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有一天中国真的实现了高中双休,那就是新时代的开始
我不知道,现在全中国30多个省份,还有多少地方,高中依然没有实行双休。
我只知道,在我上高中那会,我们湖北省,中西部省份,高考相对容易省份,实行的是大小周制度,每2周休息2.5天,中间那周只有星期天下午放风半天。
而我们隔壁河南省,河北省,是一个月休息一天。
一个月休息一天啊,同学们。
河北衡水高中,全国知名IP,每个月只休息一天。衡水高中,全省跨区掐尖,最北边的张家口,临近内蒙古,快到国境线了,那里的孩子也远远跑去衡水高中读书,他们的父母,每个月为了见孩子一面,要提前到衡水高中周边宾馆住一晚上,为的是第二天能够见自己孩子一面,一个月就一次。

什么概念啊,同志们。
这不是一天两天,而是持续了十几年啊。
一个孩子从15、6岁开始,甚至更早,因为有很多河北的孩子,为了上衡水高中或者是衡水二中,从初中就把学籍转到衡水,为的是中考能更容易进衡水的高中,可能他们从13岁就离开了父母,过上了寄宿岁月,远离父母几百公里,13、4岁的孩子啊。
你能想象吗?
我想上海这种地方,根本无从想象这种情况。因为大多数上海高中,都是双休。甚至于上海很多高中的学生,晚上都回家,这在中西部省份大多数高中根本就无从理解。什么?高中居然没有晚自习?晚上回家写作业?
而我们大多数中西部省份县一中,都是早上5点半起床,晚上10点半左右睡觉。

从我上初中开始,就已经习惯了早自习和晚自习,寒暑假补课这种节奏。
从我上初中开始,就适应了漫无止境填鸭式刷题模式。
为的是什么呢?
要考上一所好大学,出人头地。
你别觉得这是一种,苦日子,或者说是地狱模式。当年我们根本就没这个想法。事实上,只有重点初中,重点高中,才有这个荣誉,有这个荣幸,搞这种刷题模式。其它普高,甚至是职高,早早就开始放羊模式,老师根本不管,在我们中西部省份大多数家长和老师眼里,只有重点初中和高中,只有那些有希望考大学的中学,才值得搞这种题海战术。
所以我们甘之如饴,所以我们怀着某种荣耀在上晚自习。
通过高考改变命运,改变人生,是当年中西部省份大多数落后地区家庭唯一出路。也是我们这个民族,千百年来,科举文化催生出的那种学而优则仕观念,已经刻进了骨子里。
改革开放以后,80年代大学生是天之骄子,考上了大学就是跳过了龙门,从此彻底改变命运;01年入世,中国经济起飞,开启黄金时代,从最初外贸,到家电产业,电子消费品,金融互联网大厂,几轮产业转型,创造了大量高薪岗位,读985名校,找个好工作,扎根大城市,买房买车...
这40多年,两代中国人通过卷教育,改变了自身命运。
00年代,哪怕一个二本大学毕业生,都可能有一个前途光明。
几十年惯性下来,中国人在教育方面越来越卷,越来越卷。

然而,任何一种时代必然,都不可能贯穿整个历史。
人类历史上所有过往,都有周期性,每个时代都有各自主题。
过去40年持续如此长久的教育内卷,本身在全中国乃至全世界历史上,都是一种偶然。
如今,到了它该结束的时代。
突然之间,似乎全国各地高中都开始实行双休了。

从2021年开始的打击教培行业,若干年之前就开展的双减,终于到了一个转折点。
国家已经明确告诉所有老百姓,别再卷了,没有意义了。
为什么没有意义了呢?
因为靠读大学改变命运的时代,彻底过去了。
看看现在的就业形势吧,我就不贴相关表格了,当然,就算官方发布的就业报告,水分也很大。特别是灵活就业这一项,懂的都懂。

只能说,产业过剩早就扩大到了所有领域,这不是人力所能改变。
实际上,这才是21世纪全球主要经济体主流。看看美国和欧洲吧,全球主要发达国家过去20年青年就业率基本情况,中国最近20年高速发展带来的各自岗位,实在是一个异类。是一种历史偶然,但并不能一直成为常态。
经济高速增长周期过去了,社会能够提供阶级跃迁的机会,那个窗口期也就过去了。
过去我们老是嘲讽美帝搞快乐教育,其实是搞不懂一个基本事实。因为美帝很久以来,能够提供的高薪岗位,就只有10%左右,就集中在金融互联网产业,其它大多数专业,说实话,读了也是白读,这不是咱们国内理解的什么文科无用论,大多数工科专业,也是读了白读。
最近2年国内开始吐槽土木类专业没人读了,实际上美帝早几十年就没人读了啊。因为美帝大规模基建早就结束了。咱们现在不过是刚刚开始重复美帝走过的路而已。

