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医学预科:通往医学院的必经之路
【本文来自《说说医圈大瓜的事:北京协和的4+4,才是真正要命的问题》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纵想
微博@DrCallie:
看了些网友的评论,我们评论的侧重点可能不一样,因此各说各话。我不评论个别校友,只陈述一下我对协和4+4这个学制的看法。
众所周知协和是模仿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建校的,打从一开始就是学美国的路子。美国的绝大多数医学院既没有八年制,也没有5+3或5+3+3,他们就是4+4,本科学什么的都有。之前提过我以前的PD徐老师,他在纽约做fellowship时的导师本科就是耶鲁大学英语系的。按网友的说法,“文科生”给人做胃镜肠镜那还能行?那就是行啊,人家本科是文科,但读了四年医学院,做了三年住院医培训和三年专科培训,通过考核和考试,就是合格的专科医生。
协和搞4+4不是标新立异,是把美国医学院学个彻底。高中生直接上协和八年制有个问题,是很多人在十八九岁还没有弄清楚自己真正喜欢什么、想做什么。我们这一级有读完大一就转系的,还有干脆退学的(后来重新高考去了清华计算机),就算读到毕业拿了学位,好些人也没有行医。相比美国的医学生,他们在读完本科之后再努力考取医学院,通常就是比较成熟的选择了。学医是个漫长的承诺,需要成熟坚定的心志才能坚持下来。
搞4+4学制的两位师兄师姐都是协和八年制的,师兄是在美国通过培训、执业多年的心内科医生,师姐放弃了美国的麻醉科住院医职位回国搞教育,他们真正熟悉美国的医学培养路径,不是哪个土鳖在闭门造车。至于毕业以后,国内没有规范的residency和fellowship,哪个权贵家庭给小孩搞加速,不能怪到协和4+4头上啊,他们的小孩上哪个学制都能走捷径,因为国内就没有统一规范的住院医培训和专科培训。我在实验室听访问学者们说国内是怎么培养年轻医生的,现在晋升一律靠论文,没有背景的普通年轻医生,有人好几年都在实验室搞老鼠憋文章,看着学制长、培训时间长、履历上的文章也漂亮,其实真正上临床的时间没多少。美国的培训对手术和操作都有数量规定,外科住院医毕业时每种手术必须独立做过多少台。中国没有这个硬指标,如果大佬不放手,就算当了主治的人也只有开腹关腹的活儿做。在国内这种奇葩的培训和晋升制度下,上学和培训的时长并不一定和医术的积累成正比。
师兄师姐只能在协和教务处这一小块地方搞搞教学改革,管不到更大的平台。4+4就是美国医学教育的正统学制,他们搞教学改革的初衷是为了真正和国际接轨。至于实际操作中有哪些变形的地方,只能说在权贵云集的首都,什么时候都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美国医学预科:通往医学院的必经之路
🧑⚕️在美国大学的本科阶段,医学专业是不开设的。真正的医学教学从硕士研究生阶段开始。因此,医学预科(pre-med)应运而生,它是为那些有志于未来读医学院的学生设计的一个特殊“方向”。医学预科既不是专业,也不是学位,而是一个为医学之路打基础的过程。
📚一般来说,本科阶段需要完成110到130个学分,而医学预科课程则需要额外的80个学分。这意味着,如果你打算申请医学院,总共需要修完190到210个学分的课程。
📘根据美国医学院协会(AAMC)的要求,申请医学院的必修课程包括:化学概论、生物学概论、有机化学、物理概论、数学(微积分I和II或统计学)以及英文和写作课程。其中,化学、生物和物理都要求有实验室经验。
🔬如果你选择了医学预科方向,那么你需要重点学习生化类课程。大多数研究生阶段进入医学院的学生,在本科时期的专业都与这些领域相关。从某种意义上说,“医学预科”也可以理解为医学研究生的预科。
📝申请医学院的准备工作完成医学预科所规定的先修课程只是第一步。接下来,你需要参加MCAT(Medical College Admission Test)标准考试。几乎全美的所有医学院都要求申请者持有MCAT考试成绩,学校会借此预知申请者在医学院课程中的学习能力。
📈其他申请要求包括获得本科学位,GPA达到相应的标准,如3.0以上,甚至3.6以上。当然,对于那些申请顶尖私立医学院的学生来说,GPA达到4.0的也不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