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川这就翻身了???

《霸王别姬》的编剧芦苇曾经问过陆川一个问题,那就是《王的盛宴》究竟是大情节片、小情节片,还是反情节片?

所谓“大情节小情节反情节”是一种故事情节类型,笼统来说,从大到小,所能接受的观众也就越来越少,而反情节,则是自己玩自己的,丝毫不考虑观众。

陆川很坦诚地说,“是反情节片”。

芦苇于是笑了——

阿伦·雷乃是拍反情节片的大师,他的投资都从不超过七十万欧元,你拍《王的盛宴》却花了六七千万,“你不死谁死?”

我不知道那个时候陆川是怎么想的,但凭我对他的了解,他应该是不服的。

他觉得电影是艺术,是宗教。

他拍了部极其牛逼的电影,怎么会没人看?

想到这件往事,是因为我最近在看陆川的新作,改编自石一枫同名小说的电视剧《借命而生》。

主演秦昊、韩庚、史彭元。

500

豆瓣对此的评价极其两极,有人说拍摄手法极其牛逼,有人说拍摄手法极其糟糕,有人说秦昊演的特别好,有人说秦昊演的特别差。

各种针锋相对。

500

500

500

500

我觉得这里应该不像其他国产剧一样,有着粉丝与黑粉大战的情况发生,得出这些截然相反的评价,很可能是观众不同的体感所致。

根本原因,是因为它的导演,是陆川。

就像上面那个故事。

一直以来,陆川问题或许并不在于他的电影理念的好坏,或者艺术技巧的高低。

而在于自我认知的失调。

他是个永远热泪盈眶,却又一直停留在自己世界里的人。

01

陆川的身上,一直有一种脆弱的高傲。

高傲是因为他对电影的“自信”,他深信自己是个牛逼的导演,也深信自己拍过不少牛逼的作品,哪怕是干行活,也能甩出当下大部分导演几条街。

而脆弱,则是由于现实的负反馈。

就像他自己回溯的,他觉得《南京南京》和《王的盛宴》都是部质量极其高的电影,但前者得了当年金扫帚奖的最烂电影,后者豆瓣评分5.8,连及格都不如。

于是你总是能见到陆川很委屈。

他一方面像个大师一样挥斥方遒,一方面又像个长不大的文青一般,泪流满面。

感情极其极端。

我至今还记得2015年时陆川接受过的一个采访,那年同是改编自《鬼吹灯》的《九层妖塔》与《寻龙诀》上映,前者豆瓣评分4.4后者评分7.4,而后者的导演是正他的同学乌尔善,于是记者看热闹不嫌事大地询问陆川对这两部电影的看法。

对于前者,他说——

“觉得可能时间会慢慢地给《九层妖塔》一个更公正的评价。”

“从客观上来说,他(天下霸唱)应该感谢我们。”

对于后者,他说他没看过——

“呵呵呵。”

500

这种好恶与亲疏的情感表现得极为明显。

作为一个普通人来说,这样的情感外露并没有什么不好,甚至很多人会觉得这个人简单直接,不装,活人总比假人强。

但这样的性格如果放到作品里,则是会出事的——

当一个导演无时无刻不在与这个世界对抗,以证明自己的牛逼,那么他拍出来的作品,往往就在没有节制可言。

就拿他认为很好的那部《王的盛宴》来说吧。

我也并不认为这是部烂片。

甚至于它的很多导演技巧,不管是在当时还是现在,都值得一再琢磨。

而且它的隐喻性极强。

光是这样一句对白,我相信是大多数国产导演都没能力写出来的——

萧何打算救韩信。

于是在吕后面前说韩信没有谋反的意图等等。

可吕后说:

-可淮阴侯韩信的历史已经写完了

 我看就不用改了

-写完了?

500

但问题是,这样的故事,没必要拍成反情节片。

它有着很明确的线索,“心魔”,按照这样的线索,即便是拍成小情节片,也比现在的效果好上许多。

之所以变成这样,我相信是陆川的眼高手低。

他有着一些非常厉害的概念。

却没有办法,将这样的概念注满血肉,成为一个大众文化产品。

执行力太弱了。

02

这次《借命而生》也是如此。

它给我的第一印象,并不是故事如何如何,改编如何如何。

而是很能唬人。

但凡你学过一些简单的视听技巧,但凡你没有完整地看完剧集,都很容易被那些看上去很牛逼的视听语言给吓到。

剧集说的是“人心里的迷雾”。

于是各种真真假假,以镜头代替叙事的技巧便连番呈现。

比如一开场。

监狱看守杜湘东(秦昊 饰)接收了两个罪犯徐文国(韩庚 饰)与姚斌彬(史彭元 饰),他觉得这俩小伙不错,于是产生了亲近感。

500

但你在观看的过程中,始终会产生一种怀疑,觉得这事没那么简单。

为什么?

因为陆川一直在视听方面,制造这种真真假假的迷雾感。

它可以是一首歌——

就像三人最亲密的那一刻,录音机放音乐,三人沉醉在暖色调的音乐中。

但歌词唱的是,“你说我像云,捉摸又不定,可是你不懂我的心”。

500

它也可以是镜头摆位——

剧集的开场戏出现了大量的铁栅栏隔断,这本是监狱本身的构造,但如果一直把镜头放在栅栏之外,其实也就暗示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

500

于是第一集的最后一个镜头,当老同学告诉杜湘东,两人其实杀了人。

此时一个镜头怼到秦昊脸上。

在近乎主观镜头的困惑感里,徐文国此时本因被教官盯着而产生的紧张感也就有了多义性的解读,是单纯的不适,还是心虚?

