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科里山、薄和里池、鄂多理的位置
薄科里山、薄和里池、鄂多理的位置
薄科里山、薄和里池
瑷珲,有旧瑷珲和新瑷珲之分。瑷珲旧城,在今爱辉镇外二道沟屯黑龙江对岸俄国的维肖勒伊村。瑷珲新城,在今天的爱辉镇(包括镇辖的一些村屯)。外二道沟屯,在瑷珲古城北直线距离6.5公里,距黑河市火车站南直线距离21.3公里。
薄科里山和薄和里池的位置,最有历史可信度的是天聪九年(1635年),虎尔哈部的穆克什克所说。
旧满洲档记录关于满洲祖先故事的最早版本,是天聪九年(1635年)农历五月初六,后金举行了出征虎尔哈部将领的庆功仪式,宴请归降的头领和老百姓。归降的人当中有一位名叫穆克什克的人说:”吾之父祖世居于布库里山(bukūrialin)下布勒霍里湖(bulhoriomo)。吾之地方未有档册,古时生活情形全赖世代传说流传至今。彼布勒霍里湖有天女三人——曰恩库伦、哲库伦、佛库伦,前来沐浴。时有一鹊衔来朱果一,为三女中最小者佛库伦得之,含于口中吞下,遂有身孕,生布库哩雍顺(bokoriyongshon)。其同族即满洲部是也。彼布勒霍里湖周百里,距黑龙江(helongkiyang)一百二十至三十里。生吾等二祖后,由彼布勒霍里湖起行,住于撒哈连江(sahaliyanula)之名为纳儿浑地方“。
黑河市的黑龙江流域东岸,是挹娄人曾经生存起居的地方,是觉罗、叶赫、乌拉、哈达各部的祖先。薄科里山和薄和里池应该是泛指,如果要明确虎尔哈部的穆克什克所说的位置,薄和里池应该是今瑷珲镇东面直线距离41公里的地方,这里在过去可能是连成一片的大湖。薄科里山应该是薄和里池东面附近的山岭。
历史记载,虎尔哈部在今黑河市东南方,萨哈尔察部在黑河市的西北,索伦部在萨哈尔察部的北面。清代称鄂温克族、达斡尔、鄂伦春等族为索伦部。
皇太极天聪八年清军征索伦{鄂温克鄂伦春},皇太极对将领的谕旨有这样的话:“切此地人民,语音与我国同,携之必来,皆可以为我用。攻略时,宜语之曰:尔之先世,本皆我一国之人,载籍甚明”
天聪九年(1635)十月十三日皇太极发布的那道著名诏谕说:“我国之名原有满洲、哈达、乌拉、叶赫、辉发等,每有无知之人称之为诸申。诸申之谓者,乃席北超墨尔根族人也,与我何干?嗣后凡人皆须称我国原满洲之名,倘仍有以诸申为称者必罪之。”
皇太极很明确的否认自己是女真的直系后裔,也否认与建州名义。但是,明确的认为虎尔哈部与自己同根共祖,与哈达、乌拉、叶赫、辉发同根共祖。很明显,这是古代一些挹娄人南迁的后裔,与原住民肃慎混居。其实,挹娄人也是肃慎的后裔,并且与蒙古先人也有血缘关系。
努尔哈赤与叶赫部,都认为自己是同根共祖,他们所说的一“国”的国,应该指的是共同的祖先部族。这些挹娄人后裔的主体是胡里改各部,语言习俗与女真越来越接近,但是应该还有一些各方面的不同。
明朝时期,朝鲜有时候就称建州卫为“金”,建州卫在李满住时代即以“大金”为号。李朝成宗二十四年(1493 )收到“三卫野人致书”。这封信的文字殊不雅训通顺,但其中出现不止一处“金皇帝”之语。可见这时的三卫大约仍以“金”自号。
注意,努尔哈赤为了声望名义之类的动机,明显的利用建州和金代的名义,到了皇太极就放弃了。
事实上,古代的东北与西伯利亚的融合是一直没有停止的。金代女真就包括一些蒙古族姓氏,满族姓氏就有一些是蒙古族姓氏。金代女真南迁后,胡里改的比例就上升了。清代的一些“窝集”,应该是肃慎女真勿吉的直系后裔。
#######################################################################################
