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真实的古代贵女追求真爱的惨案

古代贵女与普通人有啥区别?讲小说里的那就是骗人的鬼话,咱们讲个真实案例。

东晋,有个大书法家,琅琊王氏的王羲之,大家都知道。对吧?

王羲之出身豪门,年轻时放浪形骸,颇有魏晋风骨。当年流民帅郗鉴想与王家攀亲,便派人去王家挑女婿,仆人回来说,有个年轻人露着肚子躺在东窗的床上,满不在乎。郗鉴立刻挑了此人为婿,正是王羲之。这也是成语东床快婿的由来。

王羲之不爱做官,后来迫不得己出仕,去会稽王的府上当了个逍遥轻松的会稽王友,陪着年少的会稽王吃喝玩乐……这个会稽王,就是司马昱。他后来当了东晋皇帝,即简文帝。

这里要说的贵女……就是简文帝司马昱的三女儿司马道福……这位贵女,初封为余姚公主。她曾嫁给大司马桓温的次子桓济。后来桓家败家,司马道福就麻溜地离婚回了娘家,然后,然后就开始了对真爱的追求。追求谁了呢?

一场惊天动地的婚变由此展开。

司马道福找到她爹,要求他爹把自己嫁给一个她心中的好情郎。

这个人,就是王献之。

对,王羲之的那个最有名气的小儿子,与他齐名的大书法家王献之。

可是,可但是,这件事狗血的剧情在于,王献之人家当时有老婆,而且是青梅竹马的恩爱妻子,名叫郗道茂。没错,人家姓郗……她是郗鉴的孙女。

王献之的娘是郗鉴的女儿;他媳妇是郗鉴的孙女。

东晋就这么天上一脚,地上一脚的。多怪的事都别奇怪。

不然哪来的魏晋风骨呢?

王献之当然是不肯答应皇上钦点的这门亲事的。谁能答应啊?

这就是一场天降祸事而已。

司马道福要下嫁,王献之就得先休了郗道茂,然后再尚新安公主;对,离婚单身之后的余姚公主改封了新安公主。王家就此鸡飞狗跳如天塌了……当时王羲之已经辞世了,本家能说上话的人已经凋零,所以王献之虽然进行了力所能及的抵抗,装病,自残,哭求……但最终不敌公主的坚贞不屈,落得个新人笑旧人哭的下场,司马道福如愿嫁入王家,郗道茂黯然被休,孤身余生,冷落辞世。

这件事成了王献之心中的最痛。他传世的墨宝书贴里,有不少就是在表达这份苦情的……即使一千多年后的今天,我们也真心搞不懂特立独行的司马道福到底图的是什么?

她得到了人,可是没得到心啊……

比如,王献之传世的写给前妻的《奉对帖》:“虽奉对积年,可以为尽日之欢。常苦不尽触类之畅,方欲与姊极当年之足,以之偕老。岂谓乖别至此,诸怀怅塞实深。当复何由日夕见姊耶?俯仰悲咽,实无已已,唯当绝气耳。”

图啥呢?咱们只能说,东晋的贵女是真猛啊,也真虎~~

当然这件事之所以能让贵女司马道福得手,主要还是王献之这一门的实力不够强劲,但其中王家有人帮司马昱穿梭站台,牵线搭桥,也是让王献之始料不及的。但这事,无意中得罪了另外一个人,此人后来也是当世的大佬,他叫谢玄。

谢玄是王羲之生前的小迷弟,常年跟在王羲之身边当跟班。著名的兰亭雅集,就有谢玄的身影。当然他也熟悉王献之,属于看着他长大的。谢玄后来依靠北府兵崛起,立下不世的功业。

要知道,北府兵,就是流民帅郗鉴的遗产。北府兵能听谢玄的指挥,与谢玄与王家私交密切有着直接的关系。王羲之是郗鉴的女婿,他与郗鉴的儿子交情甚笃。比如郗鉴的次子郗昙去世时,王羲之悲痛欲绝,由于郗昙生前酷爱王羲之的墨宝,所以王羲之坚决要把自己所有的存世书法全都烧了给郗昙陪葬……遭到了他老婆的奋力阻扰,不然我们今天可能没人知道什么书圣王羲之,也没有什么兰亭集序了。

谢玄,不做官的年月里;很长时间都跟在王羲之身边,所以他跟郗家自然也很熟稔。特别是郗璿,王羲之的老婆。郗璿高寿,活了七十多……说不定,后来谢玄收拾当年帮着司马家拆散王献之夫妻的那位王姓哥们,就有郗璿的主意……这是后话了

司马道福后来如何,终于哪年,史无记载。但是看王献之留下的这贴那贴里对前妻的苦思与真爱,就知道这位注定过得很抽象~~~

这个故事,搁在现在拍成短视频都很狗血~~~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