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时捷CEO说不会把小米当对手,大家怎么看?
中国市场曾是保时捷的重要增长引擎。2021年,保时捷在华销量达到9.57万辆,占全球市场的30%。然而,自2022年起,销量连续三年下滑,2024年降至5.7万辆。
4月初,保时捷公布的一季度全球汽车交付量数据显示,受中国和欧洲需求下降影响,该季度全球交付量为71470辆,同比减少8%。具体到中国市场,交付量大幅下降42%,至9471辆,比去年同期少了近7000辆,创下近十年来的最大跌幅。
保时捷在中国市场面临着激烈竞争。本土新能源汽车品牌迅速崛起,在性价比、智能化等方面不断发力,抢占市场份额。而保时捷未针对中国市场开发专属车型,这与其他国际品牌形成鲜明对比。例如,奥迪在中国设立了纯电动品牌AUDI,并推出加长版轿车和SUV,迎合中国消费者对后排空间的偏好。
在定价上,保时捷也无意作出让步。保时捷首席执行官奥博穆强调,保时捷不会盲目追求销量,将坚持维持“符合保时捷定位”的价格策略。因此,预计今年发布的新款卡宴EV价格依然不菲,未来登场的电动版718继任车型也是如此。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小米推出了1548马力的SU7 Ultra,但奥博穆并不将小米视为直接竞争对手。他认为,小米的低价策略并不能与保时捷的 “驾驶能力” 相提并论。
面对复杂的市场形势,保时捷仍在积极调整策略。近期,保时捷宣布将在中国建立研究院,旨在加强对中国市场的研究,深入了解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和喜好,以便更好地制定产品和市场策略。这一举措显示出保时捷试图重新赢回中国市场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