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饭的超市,正悄悄挤压火锅店
当火锅餐饮在客单价焦虑中艰难突围时,年轻人正用脚投票,把午晚餐搬进盒马鲜生、永辉超市的熟食区。
当超市变成食堂,折射出顾客对价格敏感的多向迁移,与此同时,餐饮与零售的界限被新消费逻辑重新定义。
年轻人涌进超市就餐,又给火锅餐饮哪些启示?
第 1812 期
文 | 大龙
超市变身年轻人的新食堂
网友:热气腾腾,食欲满满
最近,火锅餐见在郑州一家大型超市的熟食区发现,很多年轻人开始把超市变成食堂,一些熟食档口也增加了快餐,无论是种类还是餐品品质并不输专门店。
那么,在这家超市都能吃到哪些东西?
火锅餐见游走了一遍发现,这里从主食到炸物、煎牛排、火锅菜等,菜品可以满足年轻人午晚餐多种需求。
◎餐饮种类丰富
具体从主食区域看,包括凉皮、热干面、粿条、铁板炒饭、现包水饺等。价格从十几元到二三十元不等。在下午6点半左右,一些摊位的食材已经售卖一空。
菜品方面,中餐炒菜有白灼菜心、自制糖醋里脊、自制炒鸡块、干锅花菜、虾尾、红烧肉等,售价最低9.9元。
另外,这家超市还有各式炸物、关东煮、烤肠、甜饮品、蒸生蚝、半成品砂锅菜、现煎牛排······
◎年轻人追求的平价质优
对此,很多网友评价,这家超市把平价餐饮做到了next level,超市不仅好逛,而且菜品好吃。还有网友称,没想到一家超市非要卷餐饮,天天吃都不重样。
此前,在盒马鲜生就流行过一波食材现做的热潮,让很多打工人惊呼午餐也能吃上平价大餐。
如今,年轻人再次涌进超市,探索更多午晚餐的打开方式。
◎盒马鲜生午餐
比如此前,盒马鲜生就被打工人称作“穷鬼”的快乐午餐,小火锅、龙虾面、各式炒菜、饮品,天天不重样。而在胖东来,其美食城也被称作是大众食堂,麻辣烫、香锅、馄饨、鸭血粉丝汤等,可以闭眼点。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超市餐饮已经成为社会餐饮的补充,这些平替餐饮也正通过升级,可与社会餐饮所媲美。
超市吃饭为何如此有魔力?
吃逛一体的超市,早已突破传统消费场景的边界,这里没有正餐的仪式感,却比餐厅更自由,比外卖更有烟火气。
年轻人涌进超市解决午晚餐,也正说明了超市的魔力。
1、 省钱不省品质,精准拿捏年轻人的刚需
近两年,牛肉火锅、牛肋条烧烤的兴起,足以说明,消费者既有想省钱的底层需求,也有追求品质的一贯诉求。这种既要又要还要也表现在年轻人的午晚餐选择上。
◎超市的海报“菜单”
超市现烤的9.9元羊肉串、38元的自助小火锅、16元的现炒盖饭。年轻人用脚投票的背后,是追求性价比与品质的平衡。
◎永辉超市社区食堂
比如永辉在超市里开了社区食堂,有网友体验发现,6个小菜荤素搭配,售价仅为17元。米饭、清汤还可无限续,妥妥的性价比;而物美超市,采用自助模式,炒菜自助19.9元/人,进去随便选。
特别是当一线城市白领午餐均价突破35元,超市餐饮用采购压缩成本,所用的油、蛋、蔬菜、锅碗等就地取材,让现制餐食价格普遍低于商圈餐厅。
更重要的是,当餐饮及供应链的突飞猛进,性价比与好吃两者基本可以兼得。基围虾现捞现煮、铁板煎牛排的烟火气、20多元炫饱生蚝等,都在刷新年轻人对性价比的认知。
2、看得见的制作,也是一种沉浸式体验
传统餐厅“前店后加工”式的操作,正在被超市明档、近距离的新鲜制作打败。
◎超市餐饮明档明厨
拿全都有超市来说,其餐饮打菜窗口开放,消费者可以随意挑选,最后结账。
年轻人挤在海鲜档口围观师傅处理虾、蟹,围在烧烤摊前听着滋滋啦啦的烤肉声······超市这种从食材、加工、即时享用的挑选用餐方式,精准击中了Z世代对食材安全的在意和用餐体验感。从消费者的感官来说,看得见的制作过程会显著提升消费意愿。
