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年报:解决了老问题,给出了新答案
好答案,等到了好问题。AI的出现,为知乎的海量答案,提供了一个完美的“问题”。
作者|杨知潮
编辑|原 野
知乎用一份财报回答了两个问题:第一,旧有业务的盈利问题。第二,未来的成长空间问题。
前者是老问题,知乎用四季度接近1亿元的调整后净利润给出了答案。通过对业务效率的提高,知乎的毛利率同比提升3.8个百分点,达到了62.9%,即便和以高毛利著称的腾讯、拼多多相比也毫不逊色。这一数字,更是高于大多数国内的内容平台同行。
对于未来的成长,知乎则交出了知乎直答千万月活的答卷。这一充满增长空间的创新业务,将在未来许多年不断提升知乎成长的上限。
一句话:财务稳定,未来可期。
01 一家财务健康的公司
知乎什么时候能盈利?
从2016年知乎开启商业化进程起,这个问题就不断被外界提出。终于在2024年四季度,知乎有了硬气的答案:现在就能。
四季度,知乎实现了成立以来的首次全面盈利,净利润达到了8640万元,扭亏为盈。调整后净利润达到了9710万元。
盈利主要是因为效率的提高。四季度,知乎毛利率达到62.9%,费用也大幅度缩减,总运营开支减少了37.9%,尤其是销售及营销费用,足足减少了40.1%。
综合过去两年的业绩不难发现,知乎在有意推动业务质量的提升。具体来看,2023年开始,知乎的收入增长开始稳定,毛利率从2022年的50.2%提升至54.7%,又提升到了2024年的62.9%。净亏损也大幅度减小,最终在四季度实现了盈利。显然,在这个过程里,一些低效的投入被放弃了。
质量同样体现在核心用户的维持方面。在营销费用大幅减少的前提下,知乎的订阅会员数保持稳定。这可以理解为MAU质量的提升。
当然,比起短暂盈利,外界更关心的,是知乎能否维持长期的稳定盈利。在业绩会上,管理层在回答长期稳态利润率的问题时,提到了一件事实:横向对比,全球的UGC社交媒体平台,净利润率通常在25%-40%,有的能够达到50%。
管理层没有做直接承诺,但暗示已经给得很明显:大家商业模式接近,长期稳定利润率应该也是接近的。
从过往案例来看,社交媒体跨过盈利平衡点后,的确很容易实现持续的高盈利。通俗地说:要不不赚钱,一开始赚钱就停不下来。以Reddit为例,这家公司曾经是一个成立以来连亏20年的亏损大户,但去年三季度实现史上首次盈利时,净利润率就接近10%。紧接着的四季度,Reddit实现了1.5亿美元的调整后EBITDA,占收入比达到了35%。
这当然是因为内容平台本身商业模式的优势,正如管理层在业绩会上所说的:“这是UGC的内容平台跟其他需要版权采买的媒体平台根本上的优势。”只要能够跨过固定成本与盈利之间的平衡点,就会展现它的利润率优势。
不过,由于AI这个历史性机遇,知乎管理层并不那么关心短期利润,在2025年他们的选择可能是“全年略亏一些的状态”。
现金方面,财报显示,截至2024年,知乎的广义现金达到了48.59亿元,流动负债仅15.24亿元,同比减少约4亿元。在业绩会上,管理层也谈到了股价和现金的问题:虽然我们现在的市值有一些上涨,但仍然低于净现金,在这种明显低估的阶段,我们仍然会适时进行公开市场回购。
无论是从现金、负债、盈利来看,眼下的知乎都是一家财务状况非常健康的公司。
02 融入社区的AI
在财务上整装待发后的知乎,将奔向一个极具想象空间的新业务:AI与社区的融合。
据董事长周源在业绩会上透露,过去半年,知乎的LLM内置产品知乎直答的月活已经从百万成长到了千万。原因来自用户的复访和口碑。
从过往历史来看,知乎不是一家为AI成立的公司。但如果具体到业务上,却能够发现知乎和AI惊人的契合度。简而言之,知乎有的,都是AI最需要的。
其一,是社区带来的丰富内容生态。
开源模型的发展,已经带来了模型层的平权,算力的军备竞赛愈演愈烈,各家的算力差距也逐渐缩小,而内容和数据却不能像GPU一样成为标准商品购买。数码、历史、人文、体育、影视....几乎在所有大众领域,知乎都拥有海量的专业内容,同样是通过R1模型,这些内容生成的答案是具备先天优势的。
知乎的内容有多好,KIMI最清楚。这个国产LLM大量应用了知乎的训练语料,从而带来了更专业、可靠的生成能力,最终让它弯道超车,一度成为月活第一的LLM应用。
靠着内容生态的优势,眼下知乎已经俨然成为了AI内容以及部分前沿科技内容的前沿阵地。
马化腾、张益唐、王兴兴等从业者都选择在知乎讨论和分享。DeepSeek已经把知乎当成了自家的“官网”,与大多数科技公司把微博当成主要官宣途径不同,深度求索公司的许多更新信息都在这里发布,这种选择已经高度认可了知乎的社区调性。
