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你个人和家庭的角度,你觉得国家要刺激消费和内需还可以做哪些工作?
来吧大家聊一聊,从你个人和家庭的角度,你觉得国家要刺激消费和内需还可以做哪些工作?这两年存量房贷利率下降,以及电子产品,汽车,家电等以旧换新补贴肯定是有利于消费的,另外今年还多了两天公共假期。除此之外呢,还有哪些因素有利于扩大消费?
来吧大家聊一聊,从你个人和家庭的角度,你觉得国家要刺激消费和内需还可以做哪些工作?这两年存量房贷利率下降,以及电子产品,汽车,家电等以旧换新补贴肯定是有利于消费的,另外今年还多了两天公共假期。除此之外呢,还有哪些因素有利于扩大消费?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共同营造“阳光、理性、平和、友善”的跟评互动环境。
等47人 已参与问答
等14人 已参与问答
等119人 已参与问答
其实劳动法抓好之后,工作岗位自然多了,找工作也就相对容易。服务业发展后,更能增加就业岗位,且这些岗位相对体面、对学历要求不高。这样一来,中考、高考是不是也没那么卷了?
这个说起来有点邪门,容我慢慢道来。
说起来,很多人都是焦虑的,我这本事...再过一段时间可能就没饭碗了。中国人嘛,总是追求“我有一技傍身”。这种焦虑驱动了很多无效的学习,因为不再有整块的时间,即使学习也无法大家进度一致,反正效率不高。上学的时候没好好学习,突然有一天明白了,再想学?面临各种困难,这样的事例我觉得挺多的。事实上,能提供个性化培训...这可是很高的要求。
好在有一点,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已经足够进步了,现在想上网也不算难,那么,培训机构似乎可以找到机会。难度当然也是有的,比如说,一个年轻医生想练练ERCP相关的操作,这个...即使用模拟器材去训练只怕也有点难度,我是说,总得有一个地方能提供这种模拟器材。
这个可不是消费,算是内需吧,满足“终生学习”的需求。
如何创造流动?建议国家在7、8月间设立10——25天的“亲子假”。
目标人群——0岁至14岁儿童的父母。生育有一个此年龄段子女的父母在7、8月间可享受10天“亲子假”期,有二个此年龄段子女的,可享受20天“亲子假”期,有三个此年龄段子女的,可享受25天“亲子假”期。
“亲子假”只限当年享受,年内因工作任务轻重的关系,“亲子假”可提前、可延后,但不能跨年享受。
7、8月是暑假,也是没有国家法定全民节假日的时间段。这段时间,孩子放假,父母上班,如何看好这些熊孩子的安全是许多父母、当地政府和学校无比头疼的事。而在此时设立“亲子假”,让父母回归家庭,无疑是使三方都能松一口气的安排。
有了时间,许多家庭都会有带着孩子、父母走出去旅行的念头。0岁至14岁就算每个年龄段有800万人,也就有800万个家庭,即使叠加家有二孩、三孩的,平均每个年龄段也会有600万个家庭,14个年龄段就是8400万个家庭。加上放假的大学生,高考、中考后放飞的高、初中毕业生,整个暑假就会流动起来。
一、缓解家庭经济压力,促进教育公平
1. 普惠覆盖低收入群体
普惠型助学金突破传统“精准识别”限制,直接覆盖更广泛的学生群体,尤其对三四线城市及县域高校学生效果显著。例如,河南某高校2024年发放3110万元奖助学金,惠及1万余人次,金额同比增长23%。
2. 降低辍学风险
数据显示,我国高等教育阶段约20%学生曾因经济压力考虑放弃学业。普惠政策可避免因家庭收入波动导致的失学,尤其对单亲、残疾等特殊群体作用明显。
二、刺激消费与产业升级
1. 直接消费拉动
学生群体边际消费倾向(MPC)超70%,助学金可转化为餐饮、日用品、电子产品等基础消费,同时推动教育科技(如在线课程)、即时零售(外卖、便利店)等行业发展。例如,某地助学金发放后,高校周边餐饮消费增长15%。
2. 产业链联动效应
消费增长带动制造业(电子产品)、物流、教育服务等上下游产业,预计乘数效应达1.5-2倍,间接创造就业机会。
三、提升人力资本质量
1. 优化学习投入
经济压力缓解后,学生可更专注学业,减少兼职时间。研究显示,受助学生平均成绩提升10%-15%。
2. 促进科研与创新
助学金支持科研相关支出(如实验耗材、学术会议),尤其对基础学科和急需领域人才培育作用显著。
3.可以从侧面督促用人单位提高新员工工资标准,提高劳动分配在初次分配中的占比。
四、社会公平与治理优化
1. 缩小区域教育差距
三四线城市学生消费释放更明显,助学金可缩小城乡教育资源差距,助力乡村振兴。
2. 增强社会凝聚力
受助学生普遍表现出更强的感恩意识与社会责任感,部分成为公益事业的参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