500

不需要一句台词,已经把所有该表达的情感强烈地表达了出来。

类似于这样“牛逼轰轰”的镜头还有很多。

比如案件发生时的这个镜头——

500

迷幻的音乐,手持的跟拍,以及抽帧镜头的设计,都在加强一种悬念感。

这让整个氛围很诡异。

或者审讯时的这个镜头——

500

一连串的交叉剪辑,情绪越来越激烈,然后忽然转换对象,让这个情绪戛然而止。

这值得大多数国产片导演学习。

但既然如此牛逼,为什么我还用“唬人”这个词?

因为单拿出这些片段来说,这的确很有想法。

但放之于整部剧集来说,你便会觉得这样的片段实在太多,太用力,毫无节制可言起来。

他在努力证明自己的“牛逼”。

以至于有时候,还有误导的效果。

就像剧中有一场戏,杜湘东参加同学聚会,结果发生了案子,其他同学都迅速撤离,只留下身为看守所管教的杜湘东一个人,于是服务员找杜湘东结账。

这本来只是个闲笔,是说杜湘东的窘迫,稍微带过一下就行。

可剧集却拉长了杜湘东的情绪,一方面说自己只点了一碗面,然后在服务员的注视下不得不掏钱付账,而这时饭店经理走了过来,以极其迅速的方式把服务员拉走,说已经结过账了。

500

这样的对比会让人去想,这饭店是不是与刑警队有什么瓜葛?

这会不会是什么伏笔?

类似于这样的误导还出现在很多地方,比如杜湘东去夜谈两名罪犯的工厂,遭遇围堵,还拍了一张照,我们会在想这个照片是不是以后有什么作用,比如杜湘东的感情戏过于漫长和美好,与剧集格格不入,会让我们想这两者的联系到底在哪里。

500

500

好听点说,是陆川用镜头语言挖了许多坑,我们不知道他最后会不会填上。

不好听的,就是没有节制,故弄玄虚。

而这,也正是导致剧集的口碑两极化的根本原因。

03

陆川并非不知道这些问题的存在。

我相信作为一个电影世家出生,哪怕是从业后依然混迹于西祠胡同当电影版块版主(ID:愤怒的猪猪)的导演,他对电影的理解是可以超过不少同行的。

但即便如此,陆川也解决不了这些自以为很牛逼,组合起来却糟糕异常的问题。

为什么?

因为他对自己的自我认知,似乎一直与自己的实际能力产生着偏差。

而一旦偏差产生,他的自我保护机制便会启动——

或者将其解释为外界对他的误解。

或者用更“牛逼”的勋章来掩盖这样的偏差。

所以翻看陆川的采访,你往往会发现,他时不时地会流露出两种情绪。

一是委屈。

他会觉得《九层妖塔》不受待见是因为大家不习惯看这类作品,也会觉得大众对《749局》的谩骂过分了,他不可能会拍出烂片。

500

一是自豪。

他总是乐此不疲地讲述着他的拍片困难,比如《南京南京》他抵押房产,借款600万,《王的盛宴》没钱时面临停工,《749局》就更不用说了,靠他拍了许多年的广告才凑够了资金做后期。

500

哪怕是《借枪而生》。

他也说,是原本的项目推进不下去了,然后找到他,他于是找了编剧重新调整了剧本,这才使得这部电视剧面世。

他觉得这是一个导演牛逼的能力体现。

这话似乎有道理。

但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当一个导演在艺术层面变得自我认知不足,而在商业方面变得好大喜功起来,这就必然导致他镜头下的作品呈现出虚大的一面。

属于本末倒置了。

说到这里,我想起了当年姜文帮陆川拍《寻枪》的一段往事。

陆川拍《寻枪》,姜文帮了不少忙。

这个项目作为陆川的第一部电影,当年遇到了不少的问题,首先是资金,因为没有人看好这样一个年轻导演的能力,总觉得是影二代玩票,所以很难找到投资,其次是演员的资格,因为当年姜文的《鬼子来了》违规参赛,被吊销了导演资格,所以需要打通各个环节获得参演资格。

看起来是个艰难的开局。

但姜文呢,却对这部小成本电影极为上心,他身为监制,一方面提各种意见让陆川修改,一方面又对创作进度保持监督,他总是隔三岔五地打电话来询问《寻枪》的进展,比如陆川有没有专心在改剧本,有没有做好选景,有没有挑好演员等等等等导演在干的事。

为什么?

因为他觉得陆川写出了一个好剧本,更觉得陆川是个好苗子。

“但是有些枝长歪了。”

于是他想帮助陆川,并告诫他,“创作以外的其他乱七八糟的心一概别操。”

500

陆川:《遇到姜文是我生命中最大奇迹》

结果,《寻枪》大获成功。

可是,当时间过去了二十年,当陆川再次回忆起《寻枪》时,他所津津乐道的,已经不再是当年的创作如何如何了。

而是会详细地聊韩三平如何与他找了两个月投资。

也会乐此不疲地说几次与大人物的见面。

所以他是“长歪了”吗?

我不敢说。

但显然,他并没有长成姜文所期望的样子,成为一个专注于创作的导演。

也离我们的期待,有了不小的距离。

他或许依然真诚。

可作为导演。

他需要的,是一场实打实的翻身仗,而不是自我感动式的“热泪盈眶”。

500

本文由公众号「肉叔电影」(ID:dusheyingdan)原创,点击阅读肉叔更多推荐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