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指望富豪们的舍施,而是要打破权贵的“先富特权”
不要指望富豪们的舍施,而是要打破权贵的“先富特权”
撰文:皆大欢喜
2025年3月25日星期二
当历史的宏大幕布缓缓拉开,我们惊觉,在所有 “先富带动后富” 的叙事剧本里,占据主角之位的,始终是同一类戴着黄金面具的群体。这面具的左脸深深镌刻着 “权力” 二字,右脸则铸满了 “资本” 的印记。这个被包装得无比美好的共同富裕指南,实则是一场精心设计的双簧。权贵们先堂而皇之地将社会财富揽入囊中,而后,才被要求从指缝间漏出些许碎屑,美其名曰恩赐。
回溯封建时代,皇帝一句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便如同开启了一场疯狂的财富掠夺游戏。士绅们在这号令之下,竞相圈占土地,大片肥沃农田被其收入私囊。于是,“四海无闲田” 的繁荣表象下,却是 “农夫犹饿死” 这般残酷的黑色幽默场景。农民们辛勤劳作,却在权贵的土地兼并下失去立身之本,生活陷入绝境。到了工业革命时期,资本家们高唱着 “勤劳致富” 的口号,可实际操作却令人发指。为了追求最大化的利润,他们将年幼的童工塞进机器,这些孩子成为了运转机器的人肉润滑剂,在恶劣的工作环境中,身体与心灵遭受着双重折磨。
而如今,互联网新贵们打着 “改变世界” 的响亮旗号,迅速崛起。但仔细观察便会发现,他们的财富积累背后,是外卖骑手等底层劳动者的困窘。骑手们风里来雨里去,在超时工作、高强度配送的压力下艰难谋生,而新贵们却借此建造起庞大的数据帝国。
历史一次次清晰地证明,所谓的 “先富” 群体,绝非那些靠勤劳双手创造价值的普通劳动者,而是牢牢掌握着生产资料分配大权的食利阶层。
这出财富魔术最为精妙的地方,就在于其高超的话术转换技巧。每当人们质疑 “谁该先富” 这一核心问题时,权力与资本便会默契配合,跳起一场迷惑众人的踢踏舞。官僚们轻描淡写地抛出 “让市场决定”,将责任巧妙推脱;资本家则高呼 “靠个人奋斗”,看似强调个人努力,实则掩盖了背后资源分配不均的事实。而真正创造社会价值的广大劳动者,却如同被蒙住眼睛的驴子,只能在昏暗的磨坊里,盲目追逐那根看似近在咫尺,却永远也触碰不到的胡萝卜。
看看那些所谓白手起家的传奇故事吧,某地产大亨的 “第一桶金”,竟是通过倒卖批文轻松获得,批文背后是权力运作的灰色地带。这些所谓的发家史,分明清晰地写着六个大字:权力变现指南。他们借助权力与资本的不正当勾结,轻而易举地完成了财富的原始积累,而普通劳动者即便拼尽全力,也难以望其项背。
在现代社会,“先富带动后富” 更是呈现出一种荒诞的行为艺术气质。富豪们在达沃斯论坛这样的国际舞台上,侃侃而谈社会责任,塑造自己关爱社会的良好形象,可转头就在开曼群岛搭建离岸信托,将巨额财富转移至海外,逃避本国税收,甚至留下巨额债务,损害国家与民众利益。科技巨头们亦是如此,左手展示着扶贫公益的精美 PPT,看似在为社会弱势群体谋福利,右手却在开发监控工人效率的 AI 系统,进一步压榨底层工人的剩余价值。这就如同 19 世纪伦敦的慈善家们,白天向贫民施舍黑面包,摆出一副悲天悯人的姿态,可到了晚上,却在自己的豪宅里,数着从殖民地掠夺来的金币安然入睡。这种所谓的 “带后富”,本质上不过是将压榨劳动者剩余价值的血腥事实,用玫瑰香水精心遮掩后,重新进行包装,以此蒙蔽大众的双眼。
当某些经济学家还在试图用 “涓滴效应” 这样的理论童话哄骗世人时,现实却早已无情地撕下了温情的面纱。在美国,前 1% 富豪所拥有的财富,竟然超过了中产阶级财富的总和,社会财富分配极度失衡,贫富差距犹如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而在中国,基尼系数长期在警戒线之上徘徊,跳着危险的探戈,警示着我们财富分配不均的严峻现实。这哪里是什么 “先富带后富”,分明就是 “先富割韭菜” 的完美闭环。那些被许诺给大众的 “后富机会”,就如同沙漠里的海市蜃楼,看似近在眼前,充满希望,却永远在下一轮技术革命、下一个政策红利、下一场财富游戏中飘忽不定,让普通民众难以真正触及。
历史的吊诡在于,每当"共同富裕"的口号响起,既得利益集团就会启动新一轮的财富重组程序。从东印度公司的鸦片贸易到华尔街的次贷证券,从土地财政到数字货币,收割的镰刀始终在进化,不变的永远是"让富人更富"的套路。当我们追问"谁该先富"时,不妨看看富豪榜上的常客名单——那里鲜有劳动者的名字,却挤满了资源垄断者、权力寻租者和资本操盘手。
这场持续数千年的魔术表演该落幕了。真正的文明重构,不在于期待既得利益者的道德觉醒,而在于打破"先富特权"的制度魔咒。当劳动者的双手不再被资本锁链束缚,当社会财富的分配不再由少数人密室决定,"先富带动后富"的大饼才能蜕变为真实的共同富裕图景。否则,我们不过是见证又一轮精心编排的财富转移魔术,而观众席上的大多数人,注定只能得到掌声响起前的片刻幻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