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汉字简化之前,中国古代遍地文盲?明朝识字率低于英国吗?

以下转B站“吃瓜蒙主”原文:在很多人的印象里,中国人是解放后开始全面扫盲,才脱离遍地文盲的境况的,同时默认,读书写字在中国古代是上层专属。
这是真的吗? 

清末中国人的识字率确实只有百分之一,下层基本文盲。

但是在明代以前,情况可能大不一样。
北宋都城酒店业发达,大小酒楼不可计数,而根据东京梦华录的记载,酒店内的服务员是用纸笔记录餐单的。大量的服务员不是底层吗?
明代小说盛行,通俗小说甚至三俗小说层出不穷,支撑起一个规模可观的出版业。这些文艺水平良莠不齐的小说话本,都是给文人士大夫看的吗?
明代小说大部分是白话文写作,通俗易懂。而这个很成熟的白话文创作产业,到了清末居然需要文人发动白话文革命了? 

500

转贴结束。以下为查 DeepSeek 结果: 

明朝与英国同期(约14-17世纪)老百姓识字率比较

一、明朝识字率特点

‌基础条件与教育体系‌明朝建立了从中央到县级的官学系统,并辅以社学、私塾、书院等民间教育机构。这种多层次教育体系为识字率提升提供了基础,部分学者推断其识字率可能在‌10%-15%‌之间‌5。另有观点结合白话小说流行、科举制度普及等现象,认为识字率可能更高,接近‌30%‌甚至更高‌。

‌文化现象佐证‌明代白话小说(如《金瓶梅》《封神演义》)的盛行表明市民阶层存在大量识字需求。传教士利玛窦等记载也提到,明朝普通民众识字率远超同时期欧洲国家,部分原因在于方言差异需通过文字沟通‌

‌争议与质疑‌部分研究认为明朝识字率被高估,尤其是考虑到小农经济局限和区域发展不平衡,实际数值可能低于‌10%‌‌。但结合教育普及和文化活动,主流观点仍倾向于‌10%-30%‌的区间‌。


二、英国同期识字率特点

‌社会结构与教育局限‌英国在中世纪至近代早期(对应明朝时期)的教育资源集中于贵族和教士阶层,普通民众接受教育的机会极少。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英国男性识字率约为‌20%-30%‌(以签署姓名为标准),女性则不足‌10%‌。

‌宗教改革的影响‌宗教改革后,新教国家推广《圣经》阅读,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识字率,但整体仍远低于明朝。例如,英国农村地区识字率可能不足‌10%‌,且教育内容以宗教文本为主,实用性较低。

DeepSeek 结论如下:

明朝识字率在‌10%-30%‌区间内,高于英国同期普通民众的识字水平。明朝的教育体系和文化活动(如白话小说)反映了更广泛的识字需求,而英国识字率受限于宗教和阶级结构,普通民众教育机会较少。但需注意,双方数据均存在争议,尤其是明代识字率的估算受限于史料差异‌.。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