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来换电:卖点还是痛点?高端走量之路的困境与对策
【本文由“大水风”推荐,来自《邻居花45万买蔚来还没智驾,换电让蔚来的成本大增,蔚来有点骑虎难下了》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首先,40万以上的高端高价纯电车不走量是事实。其次,和容易换电的长期成本影响相比,大部分消费者更在乎短期当下的功能和情感收益,比如说,外形、质感、动力、智舱、智驾、车价。而蔚来在前两者能满足消费者,尤其是在新能源车发展的早期,但在其他方面不具特别的竞争优势。如果住在“电区房”附近,蔚来换电体验真的很丝滑,但也正将面临5.5C倍率超充桩+800V架构车的的挑战。但关键在于,换电的切换成本比较高,这是阻止消费者的一道坎。做个不恰当的类比,充电是次卡,而换电则是年卡或终身卡。想想一个健身房向首次用户销售年卡的难度有多大!
有人说蔚来的车既可以换也可以充电的呀!确认如此,但如果你买一个主打“换电”功能的车,只是用来充电,在情感上是不是有点浪费。另外,蔚来在国内为了推广换电,没有“交流充电”的功能,且“直流充电”仅仅提供了低功率直流充电,大部分的现有的蔚来品牌车型只是400V架构。至于换电会帮用户降低电池衰减,以及可随时升级大容量电池包。这些福利的享受不是立竿见影的,是高频和长期使用下来才能体现出优势。而对于如今社会盛行的“及时享乐”的消费主义影响下,这些优势不容易被大多数消费者感知。因此,这对转化为销量带来一定程度的挑战。由此可见,在蔚来花费重金投入产品研发和建设换电设施下,为了推广这个产品卖点--换电,蔚来为产品作了多少的取舍。但蔚来眼中的“卖点”是否成为消费者眼中的“买点”呢?没有做过定性和定量调查,我也很难知晓准确的答案,也许可以蔚来品牌的销量一见端倪。
在新能源车进入下半场的“智能”阶段,在经历过第一波淘汰赛后,市场上玩家都是耐打的狠角色。在如此客观局面下,蔚来车企的对策是:对“蔚来”品牌实施保住单车利润,走高端,如新推出80万左右的旗舰车ET9。推出二线和三线品牌,即乐道和萤火虫,目标是为了走量。摊薄固定成本和零件成本。在水未落石未出之前,蔚来还是时间为自己争取未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