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赤脚医生”平反

现在聊起“医生”一职,似乎天然和“高学历”联系起来。但时间轴里还不算久远的半世纪前,存在着这样一群现在看来有点特殊的医疗工作者···之所以说特殊,是因为他们本职是务农也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农民;但他们却能提起药箱出诊,干起了专业医生的活···1968年夏天,上海《文汇报》刊载了一篇《从“赤脚医生”的成长看医学教育革命的方向》文章。同年第三期《红旗》杂志和9月14日出版的《人民日报》都全文转载,也就是在这篇文章中,第一次把农村半医半农的卫生员正式称为“赤脚医生”,毛泽东在当天的《人民日报》上批示“赤脚医生就是好”。从此历史中写下了一个群体光荣的名字:“赤脚医生”!

 1965年6月26日,卫生部部长钱信忠向毛泽东汇报工作,当时,中国有140多万名卫生技术人员,高级医务人员80%在城市,其中70%在大城市,20%在县城,只有10%在农村。当这样一组数字被毛泽东知悉后,他发怒了。随后,经短暂培训的农村稍有文化的赤脚医生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这些行医的农民可能看起来不是那么“高大上”,可是他们平时就是“同吃同住的乡里乡亲”。所以关键的时候能“叫得动”,而且平时也“用得起”。你能想象今天被广大群众吐槽的“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就靠他们这么“不专业”的解决了吗?而且由于在经年累月的行医过程里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也同时会提升了他们的医术水平。

  如今对于消失的他们,存在的可能只剩下质疑。相信不少人从小也被灌输过:医生应该像美国那样成为“高薪”行业,如此才能更好的为患者服务······但现实是:医患关系不仅没有得到缓解,反而矛盾加剧。这也就是饶毅教授在最新文章中提到“中国对医生的尊重一般”的主因吧?当年这些医生靠着一本《赤脚医生手册》走遍田间地头也许无法享受什么“专家待遇”的特权,但他们解决了切实的医疗需求群众会不尊敬他们吗?那个年代没有“某一职业需要被更好对待”这样的话题,因有“为人民服务”和“劳动光荣”所以所有的职业都受到大家的重视可以一律平等对待。

  我依稀还记得早年王绍光来观网作的讲座提到老人家的一个观点,大意是说:一个社会结构太稳定也不好容易形成“阶级固化”,最好十年作为一个周期来进行调整。是到了重新审视一些故事的时候了,“董小姐、肖医生”们比起这些“赤脚医生”来如何?

500

热门评论 1

我要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共同营造“阳光、理性、平和、友善”的跟评互动环境。

全部评论 6
最热 最早 最新

  • 那个年代的赤脚医生的作用不容否定,但当下若仍是赤脚医生那就是教育不振发展不快了。
  • 普天之下 知识不能被垄断
    指望学阀及其后裔们去农村厂矿做医疗服务,想多了
  • 赤脚医生那个时代真正人人平等!
  • 这个我觉得有发言权!中国的医疗问题出在哪里?原来的学科体系是没有问题的!问题出在职称晋升制度!3年大专临床医学课本就满足常见病,多发病。5年本科课本内容深度足够满足低年资医生(主治以下)!研究生课程对于临床应该属于科研方向(没有临床医学内容)。临床医学更应注重经验积累!!!现实情况恰恰相反,拿着研究生以上学历的已经记不清前几年学的临床知识,只懂英语和科研方法(大多数只是混着养些小白鼠,论文没多少实际价值)的反而成了医院招聘的最低门槛。这样的人不重临床实际,喜欢比拼导师和学校,真正科研又做不起来,言必论文。混2年就是所谓砖家叫兽。没有心思沉下来好好搞临床。国内晋升制度体系严重混乱!国外只到主治医师和专科培训证!所谓高级职称只是更重科研与临床研究与治病和收入无关。国内的搞成特权!真正埋头一线的极难评得上,靠关系(4+4),靠政治表现(援疆,援非,下乡,抗非典,乡村基层医生等等花样),靠学历(一张文凭或无价值论文)反而选拔上来占据要冲,占据高位,随意给予高级职称。这些有什么真本事吗?看病中吗?为的就是好捞钱!中国的高级职称基本成了捞钱捞名誉的工具,主任医师还不如住院医不奇怪,小医生干1000台手术不如大咖嘴炮一吹!病根就在于国家职称制度与利益挂钩!!!
  • 我外公就是一个赤脚医生
  • 123
    为什么人服务才是根本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