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参加马拉松,动机十分不纯

作者 | Haruka

来源 | 视觉志

起猛了,发现机器人开始跑马拉松了——4月19日,全球首场“人机共跑”的马拉松,在北京亦庄开跑。

500

看到自己的对手是机器人,不少马拉松选手都笑了。因为状况百出的机器人,摔倒的姿势一个比一个搞笑。

500

重要的是,机器人选手还不会抢人类参赛选手的美食补给。

毕竟比赛是其次,这个年代在马拉松吃饭才是正经事。

500

跑or吃,that is a question

现在的马拉松,跑完一场,能胖三斤——

前几天湖北宜昌、咸宁、十堰三城马拉松同日开跑,选手们原地就吃上了流水席。

宜昌红油包子前排起了长队,还有肥鱼汤、萝卜饺子、凉虾儿……选手们直呼,这是到了吃席现场啊!

500

来宜昌参加比赛的@赵安迪Andy ,直言这是自己见过所有马拉松赛事当中“最豪横的”。

美食吃不完,根本吃不完。

中国早餐大省,果然名不虚传。

500

每个人都连吃带拿,领到的完赛包和参赛包,里面被塞得满满当当。

泡面、辣条、水果、鸡爪、饮料……

500

咸宁马拉松补给站的果盘,路过的运动员每人都要抓一把。

500

十堰的外国参赛选手,对着镜头比起了大拇哥,对当地美食赞不绝口:“好吃”!

500

一般人跑马拉松,都是选半马或者全马。到了湖北跑马拉松,就成了选半饱或者全饱。

不久前,武汉马拉松补给站的食物,堪称半个舌尖上的中国。

热干面配上樱花糕,湖北龙虾再加上烤肉……楚菜巡礼,马拉松成了全民吃播现场。

500

网友@小雨哥 刚想努力跑一跑,结果又被藕圆子、绿豆糕、排骨藕汤、酸奶等特产,给“绊住了脚”。

停不下来的不是跑步的腿,而是他被食物不断塞满的嘴。

500

当然,根本不用担心汉马的美食供给够不够,因为连厨师都出动了。

这边吃,那边做,主打一个谁也不能落下。

500

闻所未闻,什么美食街能整出40多公里来。

500

马拉松改吃城市流水席不说,甚至还有人给选手递上了香烟和酒,主打一个来的都是客,谁也没白来……

而这场烟酒兼备的“自助餐”,入场费用才只要200块,结束后还能拿到礼物。

500

好处说完了,坏处就是特别费人。

酒量不行,几口补给下去,可能会直接躺半路睡着。

500

网友吐槽:这是湖北人的顶级阳谋——

本地人能边跑边吃,外地人直接端着餐杯站在那了。

武汉碳水核弹,成了每个马拉松运动员到达终点前的致命考验。

500

500

全国最野补给清单

用马拉松来办流水席,其实不只有湖北。

全国马拉松赛道都在上演惊心动魄的“叛逃”——马拉松选手们正在从自律战场,冲向“美食广场”。

所以,全国谁是最饱马拉松?

首先向我们走来的,是东北硬菜军团。

哈尔滨42公里马拉松,“流水席”同样各类美味俱全,120块的报名费卷出了新高度——

选手刚跑出7公里,就看到了扑面而来的红肠。

500

刚跑两步,又赶上热气腾腾的东北水饺出锅。

皮儿薄、馅儿多,每口都是家的味道。

500

老铁们最爱的招牌菜,那还得是锅包肉。

要金黄酥脆的口感,必须得是现炸现吃,搭配酸甜的酱汁,酥酥脆脆、满口回味。

500

各种水果、特产供应中,支撑选手跑完全程的力量,可能不是追求PB(个人最好成绩),而是想知道下一个摊点还能有点啥好吃的。

500

从黑龙江来到辽宁,世界知名大城市——铁岭的马拉松更是大型自助餐,东北菜系全明星阵容齐上阵。

刚跑第2公里,就开始出现补给。

500

号称东北厨师噩梦、东北最费厨子的菜“雪绵豆沙”,同样也是现做现吃。

500

东北名菜,铁锅炖和小鸡炖蘑菇必不可少。

500

当烤全羊也出现在现场,只能说老铁们还是太权威了。

500

现场还出现了串串和小酥肉,真是主打一个超级魔幻混搭。

500

平时1小时50分钟能跑完的半马,被网友跑出了2小时48分钟,跑完后“累得”满嘴油光。

因为从2公里开始,补给就没断过,选手根本来不及擦嘴,生怕下一个点去晚了吃的没了。

500

说到串串、小酥肉这些川渝麻辣赛道,还得看四川和重庆。

成都马拉松,龙抄手、火锅齐上阵……马拉松,变成了“麻辣松”。

500

 

大家一人端个小杯子,一根根串串,吃得根本停不下来。

500

钵钵鸡、火锅粉,全都是成都特色。

500

如果想来点碳水,还有甜水面、油茶可以选。

500

重庆马拉松,一罐又一罐被装得满满当当的海鲜、钵钵鸡。

500

 

