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3年血战,烧出了“特朗普主义”

500

今天是2025年2月24日,泽连斯基永远忘不了三年前的今天。那天早上6点,俄罗斯兵分五路进攻乌克兰,骇人听闻的消息争先恐后钻进卧室,催着他穿上裤子起了床,保姆还颤抖着告诉他俄军空降兵已经在基辅郊区降落。过去3年里,那些一直支持他反抗俄罗斯的西方政要们给他出的主意,居然是到波兰建立流亡政府,先把命保住,把乌克兰暂时交给俄罗斯的钢铁洪流。

三年前的第一个礼拜,国内一大群流量专家们异常兴奋,乐观地预测这场战争只会持续一周、一个月,撑死超不过半年,他们的判断基于俄罗斯多年给他们塑造的强大印象,同时也捕捉到了西方政要们表现出的犹豫和胆怯。然而这场战争已经持续了6个半年,国际上有点实力的国家全被牵扯其中,当初的流量专家们像没事人一样,赶在今天之前凑到一起,召开了”俄乌冲突三周年”座谈会,局势君只想很文明地说一句:他们重新定义了“冲突”。

假如3年前泽连斯基真的逃去波兰,或许也无可厚非,毕竟他不是科班出身,遇到这种十年不遇的压轴大题,做不出来直接空着也正常嘛。不知道最后关头谁给他出的主意,抑或是鬼使神差,泽连斯基顶着压力留下了,就凭这一点他值得老铁们给个双击。俄乌战争能坚持3年,不论是乌克兰被伤害了3年,或者乌克兰保住主权3年,还是俄罗斯入侵邻国了3年,一切始于泽连斯基当初的决定。

500

除了泽连斯基的核心作用,战争能持续3年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俄罗斯军队太差劲,没有在1个月或者半年内解决战斗,让支持它的很多人背负着被打脸的压力,最后还要靠强逼双方停战的特朗普挽回颜面。其次主要责任在欧洲和美国,希望乌克兰好但又不希望太好,只让其防御不让进攻,乌克兰人凭着对家国情怀的热爱,死撑到了现在。没有足够的武器弹药做后盾,情怀能坚持几年呢,3年够久了吧!

3年过得真是快,高一关注这件事的同学马上要高考了,大一关注这个事的同学得准备考公考编了,研一关注这事的同学得开始写毕业论文了。过去3年艰难的不止是乌克兰人,和平国家的人也不容易,同一个世界、各有各的苦。艰难的生活让很多人失去了对这场战争的兴趣,毕竟看热闹也需要时间和心情。

有个词叫“既当又立”,用在欧盟领导人以及拜登身上比较准确。3年前俄罗斯启动侵略的引擎时,西方政要们震惊了、谴责了、也制裁了,还贴心地给泽连斯基安排好了流亡地;当泽连斯基选择留下后,他们又顺应舆论高唱赞歌,并提供资金、物资、阉割版的武器弹药,隔三差五排队去基辅跟泽连斯基合影打卡发到网上,既有流量又有支持率,他们举起了自由世界的大旗,给了很多心怀正义的人以希望,其行为可圈可点。

但是这些政要们又心照不宣地统一了意见,没把支持进行彻底,这源于他们内心深处对战争的恐惧。他们害怕自己的武器落在俄罗斯本土,引发他们不敢面对的未知后果,所以集体给乌克兰设置了界限:只能防御不能进攻。欧美领导人的胆小懦弱,恰恰是普京3年前敢下总攻令的原因,多年混迹国际政治舞台,他早就看清了这些人的真面目;普京唯一看错的人是泽连斯基,假如这个演员也懦弱胆小,局势君今天分析的便是“乌克兰沦为俄罗斯自治共和国3周年”的原因。

开战一年之后,俄乌战场的格局就没再发生颠覆性的改变,乌东四州的主要地区一直被俄罗斯占领,乌克兰在局部地区取得了有限的反攻,但整体上进展不明显。如果把地图放大看细节,没有一天是休战的,俄乌两国的经济资产、军事储备、人员伤亡都在持续的毁灭中锐减,战争是一脚油门一脚刹车的原地轰鸣和黑烟,最终结局是燃料耗尽机器被毁驾驶员口吐白沫,这就是纯粹的消耗、原地踏步的消耗、毫无意义的消耗。

如果俄乌战争是个多元多次复杂函数,那么特朗普再次上台便是这个函数最大的变量,这个变量对函数结果的影响,在过去两周吸引了万千瞩目。特朗普是个生意人,这话局势君说了不止一次。他爱美国和以色列,他对很多国家没兴趣,他对很多国家很厌恶,厌恶那些跟美国有大量经济往来的国家,因为这些国家赚了美国的钱,比如莱索托、欧盟、加拿大、墨西哥、日本等等,由于俄罗斯跟美国几乎不做生意,所以他对俄罗斯的态度好过对欧洲的态度。

500

生意人用账单看彼此的关系,不看对方的生意是高尚的还是卑鄙的。在那些官司缠身四面楚歌的不眠之夜,特朗普就算出了拜登政府支持乌克兰是亏本的,所以他把结束俄乌战争当成自己竞选的卖点大肆炒作,多次宣称上台后24小时就能结束战争,他对选民说出了自己的绝招:只要你们选我上台,我找普京当面聊一聊,战争就立刻停止。

