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和医学院必须为4+4培养模式作出回应
作者:成都下水道
肖飞医生和董袭莹医生的桃色绯闻在全网发酵了好几天,小三小四的细节已经不被在意了,大家抽丝剥茧的是董医生的背景。衍生出去,越来越多疑似学阀和权贵子女的名字出现在协和4+4的招生名单里。
疑问自然应运而生:4+4与美国接轨且带有中国自主创新的多元化培养模式是否已经沦为特权遮羞布?
求职难看病难赚钱难的当下,民众呼吁公平,尤其是教育公平、医疗公平、就业公平,因为所有社会公平的背后,是民众的幸福生活。公平需要用智慧和同理心来解读世界,用行动和改革来落实公正的价值。
知道现在的普通医学生有多苦么?
除了少数名校的本科毕业生,普通医学院校的本科毕业生极难找到一个理想的接收单位,多数医学生并不愿意屈才于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医疗服务中心,毕业即意味着失业,无奈只有改行,相当于白白浪费5年。
5年的寒窗苦读化成一缕飘散的风,或者你都准备了几百万怎么花,福利彩票却没有中奖。
心有不甘是吧?那就继续读书,考名校、名师的研究生,读硕士读博士,终于有过得去的医院接收你了,还得规培、专培,期间医院发给你的薪水,交了房租,入不敷出。除非家境良好,帮你度过难关。否则,心之何如,有似万丈迷津;遥亘千里,唯有自渡,他人爱莫能助。
谈恋爱、结婚、生孩子等人生大事直接向后拖延,大龄青年是属于医学毕业生的专利,有个故事:一个医学本科毕业生对女朋友说:等我规培、专培结束了就回来和你结婚。也许这是最婉转也是最直白的分手了。
学医的特殊性,注定了你30岁以后才开始慢慢攒钱,你愿不愿意?
人生是一场永不落幕的演出,每个人都是演员,有的人坚持理想,有的人被现实吞没,当你看到身边学其它专业的同学们都锦衣玉食了,你选择留守还是逃跑?
就算读到博士毕业,也不能高枕无忧,许多一二线城市的大型三甲医院讲究第一学历(本科毕业学校),你有幸挤进去了,可能还是不被重用。
而4+4的不完全透明化和就业便捷性(尽管目前只招收了150+名),直接让百万在读医学生黯然。有一个异常残酷的事实:中国每年有60万医学生毕业,仅10万人能穿上白大褂。
医学生的家长更焦虑,焦虑的不是孩子的成绩,而是没有为孩子兜底的能力。
对于立志学医的学子,本来以为心驰神往的4+4是汪洋大海中的一座耀眼灯塔,妈那个蛋,走近一看,原来是狡猾的海盗举着火把。
昨晚刷到一个母亲写给学医孩子的的短信,我顿时濡湿了眼睛。
“亲爱的儿子:
不要期待命运在某个瞬间被突然扭转,改变人生的力量都在每一天扎实的积累中,加油,空想坠志,实干凌云。
爱你的妈妈”
所以协和医学院必须对4+4的具体招生情况和毕业生就业情况作出说明,坦诚才是最高智慧。
曾国藩有一句名言:唯天下之至诚能胜天下至伪,唯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同时我还是要为医学生们灌一些毒鸡汤——都是成年人了,除了贫穷和衰老可以毫不费力,其他你想要的一切都需要竭尽全力。
告诉医学生们们一个秘密:本科毕业于普通医学院校的中国顶级医学专家比比皆是。他们之所以成功,扛得住涅槃之痛,才配得上重生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