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回朱祁镇后,瓦剌也先求和,朱祁钰的反应诏书

今天我要分享的这道诏书,其实是朱祁钰对一件非常敏感的事情所做出的反应和表现出的态度。

通过这道诏书,我们或许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朱祁钰这个人,以及夺门之变、朱祁镇被俘等这些重大事件背后的不同立场和考虑角度。

景泰三年十二月,礼部官员向朱祁钰上书,报告说瓦剌的也先派人前来求和,希望大明王朝能够给予一个正向的回复。

随后朱祁钰对此事做出了反应,发布了诏书给礼部官员,表达了他对瓦剌求和的关切。

礼部奏:比者瓦剌太师也先等累乞遣使往来,以通和好,尝承命集议,以为不可从矣。今也先又奏遣使通和,臣等未敢轻定。诏曰:虏言未可信,遣使之说,不许。——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二十四

朱祁钰的态度表现得非常坚定,他用了“未可信”和“不许”这样的措辞,把话说得很决绝,非常清晰地表达了他不想与也先进行讲和的情绪。

至于朱祁钰为什么要这么坚决地拒绝与也先讲和,我想这跟他需要稳固自己的皇权有直接关系。

他不甘心自己的皇位只是短暂地掌握在手中,非常担心自己死后,皇权会重回他哥哥(朱祁镇)一脉,那样自己就真的成了个临时皇帝。

而也先通过释放朱祁镇或提出讲和要求,在朱祁钰看来,这很可能是一个阳谋。这个计谋让朱祁钰无法轻易拒绝,但同时又动摇了他的皇位。

毕竟,国无二君,朱祁镇的存在注定会让朝堂上出现分派,大明王朝也因此可能陷入内斗。朱祁钰对此深感忧虑,因此他采取了坚决的不讲和态度来应对。

同时,从军事政治的角度来看,朱祁钰保持不与也先讲和的态度,其实是一种策略,旨在防止也先未来变本加厉。他深知,如果明朝轻易与也先讲和或妥协,很可能会让瓦剌误以为明朝软弱可欺,从而加剧其对明朝的骚扰。

除此之外,我认为朱祁钰可能对也先个人持有强烈的不满情绪。也先在土木堡之变中俘虏了朱祁镇,这一事件不仅给明朝带来了巨大的耻辱,更是对整个大明皇族的一种羞辱。

与此同时,也先竟然把朱祁镇放了回来,这无疑是给朱祁钰的皇位挖了一个大大的坑。朱祁镇的归来,让朱祁钰的皇位坐得都不安稳,心里像扎了根刺一样难受。

正因如此,朱祁钰把也先当作了彻头彻尾的敌人。在他看来,在和对方刚在北京城下杀的昏天黑暗,然后不久就快速与也先讲和,这不符合常理。

*以上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见解,若您有不同观点或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

往期精彩:洪武二年,朱元璋诏谕吐蕃诏书原文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