通过清朝历史就可以发现,古代的文字记录和具体历史很容易被破坏。所以,商朝以前的文字竟然被破坏的几乎荡然无存了,历史事实也被抹杀的七零八落。到了清朝,竟然也很容易做到。
其实,清皇室对自己的家族历史很清楚,但是,或者抹杀,或者云山雾罩,或者故作糊涂,总之是有着各种难言之隐。
注意,现在有各种鼓捣历史的,有专业的,也有业余嘚瑟的,胡言乱语,拿着已经被篡改的历史继续胡言乱语,混日撞钟的,特别是有一些是别有用心的。
其实俄多里城的被记载的很清楚。
《盛京舆图》:“俄多里城,城东南三里许,牡丹江北岸。周围约四里,尚存土基。长白山东南俄漠惠(辉)俄多里,三姓人共奉布库里雍顺为主,定号满洲,南朝误名建州”。
————————————————————————————
很明显,这是延边黑石乡自安村西南1公里处的治安遗址,位于牡丹江北岸,江水自西往东。隔江与黑石古城相对。
盛京吉林黑龙江等处标注战迹舆图
又名《盛京舆图》。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阿桂等奉命绘制,共二十五张。附录上谕及御制诗一张。该图以乾隆《皇舆全图》即《乾隆十三排图》为蓝本,根据《清太祖实录》、《清太宗实录》,核实增添,测算道里,用满汉文字标注清统一东北地区战迹。北至精奇里江源、乌第河;南至鸭绿江、辽东半岛;西至尼布楚、车臣汗;东至库页岛及日本海,标注战迹一百四十四处。山脉、河流、岛屿、湖泊、城、堡、屯、卫、台站、门、陵、部落、中俄界碑、牧场、柳条边等,无不备载。惜未采用经纬度定位,地理位置不够精确,制图人员又缺乏历史知识,故存在不少错误。此图藏于内府,秘不示人。至1935年才由日人和田清根据大连满铁图书馆收藏本影印出版。
康熙四十七年(1708)《御制清文鉴》:“[先祖]至白山之日出方向鄂谟辉野地之名为鄂多理之城子,平息其乱。以满洲为其国之名。由彼复移住赫图阿拉,今亦为发祥之地”。
————————————————————————————
这个白山,就是额穆镇的张广才岭,其日出方向,就是黑石乡。
《皇朝通考》:“我朝发祥长白山,自远祖定三姓之乱,居俄漠惠之野。鄂多里城在宁古塔(今黑龙江省宁安县城)西南三百余里,国号曰满洲,是为开基之始”。
《八旗通志》:“本朝先世发祥于长白山。……树峻极之雄观,萃扶舆之灵气。……山之东有布库里山,下有池,曰布尔湖里。相传有天女降池畔吞朱果,生圣子。生而能言,体貌奇异及长,乘舟至河岸……”
————————————————————
这可能是布库里雍顺早期曾经随长辈在牡丹江上游一带活动。
尔勒在满语是同音,玛尔胡哩—布勒瑚里,布葛山—布库哩山。今宁安市南面的卧龙河水库和榆树沟山。
也可能是敦化江源镇的布库里山。
《鸡林旧闻录》:“满清之始,居俄漠辉之野,鄂多里城,即今鄂摩和站(额穆索)”。
范察可能是窝谋罕的儿子或孙子。
《满洲金石志》,“金史虽有爱新氏”但在金代“未为著姓”。郑天挺先生分析,“觉罗就是夹谷”。
“姓”来自母系,区分不同的血缘部落。父系氏族社会出现了以“氏”为血统区分。《通志·氏族略》:“三代(夏商周)以前,姓氏分而为二,男子称氏,妊人(女子)称姓。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姓所以别婚姻,故有同姓异姓庶姓之别。氏同姓不同者,婚姻可通;姓同氏不同者,婚姻不可通”。所以,不同的觉罗氏可以通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