。

市场既然期待她“旺夫”,那她就好好利用这个标签,来强化她的市场辨识度。

500

侧重作品

聊完侧重市场,现在聊聊选男主时更侧重作品的赵丽颖和刘亦菲。

说来也巧,同为85花,比起其她几位同一时间走红,她俩在时间上倒算相近,虽然刘亦菲年少成名,但她俩都是在2012年前后才开始集中有作品出现。

以《有翡》为分界线,《有翡》似乎是加速了赵丽颖想转型的心。

此后,赵丽颖就少拍偶像剧了。

搭档的男主,也多为适合剧本的实力派演员。

500

转型不是一蹴而就,所以她始终以作品为中心,借男主特质强化自身转型路径。

跟杨幂一样,适当的时候她需要这些演员的“正剧输血”能力。

转型第一部就是与肖央、董子健合作的《谁是凶手》。

500

通过合作不同类型的男主,适配多元题材,完成偶像剧到正剧的赛道切换。

后两部《幸福到万家》《风吹半夏》深耕现实主义题材、深度绑定实力派男演员。

500

重复与默契搭档合作,打破古偶依赖。

500

最重要的是选角上“去流量化”,摒弃以往流量带动剧的形式,转向实力派联手提升剧作厚度。

所以,赵丽颖选的男主,不存在咖位比较,只存在演技优劣的问题,这就是她差异化竞争的策略。

与她的争先的性格类似,同样,刘亦菲选男主,也与自身性格贴合。

刘亦菲回归剧圈,自然是万众瞩目。

但《花木兰》已经是她的野心高峰期,对大银幕终究是有心无力,如今她的路线反而是回归剧圈、守住旧领地。

工作得接,但不能丢了口碑,所以她的选择,同样是拒绝流量搭档,一方面能弱化CP营销,谨防对方作妖。

500

另一方面,佛系工作就得规避自己沦为流量化的演员。

在契合剧本的形象基础上,她还需要对方有国名度且足够低调。

陈晓、李现、林更新、霍建华、佟大为,这哥几个低调得仿佛淡出了娱乐圈。

500

比起赵丽颖想靠作品转型拿奖,刘亦菲显然没了往电影咖、实力派转型的心气,反正靠剧也足以稳坐85花头把交椅,极致的国民度也够受用一生了。

所以靠稳定的产出维持口碑和高姿态,避免卷入流量咖混战的泥潭,是她眼下唯一重要的任务。

500

另一种侧重作品

除此以外,侧重作品的还有迪丽热巴和赵露思。

说起来这俩还挺有渊源,除了当初合作《长歌行》时,作为女配的赵露思强势艳压女主迪丽热巴。

此后赵露思还两度与迪丽热巴曾经的男主合作,时间线上一前一后未免太过巧合。

与杨洋、吴磊合作虽提升了咖位,但也有不少人质疑赵露思是“借力上位”。

500

从她前段时间的纪录片也能看出来,当初的赵露思面对质疑,更多的是想自证。

500

所以后续她接连选择一堆当时的二线主要是为了证明“非顶流男主”才有扛剧能力,她也能有。

500

结果又是三连的质疑,口碑还一落千丈。

她又开始接连三部都跟中生合作。

500

在她病情还没为大众所知晓前,所有人对此的态度都是诧异的。

并不是诋毁中生,只是内娱的小生层出不穷,就算挑花了眼,也没人会选与自己形象气质完全不搭的中生。

但结合她前段时间的逆反心理,似乎就好理解得多了。

500

她也是看重作品,但是归根到底,她是想借作品,完成对自己形象的重塑。

她想证明自己的存在感,她想甩掉粘在她身上的所有质疑和攻击。

同样,迪丽热巴选男主时,也有很强的目的性。

早年流量架在那儿,可选性并不多,多是些流量+流量的组合。

也能很明显地感受到她对此并不满意,所以才一股脑地去转型。

转型时的男主人选,也跟85花一样,尽量挑选能有“正剧输血”能力的。

500

但结果也看到了,转型之路并不容易,但是她想转型的心并未改。

首先要做的是通过作品积攒口碑,让观众能对她的演技放心,所以重回偶像剧圈,她对男主的人选也很慎重。

500

她挑选的,都是一些与内娱利益牵扯不算太深,没有CP纠纷的男艺人。

好比各家的太子,难保作品不会被捆绑,影响质量。

好比换乘恋爱里的那几位,每一对CP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难保对家不会开撕,所以干脆远离纷争。

陈飞宇,自带资源,不会被对家暗算导致作品口碑扑街。

陈星旭,唯一一个真人CP早就断得人尽皆知了。

她通过侧重作品来挑选男主,主打一个不惹事,来保证作品的口碑和质量,为她后续的转型做准备。

就好像《枭起青壤》连下证都是悄摸儿的,生怕太过张扬而被暗算了。

500

以上,差不多就是内娱如今有选择权的女艺人,对于自己作品中男主人选的策略。

当然,可能有人要问了,唐嫣和白鹿呢?

这俩属于是同病相怜。

一个剧荒多年,遇上大IP只有被选择权;

一个剧播不断,但有个控制欲极强的老板,所有选择权也不在她手上,捧红她只为哺育更多的新人。

一度怀疑白鹿近期顶撞于妈,是为了脱离他的掌控。

500

正如开头所说,盘点她们的选角策略,并非要评判个高低,只是想将其视为内娱女性生存图鉴的切片。

她们在挖一条属于自己的航道,有时需借他人之力开闸放水,有时得独自扛锹破冰前行。

在被挤占的行业空间中,看到即使地位已经如她们,为了能有立足之地仍然得精心谋划,不得松懈。

而这些选角策略的终点,既是野心的宣言,也是生存的注脚。

是她们试图在规则缝隙中倔强开出的花。

本文由公众号「柳飘飘了吗」(ID:DSliupiaopiao)原创,点击阅读往期精彩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