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言论背后:真相与荒诞的交织
特朗普言论背后:真相与荒诞的交织
撰文:雅礼学人
2025年4月19日星期六
在政治这个大舞台上,特朗普的每一句话都像是一颗投入舆论湖面的石子,能激起千层浪。他的言论仿佛一个神奇的漩涡,真相与荒诞在其中疯狂交织。《华盛顿邮报》统计过,在他近期的集会言论里,高达 76% 的内容存在虚假或者可疑的情况,这真实性,简直就跟从 52 张牌里随机抽,还非要抽中黑桃一样,概率低得让人咋舌。然而到了 2025 年 4 月,在国际这个更广阔的舞台上,特朗普的言行愈发让人捉摸不透,呈现出极为复杂的矛盾特性,一边对传统盟友火力全开,尖锐抨击,另一边却又对往日 “宿敌” 表现出令人意想不到的示好,这背后到底藏着怎样的逻辑,实在太值得深挖了。
盟友的 “背叛” 与敌人的 “魅力”:特朗普式外交的双重标准
在 4 月的北约峰会上,特朗普对欧洲盟友的猛烈批评简直停不下来。他直言北约成员国就是一群 “吸血鬼”,不断榨干美国的资源,还放出狠话,如果欧洲不赶紧增加军费投入,美国就要重新审视自己的安全承诺了,这无疑是在北约的 “朋友圈” 里扔下了一颗重磅炸弹。他对德国更是毫不留情,直接将其形容为 “坏透了” 的贸易对手,还大倒苦水,说美国被这些盟友当成了冤大头,只能在背后默默流泪。
可当话题一转,提到俄罗斯时,特朗普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语调瞬间温和得能滴出水来。在 4 月 14 日与普京特使进行闭门会谈后,他居然公开表示,普京可能是众多领导人中最容易相处的一个,还兴致勃勃地畅想,美俄或许马上就能达成一项具有历史性意义的和平协议,这画风转变得太快,让人猝不及防。这种态度上的巨大反差,就好比他一边延长对俄制裁的 “国家紧急状态”,摆出一副强硬的姿态,另一边却又威胁对俄石油加征 “二级关税”,看似矛盾的操作,实则可能是在为私下交易留下暗门,这波操作,真的让人看不懂。
更让人觉得荒诞至极的是,4 月 13 日,俄罗斯对乌克兰苏梅市发动导弹袭击,造成了 31 人死亡的悲剧,可特朗普对此仅仅轻描淡写地说了句这是个 “错误”,然后就像没事人一样,继续推进与普京的谈判。这种对暴行的冷漠淡化处理,和他之前对欧洲盟友 “未付北约账单” 时的激烈指责相比,简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形成了极为鲜明的对比。
通过这样鲜明的对比,我们似乎能窥探到一种奇特的 “特朗普式分类法”:在他眼中,自由市场、自由贸易、民主、言论自由、新闻自由、反对党、独立的法院、法治以及人权等,这些被普遍视为积极且重要的事物,都成为了会 “扼杀美国” 的因素。而与之形成鲜明反差的是,从特朗普政府国务院四月份发布的俄罗斯人权报告来看,诸如法外处决、强迫失踪、酷刑、擅自逮捕和拘留、缺乏司法独立、政治犯、严重干涉隐私、对言论自由的严重限制、对记者和博客的暴力行为、屏蔽和过滤互联网内容、和平集会权利的严重限制、日益严重限制结社自由、限制自由运动、严重限制参与政治进程的权利、限制反对党候选人竞选公职和进行政治活动的能力、各级政府和政府各部门普遍存在腐败现象、成千上万的家庭暴力事件且政府减轻家庭暴力惩罚的回应、数以千计的儿童虐待致死事件、贩卖人口、很大比例的残疾人恶劣生存条件的制度化以及受国家资助及社会针对同性恋(LGBTI)人群的暴力等一系列负面现象,在特朗普的评判体系中,却似乎有着别样的 “地位”。
价值观的颠倒:从 “自由灯塔” 到 “强人崇拜”