美帝搞了这么多年快乐教育,就是早就认识到,只有10%的孩子有那个天赋可以搞科研,只有这批孩子值得去卷教育,到时候读名校,推动人类科技进步,剩下90%的孩子去卷教育,根本就没有意义。你再怎么卷,反正也卷不过天赋。
我们国家985录取率差不多就是10%,其实也是这个道理。
大多数孩子的天赋,根本就没必要去卷,到了高等数学和高等物理这个层次,90%的孩子就是无法理解。
说句不好听的话,如果按照中档985高数和大学物理试卷难度,95%的大学生根本就没法及格。
95%,我不是吹牛,当年我大学班级,大学物理挂了小一半人数。根本学不会。
真正值得卷的孩子,其实一直就只有很少比例。
所以教育应该回归本质,就是只有10%的精英孩子值得培养,90%的孩子和家长应该早点认清这个现实,早早退出内卷,不要强行通过上强度来弥补天赋不足。
否则的话,从小学就开始补习各种奥数,中学各种竞赛辅导班,完全就是浪费资源。
卷到极致,只会给大多数孩子带来极大压力。

过去几年,相信大家都听说过身边有孩子跳楼案例,这些数据当然都没法发布,但在生育率如此低下的今天,这么多孩子跳楼,毫无疑问是给那些不幸的家庭,和整个国家,都带来了很多伤痛。
是时候改变这一切了。
今年两会明确提出,高中要持续扩招。曾经所谓的中考五五分流,将彻底成为历史名词————当然咯,至少从10年前开始,全国一半省份高中录取率都超过了60%,但现在是全国所有省份高中录取率都将接近100%,与此对应的是,985大学也将扩招。

首先从供给端就打破这种稀缺性,让所有孩子都能上高中,让所有孩子都有大学读,所以就别卷了吧,都有学上。
高中严格落实双休,别再整衡水中学那一套了,什么军事化教学,题海模式,靠压榨时间上强度来增强大脑记忆刷题,没有任何意义。
实际上我们当年高中,2年不到就学完了所有教材,剩下一年多,都是在不停刷题,无穷刷题,但是最后高考成绩,和高一、高二对比,到底有多少差别呢?
这种内卷,有什么意义呢?
所以早点开启新时代吧。
这个时代,从所有高中落实双休开始。
热门评论 1条
我要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共同营造“阳光、理性、平和、友善”的跟评互动环境。
全部评论 21条 最热 最早 最新
但是,关键在于你怎么选出这10%,,,
米国有钱人的孩子可以靠砸钱来卷进这10%,中国也要这样发展吗?把机会都留给有钱人家的孩子?
卷学习,才是最物美价廉的!
中国目前的卷,原因很多,而学制长,长期在学校不踏入社会独立也是一个原因。建议缩短学制,小学5年,初中2年,高中2年,15岁上大学,18岁大学毕业,有本事的可以上研究生,其他的就自己进入社会独立承担自己的人生。
卷学习,才是最物美价廉的!
事实证明,任何竞争性考试如果想要“减负”,最终只会走到自己的反面,而且会适得其反的很远。
远的不说,就说咱们中国自己的事情——科举。大家知道,科举制是从隋朝开始的,历经隋、唐、宋,以及“学样的”辽、金、夏,对读书人不很重视的元,直到明。到“大明”之时,自刘邦之后第二位偏南方出身,而且比刘邦出身还贫民化的皇帝朱元璋登基当了皇帝。
朱元璋当皇帝之后,将自隋、唐、宋以来并未形成归一化,但在逐步规范化的科举考试制度进行统一,将考试范围限制在朱熹集注的《四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的合称之内,试题亦取自《四书》中的文句,所以后来的八股文又被称为“四书文”,并采取固定统一格律、固定格式的文型,也就是八股文进行写作,行文以《四书》、《五经》为题,不允许考生有自己的思想,答题也只是代古人立言,试图通过推行这种考试方法,将天下知识分子的思想集于一统,从而让自己的江山能够永固。也就是说,八股文是由朱元璋首创的。
需要说一下的是,刘邦、朱元璋两位都是比较“平民化”出身而当皇帝的,对与儒家并没有很深的感情。刘邦不说了,朱元璋之所以这样做,只是由于那时虽有造纸、印刷,但也不是能够便宜获得的。、
不过,从明清科举实践来看,即便采用了这样的制度,在生产力没有获得极大发展的前提下,(1)明之南直隶、清之江苏、浙江始终是科举强省——朱元璋最初可能设想的扩大生员来源之目的基本未实现;(2)因为考试科目被“减负”到仅有四五本书,所以全天下的读书人读闲书的变得极少极少,明初是还有“宝船”可以漫游东半球各地的海洋,之后宝船不会造、海图丢失、读书人一个个变成书牍,将自孔夫子时仗剑谈经、文武兼顾变成喜好肌体变形的变态人格。
从这个事实可见,对于中学教育后的升学,绝对、绝对、绝对不能减负、不能减负、不能减负负!因为接下来要面对的是要继续高等教育或职业教育的进一步教育,奢想减负是对认真教学的中学教师们的极大的不尊重,对刻苦学习的中学生们的极大极大的不重视,也是对于教育本身的不科学的设定!
所有高中的老师都希望高中双休,尤其是班主任和领导层。因为孩子在学校多住一个晚上,就多一份安全压力 。这种压力,不是中学的老师,是没有切身体会的。所有寄宿制的学校,现在都是安全问题大于天。
穷人只能拼内卷
让所有孩子都能上高中,让所有孩子都有大学读,所以就别卷了吧,都有学上。
以后就只能学历大贬值,高中初中化,大学高中化,希望以后老板们也不要考核绩效了,大家都有工作,工资都一样,实现共产主义,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