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乏力的症结在哪里
消费乏力的症结在哪里?在于普通人没有工作机会,在于企业家(资本家)把钱囤了起来,在于国家不仅没有钱且没有也没有非常合适的方式向民众发钱。
国家希望通过大规模投资基础建设的方式拉动经济增长,这一点应该是做到了,经济虽然增长了,但这种大规模投资基础建设的方式却不能拉动普通民众的消费。为什么?因为大规模基础建设,基本上不会且不能增加普通民众的收入。那又为什么?因为现在的基础建设,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程度很高,根本不需要那么普通民众参与到基础建设的工程的工作中,绝大多数的工程建设用很少的人去开动机械就完成了。所以,尽管投资规模很大很大,但普通民众很少有机会从中找到工作,因此也不会因此获得工资收入。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在上个世纪八十九十年代,在各个大大小小的工地上,人满为患,到处是农民工的身影。那时,城乡普通民众的收入增加很快。可是,现在各个工地上就没有这么多人了,机械代替了人工。机械轰鸣,工人很少。各个建设工地的资本家也乐意使用机械化、自动化的手段来进行施工,因为这样施工更加节约成本、质量更有保证。要知道,在工程建设中,人工是才是最大的成本。人越多,成本越高,因为人要吃喝撒洒,要工资,要保险。一旦出了事故死了人,资本家全年的收入就可能全没有了。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没有好办法,首先因为工程建设的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是大势所趋。再者,资本家通过各种工程建设得到了巨额利润。资本家手中囤积了巨量的金钱,但他们也不会无偿免费发给普通民众。
因此,国家要想拉动消费,就要增加民众收入,就要增加民众工作机会。能多用人工的地方就尽量不用机械。至于人工施工的人身风险,要通过强制参加各种保险来化解。至于说向普通民众毫无理由的发钱,这只能适得其反、南辕北辙、缘木求鱼!有源头(有工作),才会有源源不断的流水(工作收入),有了源源不断的流水才会更多的鱼来戏水(消费)。如果没有工作收入,国家就是发再多的钱,普通民众也不会放心消费。
没有普通民众工作收入的经济增长是不可持续的!没有普通民众工作收入的经济增长是虚幻的!如果不通过增加工作机会的方式增加民众工资收入,普通民众就会无力消费,消费品因而会滞销,消费品滞销“产能(相对)过剩”会导致其他所有行业产品滞销“产能(相对)过剩”,最终,就会必然发生经济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