在业绩会上,周源也提到,作为一个AI产品,知乎可以让用户和人产生链接:“最新版的知乎直答,推理结果可以直接溯源到社区里一个真实的答主,你也可以直接@ 引用一个答主,让每一位知乎答主都成为你的知识库进行互动。”
这可能是知乎AI区别于其他AI产品的本质区别。在知乎社区中,AI不仅是一个对话机器人,还是人与人的链接的一种方式。AI生成答案背后不仅是数据,还是一个个鲜活的知乎创作者。
这能解决许多痛点。比如AIGC内容泛滥给AI带来的生成质量下降、AI幻觉、LLM缺少情绪价值等等,这也让知乎AI形成了独特优势:可信性与社交性。根据周源在业绩会上的说法,这两点也是知乎社区在2025年的重点。
AI与知乎契合的另一个点,是知乎作为问答“工具”产生的海量应用场景。
2023年以来,生成式大模型的风口吹起了许多互联网公司,比如微软、苹果、WPS、腾讯、百度。虽然这些公司遍布在各个行业,但具备的一个共性是:他们的产品中,都有提问相关的组成部分。
比如Copilot,这是一个深入微软生态的“回答机器人”,用户可以在Word、Edge、Excel等各种应用中随时向它提问。腾讯重推的元宝,在微信生态里同样也是一个类似的角色。百度更不用说,搜索本来就是回答问题的。
而作为专门的“提问工具”,知乎显然更贴近这个场景。
“有问题,就会有答案”的Slogan背后,是知乎早已成为了国民级的提问渠道,小到鼠标滚轮不灵这样的小问题,大到高考如何报志愿,你几乎都能在这里找到答案。
在这种情况下,知乎LLM产品“知乎直答”的出现,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它不是一个需要强行加入的新业务,而只是知乎平台上的一个“新答主”,这个新答主将在商业和内容两方面为知乎带来新的想象空间。
03 好答案,等到了好问题
知乎上有一句流传很广的话:好问题比好答案更加稀缺。
这句话也是知乎公司的写照。这个平台从来不缺少好的“答案”(内容供给),但却一直没有找到这些答案的“问题”(应用场景)。
从2016年开始,知乎的商业化过程,就是一个“带着答案找问题”的过程,即用优质的内容生态,不断寻找应用场景。从知识付费,到视频和直播,再到付费阅读和职业教育,知乎几乎尝试过所有能尝试的业务。
但由于社区的专业性,知乎这条路走得颇为辛苦。直到最近几年,知乎才逐渐确立了付费阅读和职业教育这两大业务,作为广告之外的新增长曲线。
而AI的出现,为知乎的海量答案,提供了一个完美的“问题”。
尽管知乎的AI目前还处于生态建设期,尚未开始商业化,但赚钱的方向已经有了很多范例。
比如最常用的增值服务。它可以将 LLM增值服务与现有增值服务进行绑定,毕竟知乎拥有小说、出版物、付费咨询等一整套商业模式体系,用户可以一站式买下这些优质的内容服务。
除此之外,它可以参照Reddit,向大厂开源自己优质的数据资源。作为LLM流量入口,也可以在AI领域发展广告业务。管理层在业绩会上也提到:“(由于知乎内容的优势)想在AI生成的答案中获得商业机会和提高变现效率,那么运营你在知乎的内容绝对是一个必然的选择。”
有训练语料、有应用场景、商业化路径明确、且有开源大模型解决技术问题,知乎几乎遇到了一个完美的机遇,也难怪管理层愿意牺牲短期盈利来投入这一长期业务。
成立十四年的知乎,终于等到了自己的风口。
当然,知乎遇到这一切完美机遇的前提,是自己对内容生态的坚持。
尽管用户群体几经扩大,内容方向也在知乎的商业化尝试中几经调整,但直到现在,知乎仍然维持着最为硬核的内容生态。
在各类新闻热点事件时,知乎是为数不多地,能够排除情绪干扰、依据事实提供分析的内容平台。这让知乎具备了不可替代性。
3月27日谷歌停止开源的消息传出后,知乎上大量相关专业用户通过协议、技术、商业等各个角度分析它的影响。这个问题也登上了知乎热榜第一——在全球互联网中,你都很难在热榜第一找到关于计算机科学底层原理的深度讨论问题。
时至今日,知乎仍然充满着一些非功利,纯粹为了探究和满足好奇心的科学问题。比如“生物为什么没有进化出轮子?”、“实心铁球扔进玛利亚海沟“。这种非功利的探索精神,与AI乃至计算机科学产生和发展的动力非常接近,他们都来自人类最朴实的好奇心。
正因如此,当AI浪潮来临,知乎被普遍认为是训练价值最高的内容社区,也在资本市场被普遍看好,今年以来股价大涨超过30%。
2021年,知乎升级了一个新的Slogan:有问题,就会有答案。对知乎来说,这个Slogan反过来也是成立的:有答案(好的内容),就一定会有问题(应用机会)。
头图来源|AI制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