特朗普上台后过了24小时,又过了240个小时,俄乌战争还在打,他没能在承诺的时间跟普京见上面。但是生意人讲信用、执行力也强,2025年的2月12日两人通了电话,距离他上台过去了24天,这并不算久。2月18日美国国务卿卢比奥和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在沙特首都利雅得谈了4个小时,距离第一次通话过去了一周,这个效率非常高。这次会谈只是方向性的接触,注定不会有实质性内容,但美俄撕掉了大使馆上泛黄的封条,正式开始了俄乌停战的后续谈判,还探讨了后俄乌战争时代双方可能的合作。

很多不明真相的人一口咬定:特朗普在出卖乌克兰。特朗普真的出卖了吗?局势君遍历了特朗普此前提到过的所有方案,发现这么说有点冤枉他老人家,因为特朗普的方案大致是这样的:既然两家都伤亡惨重谁也搞不定谁,而且我也不想再掏钱,那就收手别打了,以目前的控制线停战谈判,乌东四州交给国际社会托管,择良辰吉日再决定归属。纵观人类历史,把争议领土暂时托管的例子很多:一战后的中东、非洲,二战后日本、意大利的地盘等等。所以方案的问题不是很大,问题在方案之外。

500

最大的问题是特朗普不遵守现有的规则,太不把别人当回事。乌克兰的主权没有丧失在美国手里,所以他抛下乌克兰自己跟俄罗斯谈乌克兰的问题,这是对一个主权国家的不尊重。虽然美国以1130亿美元拿下了“援助乌克兰最多的单一国家”称号,但是欧盟加起来接近1500亿美元,美国也把人家晾在一边,这又是对一个资深国际组织的轻视。那么多人愤怒的深层原因,气的不是美国和俄罗斯达成的协议,而是特朗普没把他们放在眼里。

特朗普的方案从提出来那天起,就遭到了持续的反对和谩骂。在理想主义群体眼里,不支持就等同于背叛,这个群体的愤怒如同看到地震时不捐款的企业家,他们非黑即白的态度比特朗普本人还要极端。特朗普是个生意人,这个方案显然是他的幕僚团队投其所好的产物,如今被欧洲带节奏指责出卖乌克兰,团队成员无比愤怒,副总统万斯在情人节召开的慕尼黑安全会议上破口大骂:你们欧洲这帮领导人口是心非、胆小懦弱、胡作非为,你们的价值观已经不值得美国去维护。

比起5年前,特朗普这一回确实进步了,因为他挑的国务卿和副总统以及国防部长跟他一条心;5年前他要是拍脑袋说了得罪人的话,身边一帮人自发站出来替他辩解打圆场;如今身边这些人专挑得罪人的话说,论专业性还比特朗普强一点,可以说2025年特朗普的回归,给平淡乏味的国际政治舞台丢了一串鞭炮。

500

那俄罗斯那边是什么情况呢?我们要提一个人:现任北约秘书长马克·吕特。10年前马航MH17航班从荷兰起飞,被导弹击中后坠毁在俄乌边境,机上298人全部遇难,当时荷兰首相便是吕特本特,他背着这起命案又做了10年首相。经过荷兰人几年的持续调查,最终认定此事由俄罗斯负责,然而凶手至今逍遥法外。俄乌战争这3年,荷兰一直在支持乌克兰。作为北约秘书长,吕特自然掌握了远超国内“专家”们的数据,他在非正式场合透露:俄罗斯已经把联邦预算的40%和国民收入的10%用于国防开支。

这个数据在现代人类历史上非常夸张,局势君只能用一个成语来形容那就是:油尽灯枯。如果战争继续打下去,俄罗斯国内会是一片凋敝,战场上也会弹尽粮绝,必然走向彻底失败。只是失败到来的时间不好确定,既要看欧美对乌克兰的支持力度,也要看俄罗斯私下找钱的能力。

3年来这场战争不但改变了很多国家,也明显地改变了世界格局。战争让俄罗斯的国际形象跌到退市,以前的家底损失殆尽,其军事实力和经济实力的倒退程度或许到了苏联解体时的1991年。养尊处优的欧洲人在面对战争时的懦弱和空想也体现的淋漓尽致,他们在道义上认为要抵抗侵略,实际行动中却依赖美国和乌克兰自己;特朗普虽然不是科班出身的政客,但他代表着多数民意,多数的美国民意体现出了一种新的保守主义,我们暂且称之为“特朗普主义”。

500

为了解释“特朗普主义”,我们要搬出另一个产生于美国的“门罗主义”做类比。门罗主义是1823年的美国总统詹姆斯·门罗提的,为了保证美国对美洲的掌控,为了把美洲划定为美国的势力范围,门罗对欧洲列强喊话说:美洲是美国人的美洲,欧洲人不许染指。如今的“特朗普主义”是特朗普喊话欧洲:欧洲是你们欧洲人的欧洲,我们美国人不想管。

如果说门罗主义是美国实力上升后的霸权体现,那么特朗普主义便是美国实力相对下降后的保守体现,务实的美国人面对高额的债务和复杂的内部问题,不想再花钱维护他国的安全,不想再维护老一辈政治家构建的海外战略,不想再斥巨资推广和巩固美国的存在感,特朗普恰好做了这种思想的代言人和执行者。

俄乌战争会让欧洲走向自主化,尤其是军事自主化;乌克兰暂时丧失了领土,骨子里变得比过去更顽强,它打碎了俄军全球第二不可战胜的神话;俄罗斯因为这场战争走向衰落,就像一个5年前入市的炒房客一样,守着一堆空房子面临断供做老赖的局面。那些在战争期间充当看客的旁观国家,自然无法参与俄乌战争的解决过程,只能继续旁观,错失了一次泼天的流量。

【转载随意,但请保留出处】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