选手们直接在现场,实现了海鲜自由。

500

吃饱喝足以后,大家都有点不想努力了。

500

作为礼仪之邦的山东,直接拿出八大菜系之一的鲁菜来招待各地跑者。

开跑前20天,济南马拉松的组委会就开始面向社会征集鲁菜大师、名厨,颇有种鲁菜名厨争霸赛的架势。

应征条件里,专门写明了“需持有国家颁发的厨师职业技能登记证书”,还得有三年以上从业经历。

可以说,这些人都是实实在在持证上岗的名厨。

500

有人直接晒出了济南马拉松的流水席菜单。

看完不得不说,真是好客山东。

500

一整头烤猪,直接挂起来任人品尝。

如果不是选手们身穿运动服在比赛,恐怕很多人都以为这是专门来坐席了。

500

有人吃了20分钟,还没吃到头。

500

有人直言专门为了“吃席”而来,要不就不报名了。

500

食在广东,厨出凤城。

顺德马拉松,直接现场拿出10头烧猪,给参赛者进行补给。

500

选手嘴里塞得满满,不停向前跑着。

结果一扭头看见厨师手中的烤鸡,立刻停住了脚步。

500

广州马拉松,有人从一碗人参鸡汤开始“吃席”,跑完三天后还在回味。

500

整场马拉松跑下来,肌肉小了一圈,肚子大了三圈。

可以说,马拉松补给站正在取代米其林指南,成为新一代美食打卡网红地。

除了官方的补给,还有不少补给是当地街坊们自发送的。

一场马拉松,参赛者不只享受了味觉盛宴,更感受到了当地人热情好客的情感与友谊。

500


500

当马拉松,脱下精英运动的外衣

从古希腊战士的马拉松之战,到中国干饭人的美食之战,马拉松一步步完成了它的祛魅仪式。

在国内,曾经马拉松是略显高级的“精英运动”。

2020年,尼尔森体育《中国马拉松人群与消费洞察报告》中,统计了中国路跑爱好者在一年内的平均花费——11418元,主要被用于买跑步装备和参加各地马拉松的报名费用以及参加经费。

这意味着,你得有时间和足够的钱,才能支撑自己持续性地投入马拉松这场耐力运动。

曾经,马拉松选手也多为高学历、高收入、高职位的人群。比如,很多互联网大佬以及明星都是马拉松爱好者。

张朝阳从2015年4月7日开始跑步,这时50岁的他,在52天后跑完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个马拉松。

零下10度的北京,偶遇裸着上身跑步的张朝阳,也成了2018年的新闻头条。他不断在跑步中,寻找新的自我,将跑步当成一种修行。

500

69岁的周润发,用2小时24分33秒跑完了中国香港“2025渣打马拉松赛”的半马。

不断挑战自我的他,比去年还快了一分半。

500

但如今,马拉松这项精英运动,逐渐走入寻常百姓家。

只能容纳3万人参赛的北京马拉松,光是报名人数就超过了15万。

全国各地马拉松比赛百花齐放,光是去年10月20日这一天,全国就有22场马拉松同天开跑。

500

赛事如此之多、如此火热,得益于背后的马拉松效应。

在吴晓波频道的相关统计中,提到了两个城市举办马拉松带来的经济效益——

兰州因为举办“兰马”,合计对兰州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达5.3767亿元;

武汉因为举办“汉马”,每年能吸引5.3万人次游客来到武汉,同时预计可以为武汉创造15.71亿元的城市效益。

除了城市旅游,冠名马拉松的各大品牌们,也不断打响自己的知名度。既有李宁、安踏、特步这类运动品牌,也有蒂芙尼等高端珠宝品牌以及宝马等豪门车企品牌的加入。

可以说,马拉松的商业潜力,因为它逐步去精英化,走向大众化。

越来越多地方政府,也正在爱上马拉松。

今年4月20日,全国各地有超过40场马拉松比赛开跑,也成了中国马拉松官网记录中迄今马拉松比赛数量最多的一天。

500

只是,如今全国各地的马拉松,变味儿了——由一项运动,一个接一个成了“罪恶”的美食地图。

马拉松这项运动也回归了它的本质——不是苦行僧式的自我证明,而是对生活滋味的集体奔赴。

每个人,都能从这项运动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成就感。

你可以选择半马、全马,更可以选择半饱、全饱。

赛事鄙视链被重构,从追求PB(个人最好成绩)到比拼朋友圈晒餐点赞数、“美食型跑者”等新物种的出现,也让人们看到了生活的另一个侧面。

让人能笑着跑完全程的,除了奖牌,还有下一公里处等待的小龙虾。

这种人生态度,或许在这个时代,比成绩和奖牌更为实在。

吃饱喝足了,就朝着更好的人生——奔跑吧,吃货!

500

本文图片均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已知图源:吴晓波频道,抖音@环球网、四川日报、凤凰WEEKLY、上游新闻、Vista看天下、晨视频、赵安迪Andy、小雨哥、悦动运动、东e光、佛山新闻、顺德街坊、观淄博、海报新闻、新重庆-重庆日报、兜兜爹、青江白-融媒快报、正观新闻、羊城晚报·羊城派、广东新闻频道、潇湘晨报。

500

500

监制:视觉志

编辑:Haruka

视频号:视觉志

点击「视觉志」阅读原文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