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呼吁:通过个体化治疗和科学管理延缓阿尔茨海默病

在医学的漫长征途中,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曾是那片难以攻克的暗礁,它悄无声息地侵蚀着患者的记忆与认知,将无数家庭卷入绝望的漩涡。随着创新治疗方式的不断涌现,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正逐步打破僵局,为患者及其家属带来一线生机。在这场与疾病的赛跑中,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神经内科梁直厚教授,不仅在临床一线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更以其父亲的亲身治疗案例,为我们揭示了阿尔茨海默病治疗的关键所在。

个体化治疗,选择最适合的方案

“个体化,是阿尔茨海默病治疗的核心。”梁直厚表示,每位患者背后都是一个独特的生命故事,病情轻重、身体状况、经济承受能力乃至个人偏好,这些因素交织成一张复杂的网络,决定了治疗路径的千差万别。而在这张网络中,药物治疗的循证医学基础尤为关键。以仑卡奈单抗为例,这款药物自2023年在海南博鳌先行先试,到2024年7月正式推向全国,为迷茫的患者照亮方向。众多神经内科专家,包括梁直厚教授本人,都为患病的家人选择了它。

500

单体可发生聚集,生成分子量更高的寡聚体、可溶性的原纤维,原纤维大量聚集后将形成不可溶的成熟纤维和淀粉样斑块。

阿尔茨海默病的成因,长久以来困扰着医学界。Aβ假说的提出,为解开这一谜团提供了关键线索。梁直厚解释道:“Aβ蛋白在大脑中的代谢失衡,是阿尔茨海默病发病的罪魁祸首。”正常生理状态下,Aβ蛋白的产生与清除保持着微妙的平衡,然而在患者体内,这一平衡被打破,Aβ蛋白过度积累,最终形成斑块,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导致神经元损伤与认知功能衰退。

靶向药物的出现,打破了这一恶性循环。市场上两款主要靶向药物,仑卡奈单抗与多奈单抗,它们针对Aβ蛋白的不同靶点精准出击。仑卡奈单抗专注于清除可溶性寡聚体和原纤维,从源头上阻止Aβ斑块的形成;多奈单抗则聚焦于对不可溶Aβ斑块的清除。

梁直厚表示,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出血风险等,权衡利弊,选择最适合的药物。对于出血风险较高的患者,仑卡奈单抗凭借其全面且低发生率的副作用数据,以及多为注射部位反应的温和副作用表现,成为长期治疗的优先选择。而对于那些无脑出血顾虑的患者,临床用药前的全面检查则为个体化治疗提供了更多可能。

慢病管理与经济负担的减轻

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梁直厚将它比作慢性病管理,倡导患者和家属做好长期抗战的准备。新药治疗的长期坚持,是延缓疾病进展的关键。但梁直厚也敏锐地察觉到,经济负担是横亘在患者面前的一道难题。他以自己父亲的治疗经历为例,分享了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我们已经将药物剂量减少,目前每月治疗费用约为5000元,远低于初始治疗费用。”这一减量策略,不仅减轻了经济负担,更让治疗的可持续性大大增强。然而,他也提醒道,并非所有患者都适用这一方案,只有在疾病早期发现时,才能根据患者的aβ消除情况酌情减量、减轻经济负担。

预防阿尔茨海默病,人人有责

梁直厚呼吁,每个人都应该关注阿尔茨海默病,“无论是否有家族遗传史或三高基础病,随着年龄的增长,患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都会显著增加。例如,60岁以前的发病率为1‰以下,而到了85岁,发病率可能高达30%到50%。”

此外,梁直厚还提到,血液筛查可以作为普通人的初筛工具。如果筛查结果呈阳性,建议进一步到医院进行PET-CT检查以确诊。“早期发现和治疗至关重要。”梁直厚强调,一旦出现说不清话、忘记近事、认不清路等症状,必须及时就医,不能耽误,否则会错过黄金治疗时间。

梁直厚希望,创新药的可及性能够进一步提高,让更多患者有条件关注和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同时,他也提醒公众,在选择治疗方案时,一定要基于科学的评估和医生的专业建议。“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通过科学的管理和个性化的治疗,我们可以为患者带来更多的希望。”(来源:人民政协网 记者 王晶)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