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运油-20的一个妙用
运油-20是运-20的加油机改型。运-20在设计时就考虑了加油机改型,所以改动不大。增加了翼下加油吊舱和机尾加油设备,保留了运输机功能,货舱内增加油罐以携带额外的可转移燃油。
从运输机改装加油机,还是从客机改装加油机,这是东西方不同的思路。西方都是从客机改装(只有美国海军陆战队的KC-130例外,但那主要是给直升机空中加油的,A400M有业余空中加油能力),载油量大,本身飞行省油;苏联和中国从运输机改装,一方面是缺乏可用来改装的合适客机,二是运输机天然具有更好的野战机场起落能力,也天然具备军标通信、自卫电子战设备。
从运输机改装也有两个思路:一是直接加装可拆卸货舱内油罐,可在加油机和运输机之间灵活转换,二是封死尾门,货舱空间改做封闭的燃油舱,不可再用作运输机,但节约了尾门和油罐的重量,可转移燃油量大大增加。
苏联伊尔-78从加装油罐开始,最后转向专用加油机。中国运油-20现在还是加装油罐。这有改型更加容易的好处,也有容易改回运输机的好处。但是世界各国都发现:加油机还是专用的好。改回运输机只是理论上的好处,实际上加油机的需求太大,根本没有时间改做运输机使用。
美国加油机其实常用作运输机。从客机(波音707、DC-10、波音767)改装的话,原来地板下空间不用作行李舱了,全部改用于燃油舱,就有足够的燃油量。再多燃油空间实际上超过最大起飞重量了。地板上空间可以像客机一样安装座位,或者拆空后用于安放担架、航空集装箱和散装物资,机舱有大型侧门,就像民航货机一样。
尽管如此,也常常是在航渡空隙用于载人、载货。比如说,出航伴随加油后,在目的地降落,返航是空机,就顺便捎带点人、货;或者在远程部署到目的地的途中没有空中加油任务,也可以顺路捎带点人、货。
但运油-20这样,也有独特的灵活性。额外油罐可大可小。根据任务需要,用稍小的油罐,留出空间可以装运一点货,前舱还能载几个人,这对伴随战斗机分队远征部署其实相当有用。
像这次中国空军远航埃及参加联合演训一样,战斗机数量并不多,需要空中加油的量相对有限,但还需要随行地勤,包括人员、器材、弹药。这样,运油-20这样就很合适,一飞机搞定。
美国空军也在研究快速部署的问题,用的是C-17或者C-130J。C-130J小了点,C-17又大了点。这还不是最大问题,问题是这个模式下,运输机携带的燃油只能在目的地落地后野外加油,不能空中加油,空中加油需要另外派加油机,而美国的加油机(除了陆战队主要用于给直升机加油的KC-130,现在也能给F-35B加油)基本上都不可能在野战机场起落。运油-20就全包了。
当然,运油-20不是完美无缺的。即使这样用,也可以折中一下,封闭尾门(可开启、可承载的尾门真是好重),提高地板(为了便于装卸,运输机地板特别低,基本上没有地板下空间),开设货运侧门,这样依然有可用的货舱空间,可以运人、运货,但可转移燃油量大大增加。
比照伊尔78(货舱油罐型)的数据:在1000公里距离上:可转移燃油量为42吨;在2000公里距离上:降低到24吨;在3000公里距离上:只有15吨。
但伊尔78(专用加油型)的数据:在1000公里距离上:可转移燃油量高达74吨;在2000公里距离上:降低到56吨;在3000公里距离上:只有40吨了。
伊尔78参照伊尔76原型,空重92.5吨,最大起飞重量降低到190吨。伊尔78M空重72吨,最大起重重210吨(发动机增推了),138吨差值里大部分应该是燃油,包括自用。也就是说,专业化改装节约了约20吨的重量,很可观了。
当然,说说容易,做起来不容易。运输机的地板是承力结构的一部分,如何提高而不大动干戈是个挑战。机舱地板要承受旅客和货物的重量,也是承力结构。这事并不简单,但值得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