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富”于民,应该藏什么?
古今中外,为了建立一个国富民强的社会,都提出过藏富于民的构想。可是,历览前朝国与家,又似乎从未实现过这个上下同欲,全民齐心的夙愿。
笔者以为,世人一不知何为“藏”,二不知何为“富”,所以每当推行藏富于民的理念时,多产者欢呼雀跃,少余者如丧考妣,最终都未能实现天下共富、皆有所藏的目的。
在笔者看来,所藏不应是物质,而应是剩余价值,如同佛教有大乘小乘之说,藏物质是小乘之见解,其只不过满足了少数人的骄奢淫逸,而藏剩余者才是大乘的藏,是真正的民为邦本,藏富于民。
人常说易经是华夏哲学的总纲,可是又有多少人理解了易经中蕴含的道理呢?连山,归藏,周易,囫囵了夏商周的历史沿革与变迁,人们只有解了归藏之密,才能化解时下的问题。归藏者,藏富于民也,历史上遗失的仅仅是归藏的文字,其思想一直“归藏”二字中流传后世,其思想精髓绝不是藏物质,更不是卜筮之说,而是藏剩余,要藏,就藏人的剩余价值!
个人预感,走出当下世界之困局,一要坚持劳动价值理念,二要深刻理解藏剩余的思想,悟透归藏,实现商代夏的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