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首度公开算法逻辑:用户选择驱动内容生态
3月30日,在2025中国网络媒体论坛上,抖音总裁韩尚佑宣布正式上线“抖音安全与信任中心”网站(以下简称“网站”)。该平台首次向社会公开抖音核心推荐算法原理,详细阐释其内容分发机制,并强调算法需在平台治理框架下规范运行。这一举措被视为短视频行业推动算法透明化、强化平台责任的重要里程碑。
根据网站披露的信息,抖音推荐系统的核心在于通过大数据和机器学习技术,预测用户对内容的互动行为(如点赞、评论、转发等),并基于此进行个性化推荐。算法会结合用户历史行为、实时兴趣及内容特征,计算用户对每条内容的“行为概率”,最终以“兴趣分”排序生成推荐列表。
其中,值得关注的是,抖音强调其算法并非单一维度驱动,而是采用“多目标建模”机制。系统需平衡内容的多样性、质量、时效性以及用户互动等多重指标,避免“信息茧房”。例如,算法会优先推荐新创作者的内容以丰富生态,同时引入人工审核和用户反馈机制,对低质、违规内容进行拦截或降权处理。
“算法本身没有价值观,但平台必须有。”韩尚佑在演讲中表示,推荐系统需与平台治理体系协同运作。目前,抖音已建立涵盖2万人的审核团队和百余条内容安全模型,确保算法在合规框架内运行。
针对公众关注的“网红是否由平台操控”问题,网站发布的《网红是平台“强推”出来的吗》一文作出回应。文中指出,创作者走红的核心动力是“用户用脚投票”,而非平台干预。算法仅能预测用户行为,而内容质量才是触发互动的关键。
不过,抖音平台也坦言“爆红易,长红难”。许多创作者因偶然事件(如社会热点当事人)或单条爆款内容获得短期流量,但若缺乏持续优质产出,粉丝留存率往往不足20%。为此,抖音推出“创作者成长计划”,通过流量扶持、培训课程和合规指导,鼓励创作者深耕垂类内容。
但用户和创作者的反应呈现分化。部分用户认为“终于能理解为何总刷到同类视频”,但也有创作者担忧透明化可能导致“算法漏洞被恶意利用”。对此,抖音回应称,公布的原理不涉及技术细节,且安全中心将持续更新反作弊机制。
随着“安全与信任中心”上线,抖音计划每季度发布算法优化报告,并开放用户反馈通道。这一模式或将对整个内容行业产生示范效应,推动算法从“流量至上”向“责任导向”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