特朗普的价值观体系就像一个被打乱的拼图,呈现出惊人的错位。他一方面抨击欧洲的 “民主惰性”,仿佛自己是民主的捍卫者,可另一方面却又对普京的 “高效领导力” 赞不绝口,这种双标也是没谁了。在 4 月 17 日的白宫记者会上,他更是语出惊人,把俄乌冲突的责任一股脑儿地推到拜登、泽连斯基和普京三个人身上,声称是他们三人的错误,导致了数百万人丧生。这种论调简直就是在颠倒黑白,完全无视俄罗斯侵略乌克兰的事实,把受害者和加害者混为一谈,让是非曲直变得一团糟。
这种扭曲的逻辑,还延伸到了经济领域。他一会儿信誓旦旦地宣称 “中国被打得很惨”,仿佛自己已经在经济战场上大获全胜,可下一秒,又因为国内通胀压力,罕见地松口对华关税,还暗示可能调低税率,这前后态度的转变,就像坐过山车一样刺激。他反复无常的贸易政策,可把美国国内的相关产业害惨了。美国农民因为失去中国这个大市场,只能大规模抗议,而特斯拉等企业,依旧得依赖中国供应链才能生存,这现实,狠狠地戳破了他一直鼓吹的 “制造业回流” 的美梦,让这个美梦碎成了一地渣。
交易的艺术?利益交换下的政治表演
特朗普做决策的时候,总是带着一股浓浓的交易思维,就好像他在白宫不是当总统,而是在做一笔笔大买卖。4 月 17 日,他突然把抖音剥离交易和对华关税谈判捆绑在一起,还直白地说,这笔交易能不能成,全看中国的态度,这完全就是把商业利益和地缘政治强行绑在了一起,玩起了危险的游戏。这操作,就跟之前他把白宫草坪变成特斯拉展厅的闹剧有得一拼。当时在马斯克的陪同下,他高调试驾特斯拉,这一番操作下来,特斯拉股价居然上涨了 4%,让人不得不怀疑,他这到底是在履行总统职责,还是在为私人利益站台,在他任内,公共权力和私人利益的界限,真的是越来越模糊,让人看不清。
而在俄乌问题上,他更是把外交斡旋变成了一场个人政治秀。乌克兰因为被排除在美俄谈判之外,气得强烈抗议,可特朗普根本不管这些,依旧坚持要 “由我主导谈判”,甚至还暗示,为了换取 “停火协议”,他可能会承认俄罗斯在乌东的既得利益。这种为了个人外交成就,不惜牺牲盟友利益的行为,可把欧洲吓得不轻,他们纷纷惊呼 “跨大西洋联盟已死”,看来特朗普的这波操作,真的让盟友们伤透了心。
荒诞背后的逻辑:解构与重构的权力游戏
特朗普言论的荒诞,可不是偶然出现的,这背后有着深层次的逻辑。他就是想解构现有的传统国际秩序,然后按照 “美国优先” 的原则,重新构建一个以美国为核心的权力格局。他对北约的抨击,说白了就是想给欧洲施压,让欧洲多承担点军费,减轻美国的负担;对普京的暧昧态度,既是想分化中俄关系,又是想转移国内的政治压力,给自己找点喘息的空间。甚至他近期对华关税的 “松口”,也大概率是在为中期选举算计,想借此争取点选民的支持。
不过,他这种策略虽然在短期内可能会制造一些话题,转移一下矛盾,让大家的注意力从国内的问题上暂时移开,但从长远来看,对美国的软实力可是有着极大的侵蚀作用。就像德国总理朔尔茨在 “红绿灯联盟” 解体时痛心疾首地说的那样,当欧洲需要团结起来应对各种挑战的时候,美国却在一旁制造分裂,这真的是让人失望透顶。特朗普的所谓 “交易艺术”,正一步步把世界推向一个更加不可预测的深渊。在这个过程中,美国的盟友们对美国失去了信任,俄罗斯明目张胆的侵略行为得不到应有的惩罚,甚至连语言上的谴责都变得可有可无,而美国一直引以为傲的领导力,也在这场真相与谎言交织的狂欢中,逐渐走向瓦解,不知道未来的美国,在这样的折腾下,还能剩下些什么。
后记:本文引用的一些数据来源于美国媒体如《国会山》,《沙龙》,《赤裸裸的资本主义》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