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价格内卷到价值重构,去哪儿网能否绝地反击?

2025年的中国在线旅游市场,是一场没有硝烟的“绞杀战”。1.2万亿的蛋糕看似诱人,但分食者的刀叉早已染血——美团以高频场景碾压低频需求,飞猪用生态铁幕锁死高端入口,同程旅行借微信流量洪流席卷下沉市场。而曾经凭借“全网最低价”横扫行业的去哪儿网,正站在悬崖边缘:市场份额从巅峰期的28%滑落至22%,净利润率仅剩3.8%,股价年内暴跌22%。

500

在这个流量为王的时代,去哪儿网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它是否还能重现往日辉煌?这场关于信任与体验的拉锯战,才刚刚开始。

曾经,去哪儿网是在线旅游市场的宠儿。凭借其先进的技术优势和精准的用户匹配,它在短时间内吸引了大量用户,成为行业的领军者。然而,市场的变化如同风暴,来得迅猛而突然。用户的需求在改变,竞争对手在崛起,而去哪儿网似乎在这场变革中迷失了方向。

价格战背后的“三重优势”

去哪儿网的“低价屠刀”能挥舞十年,绝非偶然。流量池的年轻化密度、比价引擎的技术纵深、下沉市场的毛细血管渗透——这三重优势看似牢不可破,实则暗藏裂痕。当行业从“野蛮生长”转向“精耕细作”,这些曾经的护城河,正在沦为困住自己的“铁栅栏”。

1. 流量陷阱:年轻用户的“甜蜜毒药”

去哪儿网引以为傲的“47%年轻用户占比”,是一把双刃剑。Z世代固然活跃度高、传播力强,但其消费力天花板也肉眼可见——2024年数据显示,其用户年均消费额仅1800元,不足美团的一半。更危险的是,年轻群体的忠诚度薄如蝉翼:一场“大数据杀熟”争议、一次退款拖延,就可能让用户集体倒戈。所谓的“社交裂变低成本获客”,本质是寅吃卯粮——当补贴退潮、玩法枯竭,流量池的“高周转率”将瞬间反噬为“高流失率”。

2. 技术幻觉:比价引擎的“数据囚笼”

毫秒级比价、动态调价、AI预测……这些技术标签看似光鲜,却让去哪儿网陷入“算法内卷”的怪圈。当所有资源向价格监控倾斜,服务质量成了被牺牲的代价——48小时客服响应、12万条投诉、19分的净推荐值(NPS),无一不暴露技术投入的畸形分配。更讽刺的是,美团的本地化智能推荐、飞猪的信用住体系,早已跳出“比价”的初级战场,用场景化体验重构用户决策链。当对手用“体验溢价”收割用户,去哪儿网仍困在“价格-流量”的死循环里,像一台过度磨损的机器,发出刺耳的摩擦声。

3. 下沉幻象:毛细血管的“空心化渗透”

1200个县级覆盖、41%的下沉市场交易额——这些数字背后,藏着一场危险的“虚假繁荣”。为了快速扩张,去哪儿网大量依赖中小代理商,导致服务质量严重参差:县城酒店的“图片仅供参考”、偏远航线的隐形捆绑销售,不断透支用户信任。相比之下,美团通过地推铁军直连本地商家,同程旅行借微信生态打通服务闭环,都在构建真正的“下沉壁垒”。而去哪儿网的“百城千县”,更像一场数字游戏,铺开了网点,却铺不出护城河。

500

三路对手的致命杀招

在当今的在线旅游市场,竞争之激烈,堪称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去哪儿网,这个曾经的行业巨头,如今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竞争对手们如同群狼环伺,从各个方向对其发起了猛烈的攻势。

携程,这个行业的老牌巨头,以其强大的资源和深厚的市场基础,始终占据着行业的领先地位。2024年的数据显示,携程的市场份额达到了30%,这无疑是一座难以逾越的大山。携程的优势在于其对供应链的深度整合,能够为用户提供全面而优质的服务。它与各大航空公司、酒店集团保持着紧密的合作关系,这种深度合作使得携程在价格和服务质量上都具有显著的优势。相比之下,去哪儿网在供应链管理方面显得力不从心,难以与携程抗衡。

而新兴势力的崛起更是让去哪儿网雪上加霜。飞猪,这个以创新和年轻化为标签的平台,正以惊人的速度抢占市场份额。2024年,飞猪的用户增长率达到了38%,尤其是30岁以下的年轻用户,占比高达68%。飞猪通过“旅行+社交”的创新模式,如旅行攻略分享、旅行达人直播等,吸引了大量年轻用户,对去哪儿网的用户群体形成了强有力的分流。飞猪的智能推荐系统更是以其高达82%的用户满意度,超越了去哪儿网的75%。这种创新的力量,让飞猪在市场中迅速崛起,成为去哪儿网的一大威胁。

在这场竞争中,去哪儿网的劣势被不断放大。其复杂的界面设计和繁琐的操作流程,让许多用户望而却步。2024年的一项用户体验测试显示,去哪儿网的预订完成率仅为65%,而携程的完成率则高达80%。这种操作上的不便,不仅影响了用户的使用体验,也导致了大量潜在用户的流失。

在困境中寻找新生

去哪儿网的未来,如同一场在迷雾中前行的旅程,充满了不确定性和挑战。曾经的技术优势和市场地位,如今正面临着用户体验、行业竞争和信任危机的多重考验。但正如黑暗中总有一线光明,去哪儿网并非没有机会。

48小时客服响应、12万条投诉、19分的净推荐值——这些数字暴露的不仅是服务短板,更是价值观的扭曲。当行业集体陷入“低价必低质”的恶性循环,敢用真金白银为体验买单的平台,才有资格定义下一个十年。学拼多多的“百亿补贴”?晚了;抄美团的“闪电退款”?钝了。去哪儿网需要的是一场“自杀式改革”:设立“30秒急救通道”,针对航班取消、酒店拒单等高频痛点,这或许会让本已脆弱的利润率跌破2%,但唯有如此,才能将“投诉量12万”的耻辱柱,变成“信任度90%”的里程碑。

一切破局策略都指向一个血腥现实:去哪儿网必须与携程彻底切割。切断30%的库存依赖,承受两个季度营收暴跌20%的剧痛;烧掉20亿扶持代理商联盟,赌三年后能掌控50%的自有供应链;甚至冒着被携程全面封杀的风险,在高端市场与飞猪贴身肉搏。这是一场“要么涅槃,要么猝死”的冒险。

但历史从未眷顾懦夫,当美团用高频场景碾压低频、飞猪用生态铁幕锁死高端、同程用微信流量吞噬下沉,留给去哪儿网的只剩一条窄路:把价格战的“尸山血海”,变成价值战的“诺曼底海滩”。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