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一流医院在重疾治疗上,和国际先进水平不算太大

【本文来自《塘泊虎:你可能想象不到:中美手术差距有多大?》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这几年因为家里老人上了年纪,还有家属有几次手术治疗都在旁陪伴,对于二线城市的医疗水平有所了解。

家属经历过乳腺癌手术,作为患者家属,2025年以及前面两年的《乳腺癌诊疗指南》都很认真的读过。乳腺癌手术过程全程也都清楚,后来的定期复诊陪同过。

乳腺癌术前检查,因为初诊在另一家医院,患处不知道误差还是快速扩大,医生要求做了全身检查(我问医生是否为了排除全身扩散的可能,医生笑着点头),做彩超同时做了活检,确诊。术中取乳腺临近的淋巴快速检查是否携带癌细胞,结果没有,因此没有做淋巴清扫。手术后三天就出院了,定期上报引流液的量,按医生要求去换药,术后配合康复,没有水肿。去复诊的时候,来复诊的都是做了乳腺切除术的患者,都可以抬手,没有看到一例乳腺切除导致手臂水肿的患者。

我所在的城市,号称东南沿海地区医疗洼地,本地主要的三甲医院每年花费市财政20亿,硬件不错,但是在复旦医院排行榜都是100名之后,虽然有几位好医生,但是大部分科室,做老年病,常见疾病治疗还可以,我们这里医疗水平的改善,在于引进了上海一家全国前五的医院,一家成都全国前二的医院。

和上海联办的医院有很多上海的专家,我在这两家外来高水平医院就医过程中,感触最深的是好医院的医德普遍都很好,相较于医疗水平,本地医院在这方面的落后更加触目惊心。同样的检查,本地医院让你立刻住院准备手术,上海的专家直接说很健康,没问题。

假如你所在的地方没有优质医院,那么小病和慢性病的维持治疗在当地进行,遇到大病,还是选择去北京,上海,成都,广州这些医疗资源充裕的城市:

500

这些地方的医疗水平和国际先进水平相差不会太大。依据复旦医院排行榜来就近选择医院就可以。在某乎上看到一位患者家属分享的病历,晚期胃癌患者在国内一流医院通过基因检测确定靶点,很幸运的有相应的靶向药,经过治疗存活10年以上。据家属说,真正的关键是医生在初诊时暗示家属,按照正常治疗,患者只有几个月时间,如果愿意承担风险,有更激进的方案,家属听懂了,表示愿意人财两空的激进方案可以承受,医生在和家属充分沟通,确定家属不会因为将来不可预祝的治疗结果而成为“医闹”之后,给出激进方案。

真正普遍影响治疗的,还是医患之间的信任关系。

如果哪位患者确诊乳腺癌,非要找一家复旦医院排行榜50名往后的当地医院治疗,那么只能祝你幸运。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