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赢“关税战”的法宝之一是“管好资本无序竞争”
“关税战”为什么会引起一些人的担忧?
因为它会影响出口企业的销售。销售下降后,企业产能过剩,盈利降低,就要减薪裁员,导致消费低迷。消费低迷又造成产能过剩,使企业盈利更难,不得不进一步减薪裁员,于是陷入恶性循环,破坏经济循环,最后把经济推向危机。
但是请大家注意,这是“产能过剩”,不是“产能不足”。
换言之,产能足以养活大家,还能出口养活外国人,不会也不应该出现经济危机。产能过剩导致经济危机的原因在于——没有利润却强行逐利。
无论是关税战也好,还是当前全球经济的形势也好,都是增速下滑,盈利下降的趋势。这种状况是科技创新放缓,使得经济周期从增速上升转为增速下滑导致的。这个经济周期人类控制不了,也一时改变不了。因为科技创新受灵感的影响极大,而灵感是人类控制不了的。
那么,在增速下滑的经济周期里强行逐利,利润难以从新增财富中获得,就要从别人的损失中获得,这就引起了“存量财富的零和博弈”。这个零和博弈就毁坏了生产关系、阶级关系、社会关系和国际关系。关税战,乃至真正的战争,都是这种零和博弈恶化的结果。
这种零和博弈表现在国家内部就是,资方难以从新增财富中获利后,就转而从劳动者的损失中获利,通过加大“内卷”来变相降低劳动力价格,通过内卷来减少雇佣数量,最后发挥“减薪裁员”的作用。减薪裁员下,劳动者的休息时间(消费时间)减少,失业快速增加,劳动者的财富持续减少,消费力不断被破坏,致使产销平衡和经济循环瓦解崩溃。这就是零和博弈在毁坏生产关系、阶级关系和社会关系。它是资方在经济进入增速下滑阶段后,依旧坚持逐利的结果。资方一边执着于“逐利”,执着于鼠目寸光、自私自利的短期获利,私人盈利,一边却品尝着经济循环被毁,盈利加速恶化的苦果。
“关税战”与此不同,但是异曲同工。它只是在外部激化了这一趋势,但结果是一样的。即,外贸利润减少了,是我国内部的资方盈利状况更加恶化,从而加剧了我国国内经济的产销平衡,以及经济循环恶化。
按理说,关税战中占优势的应该是产能过剩的制造业国家,而不是产能不足的消费型国家。因为前者可以养活自己,而后者不行。但是,为什么现实情况是消费型国家可以大呼小叫,颐指气使地威胁制造业国家呢?
原因就是,制造业国家是市场经济国家。
市场经济是把“逐利”放在首位,以“资本”为主要分配依据,绝不改变的。这个“绝不改变”铸就了它的致命缺陷。一旦经济周期进入增速下滑的阶段,市场经济就会在没利润也要强行逐利中,主动制造“产能过剩”。即,一边减薪裁员来获利,一边用减薪裁员毁掉消费,最后在非理性逐利中制造“产能过剩”。然后,产能过剩毁掉经济循环,把经济推向危机,这就是人为制造了“经济自杀”。本来财富生产丰富,不会有危机,结果自己毁掉经济,破坏生产,上演悲剧。
这也是消费型国家敢于“锅巴跑到饭头上来了”,恃无恐地打击制造业国家,用关税和消费来威胁制造业国家的原因。
简言之,市场经济在经济增速下滑周期里的强行逐利,非理性逐利,是导致当前经济危机的主要原因。这也是市场经济的制造业国家自缚手脚,被消费型国家拿捏的原因。
解决的办法显然就是文章题目里说的——管好资本无序竞争。
具体一些说,就是要增加“计划手段”对经济运行的控制。因为计划手段是以人们的“需求”为经济目标的。它可以不把“逐利”放在第一位。这样一来,“需求”一旦被维护好,消费就被维护好了,就业也被维护好了。然后,产销平衡和经济循环就无忧了。毕竟,我们是产能过剩,不是产能不足。此时只要产销平衡和经济循环是健康稳定的,经济就不容易发生危机。关税战也威胁不到我们,而是回弦镖打向了消费型国家。
应对产能过剩,不去强行追逐利润,经济就不容易自毁。改换模式,以降低劳动强度,减少劳动时间来处理,即增加休息和消费,不去裁员,不去破坏就业,那么经济循环就能保持稳定,危机就不容易出现了。
眼下人们所说的,用增加国内消费来应对关税战,实际上也要求“管好资本无序竞争”。在利润下滑的周期里叠加关税战的压力,如果资方还执着于逐利,那么劳动者和普通群众是不可能扩大消费的。因为利润一直在减少,经济增速连续很多年都是下降趋势。这时候逐利,利润必然难以从新增财富中来,而是在零和博弈下,从普通人的损失中来。这是没法扩大消费的。
总之,人们应该明白两点:
1、盈利不是最重要的,维持产销平衡和经济循环的健康稳定才更重要。
2、当前是科技未倒退,自然资源也可以供给,生产力水平没下降的状态。这对于制造业大国来说,不会也不应该有危机。增速下滑的经济周期只是“利润”减少,财富的“增量”减少,不是财富的“总量”减少。制造业大国完全有条件保持在历史最好水平上,不发生危机。
如果制造业大国发生危机,那么极大可能是因为市场经济的“非理性逐利”导致的。
解决的办法就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府动用管理经济的强大权利,让各类经济主体接受更多“计划手段”的指导。
参考文章:
2025.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