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战升级,“倒逼”国产芯片上位?

 

500

从34%、84%...直到当前的125%,中美关税俨然已冲破进度条,进入极限对垒阶段。其中,半导体作为进出口关键产品,受关税加码影响尤为明显——随着原产地认定新规、芯片报价暂停等消息相继曝出,涉美芯片进口通道空前缩窄,国产芯片已经被推向关税战争前线。

01 关税战引发连锁反应,美国芯片或将全线撤退

根据最新消息,经国务院批准,自2025年4月12日起,调整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商品加的加征关税税率,由84%提高至125%。鉴于在目前关税水平下,美国输华商品已无市场接受可能性,如果美方后续对中国输美商品继续加征关税,中方将不予理会。

500

关税反制措施刚刚落靴,国内半导体行业果断跟进。同日,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发布关于半导体产品“原产地”认定规则的紧急通知。通知指出,根据海关总署的相关规定,“集成电路”原产地按照四位税则号改变原则认定,即流片地认定为原产地。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还进一步建议,“集成电路”无论已封装或未封装,进口报关时的原产地以“晶圆流片工厂”所在地为准进行申报。

消息一出,涉美芯片企业集体静默。“不少美系芯片公司的新增订单都暂停报价了,大家比较悲观,都在评估影响。”有消息人士透露,“考虑到成本负担加剧,美国芯片或许要加速撤出中国市场。”

据公开资料显示,目前美国本土的晶圆厂有:GlobalFoundries(格芯)、英特尔、美光、德州仪器。

除了英特尔的产能集中在美国外,德州仪器的晶圆厂主要也在美国得克萨斯州、缅因州、犹他州,少部分晶圆厂在德国,封测主要在美国本土,部分位于马来西亚、菲律宾、中国成都。

此外,英特尔部分CPU和GPU产品、ADI的模拟芯片产品、博通部分射频类和汽车电子芯片、美光少部分DRAM和NAND芯片、安森美大部分功率类产品、Qorvo的射频前端产品或将因原产地认定新规受到影响。

02 国芯自主可控呼声高涨,谁能全面对位替代需求?

练兵千日,终须一战。面对美系芯片腾出的市场空白,国产厂商全面补位已成定局。

民生证券认为,这次的贸易纠纷和此前有质的不同,不是简单的中美贸易摩擦、而是美国单方面割裂全世界的行为。当下更需坚定信心,增大自主可控的配置敞口。同时,自2018年贸易纠纷后,中国的半导体产业也有长足发展,此次关税政策有望进一步加速国产替代。

500

从国产芯片市场格局看,龙芯、华为、飞腾、海光、兆芯、申威等厂商都在备选名单。

赛迪研究院指出,海光和兆芯均采用x86技术架构,两者分别获得了x86完整交叉专利授权和指令集期限授权。其中,海光掌握完整的x86指令集代码,并通过核心指令集扩充建立国产化C86指令体系,安全、性能及自主迭代能力较强,被视为国产CPU市场第一梯队。

国产ARM路线中,鲲鹏与飞腾均基于ARM V8架构进行了国产化自研。其中,鲲鹏凭借高度集成的设计和丰富的软件产品生态,受到国产化用户市场认可;飞腾依托于安全架构创新,在信创市场认可度较高。目前,国产ARM也被视为仅次于X86的主流技术路线。

此外,龙芯和申威凭借深度自主研发,受到党政及特种市场领域信赖。其中,龙芯基于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指令系统LoongArch,实现了多代处理器产品性能升级;申威同样摆脱了外部技术依赖,并在政府、军工等关键领域得到应用。目前两大厂商均在进一步发力生态建设,以期迈向更广阔的商用市场。

综合来看,六大国产芯片产品都基本满足国产替代“安全可用”需求。随着中美“关税战”打响,国产化芯片有望加速大规模落地进程,担当起国产替代市场需求。

文章封面首图及配图,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若版权者认为其作品不宜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联系我们,本平台将立即更正。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