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经贸较量前景展望(三)

真要冷静下来观察,就可以发现美方的弱点还是很多的,比如债台高筑,对外投资严重缺乏资金、技术和人才;制造业空心化严重,严重缺乏合格的技术工人和工程师;国内基础设施严重老化,但基本没有大规模重建的可能性……但是和它最要命的两个软肋相比,这些都不算什么了。

 

第一个软肋是国内政治权力的分散化、碎片化。民主党和共和党、各家媒体、不同的利益集团和国外游说集团都分享了部分政治权力,彼此常常斗得鸡飞狗跳,死去活来,这就使美国对外很难呈现统一、坚强和持久的国家意志。特别是两党之间的“党争”,近来日趋激烈,两党之间只问立场,不问是非,互相掣肘,纷争无穷,使美国在一系列重大问题上举步维艰,几乎陷于无所作为的困境。这个弱点在很大程度消减了美国的巨大优势,但它又是美国自身无法克服的死穴,因为它来源自美国政治制度的构建原则。

 

但是第一个弱点未必都能致瘫美国。政客们兴风作浪,归根结底还是为了讨好民意,从而谋取政党和个人的政治利益。如果民意高度统一,强烈支持执政党,那么反对党也不可能逆流而动。这就牵涉到美国第二大软肋:民意的制约。毕竟民意如水,变幻无穷,从来都不是政客们可以高枕无忧的靠山。如果把民众比作一个人,这个人很像一个孩子,他常常是短视的,自私的,既犹豫不决又任性多变,英国脱欧公投前后混乱的民意无比鲜明地凸显了这一点。指望普通民众为了国家的整体利益、长远利益而牺牲个人的眼前福利,根本是不可能的事。

 

民意的脆弱易变给各种政治势力的操作提供了巨大的空间,两大软肋结合,极大地制约了美国对内对外的行动能力。我们不妨回顾一下越南战争,美国介入中南半岛的目的是遏制以北越为代表的红色力量,避免泰国、缅甸等国的所谓“赤化”。在军事上做到这一点并无问题,在与北越军队的历次战斗中,美军总能占据绝对的军事优势,打出十分漂亮的交换比;尽管如此,美军持续的伤亡仍然使国内的民意越来越不能忍受,反对派趁机造势,掀起巨大的反战浪潮,美国尽管占尽了战场优势,最终只能灰溜溜撤离南越,将自己起初的目标丢了个一干二净。越南战争清楚地显示了,当美国内疾发作的时候,碾压性的实力优势就失去了意义。毛主席送给美国一个“纸老虎”的雅号,还是很有道理的啊!对我们来说,利用对方的民意压力迫使对手让步,是否可以成为中国反制美国的阳谋?

 

这两大软肋相辅相成,常常使美国对外的巨大优势化为泡影,然而当今美国还有第三个重大软肋,就是现任总统特朗普本人。众所周知,这个人当选前是地产商人、综艺明星,对政界来说完全是门外汉。这样一个人当选总统,实在是美国政治史上空前未有的黑天鹅事件。这个人上台不久,就把他政治素人的业余性展露得淋漓尽致:粗鄙无文,狂妄自大,极端自恋,四处树敌,连一个政客的起码的职业风度都没有。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此人都招致了广泛的厌恶和抵制。民主党的态度就不用说了,共和党内的建制派现在挺他,也只是因为他有民意支持罢了;一旦形势有变,你猜猜,在“制伏”中国和扳倒特朗普之间,建制派大佬更愿意选择哪个?

 

特朗普的业余性还表现在他的策略上。他在国际经贸问题上四处开火,动辄加税,在手里其实并没有多少筹码的情况下到处开高价,却并没有对交涉失利做好必要准备,种种不要退路的操作,完全颠覆了常规。特朗普非常规的操作方式,其实从他的经历可以略窥一斑。从屡次破产的“华尔街贱人”到身家数十亿刀的超级富豪,这中间肯定有不少颠覆常识的非常规操作。只是这样的操作应用到国际博弈中,还能像以前一样无往而不利吗?

 

辩证法认为,万物都在运动变化,力量的对比当然不会例外。世所公认,特朗普的上台严重撕裂了民意,加剧了党争,成了美国前两个软肋的高效催化剂。和中国执政党的稳固、团结和坚强相比,美国的三个软肋,构成了它无法解决的内疾。一旦内疾全面发作,那么美国的强悍国力和巨大优势,就没有意义了。因此,美强我弱,并不是不言自明的公理;考虑到双方领导力量的天壤之别,双方实力对比完全可以逆转。

 

但是让美国软肋发挥作用,实现我强美弱,有一个必不可少的前提,就是让美国遭遇严重挫折。只有严重的挫折,才能导致民意的逆转,从而促使党争剧烈爆发,造成美国对华阵线的全面瓦解。否则,如果让白宫轻松得手,拿到实实在在的利益,获得民意的高度支持,那么这些软肋就会被很好地隐藏起来,美国对外就会呈现出统一和强大的面目,其固有的巨大优势就能得到充分体现。

 

综合各种报道来看,贸易战打到现在,已经开始影响美国民意,共和党建制派的口风也已开始转变,特朗普已经对连任产生了危机感。这个时候,主流意见似乎认为,现在是让步的好时机了,可以通过经济利益方面的让步,换取美方放弃主权方面的要求,从而达成经贸协议。但是显而易见,现在让步的话,直接的后果,就是帮助美国稳住了阵脚,巩固了优势。那么,这种情况下,美国会不会怀着感激之心,投桃报李,与中国达成友好和谐的伙伴关系,恰如主流意见所愿?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