3、热闹的“逛吃”氛围,让一人食不孤独
小火锅或是一人食餐饮,都充分给与轻社交、0糖社交创造了空间。
而超市餐饮区的出现,也成为了年轻人新的社交缓冲区。拼桌吃饭,既不影响自己刷剧,又为算不上弱连接的用餐保留了个人空间,但又似乎还与邻座陌生人有种陪伴感。
◎火锅自习室
相比正襟危坐的餐厅,超市用餐区随取随走的自由感、开放式座位的无压力感,更符合年轻人“既要热闹又怕尴尬”的心理。这种用餐方式像极了大城市里的“火锅自习室”,年轻人边涮牛肉边追剧,把餐桌变成私人影院。
总归来说,人有群居的底色,之于“i人”来说,超市吃饭也是一种新型轻的“社交”。
4、年轻人在超市吃的是“人间清醒”
当“精致穷”被群嘲,年轻人开始在超市吃饭中实践“反仪式感消费主义”。
当下的年轻人放弃了在网红餐厅摆拍,选择超市现炒菜配免费汤。这些行为本质是年轻人对消费主义的祛魅。当在超市花二三十元吃出餐厅300元的满足感,特别是非强社交场景,消费者何必为场景溢价买单?
从被迫省钱到主动选择,年轻人在超市吃饭的行为早已超越简单的消费降级,或许这正在重新定义好好吃饭。
火锅餐饮获得哪些启示?
1、多角度成本结构
超市作为最小单元化售卖的场所,其餐饮也同样,各种菜品论个卖,按斤称,消费者则按需购买。
近些年,火锅店也在打破“大锅高价”思维,锅底变小的同时,也推出小份化菜品,或者自助化产品。甚至一些火锅已经从不同方面结构成本。
◎鸳鸯小火锅
比如,通过锅底,优化成本让顾客觉得更实惠。像在一围肥牛肉小火锅,加2.8元就可以升级小鸳鸯锅,两种味道随心搭配。一围本身就是小火锅,进一步将锅底结构,对于消费者来说,小火锅也能吃到两种味道,岂不快哉!
还有,通过优势产品,结构复购。
◎用高毛利、价值感产品带动复购
最近,豆捞坊鲜牛肉火锅在春时限定产品中,设置了“鲜切嫩肉”5次卡,直播秒杀价99元。也就是原本36元的产品,单次价格约为20元,顾客起码需要进行4次复购。
2、反精致主义,突出吃饭场景的真实感
超市餐饮从场景到产品,消费者更在意的是其功能性,即吃饱吃好。
但侧面也反映出,年轻人开始反精致主义的同时,厌倦了“拍照大于吃”的伪需求,反而更关注产品本身的价值。
◎野火锅的千层肚
火锅餐见发现了连云港一家名叫野火锅的品牌,就是让餐饮回归产品本质,突出手工菜,其招牌耙牛肉、油条包虾滑、鱼籽豆花、卤肥肠等,被网友推为必点菜。
此外,很多网友评价该品牌菜品——千层肚可以嗦面,肥羊卷味美大如脸盆,贡菜丸子嘎吱嘎吱脆爽。顾客要的就是一个产品本身的真实体验。
3、打破正餐时段,关注碎片吃喝
超市餐饮的产品越来越丰富,从正餐到小吃,还有一些炖品,可以照顾到各个消费时间段。可以说随时等客来。年轻人超市吃饭的随意性表明,社会餐饮也需重新定义消费时间颗粒度。
近两年,有火锅早上售卖早点,从早上截客。像紫光园通过早餐、熟食档午餐,以及火锅正餐分时段经营,产品涉及铜锅涮肉、清真小吃、烧烤、砂锅菜等。
◎多业态餐饮
也有营业至凌晨3点甚至24小时营业,用时间换空间的做法告诉顾客“我一直都在”。像是巴奴毛肚火锅武汉国际广场店设置了酒水吧,22点后还设置了夜宵会员福利,4个凉菜免费不限量。海底捞在广州一门店则是通过蹦迪吸引了夜宵玩咖。
总结
超市餐饮开始理解年轻人“既要又要还要”的本质。既要性价比,又要看得见的安心感;既要独处的自由,又要适度的热闹。
未来的餐饮赢家,更多是用人性化设计,创造情感溢价的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