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电价这事真是离离原上谱

本地华人圈最近炸锅了——有人装了屋顶太阳能板,结果发现卖电给电网居然要倒贴钱!

比如去年(2024年)12月,德国电价飙到每度电7块多人民币,创了18年新高,结果2025年刚开年,电价直接跌到负数,发电厂求着你用电,甚至倒贴钱。听起来像天上掉馅饼?可别高兴太早!

真相是:

1. 负电价≠你家用电赚钱

电网负电价时段,发电厂确实要倒贴钱给电网,但普通居民的电价合同早就锁定了价格。比如你家签的是“固定月费12欧+每度电0.3欧”,就算电网批发价跌到-0.1欧,你还是得按合同付0.3欧。中间商(电力公司)早把税费、运输费加得死死的,负电价的红利根本到不了老百姓手里。

2. 太阳能用户反被割韭菜

最惨的是装了太阳能板的家庭!平时卖电给电网能赚点补贴,但遇到负电价时段,电网根本不需要你的电。这时候如果你还在往电网送电,反而要交“消纳费”——相当于你发电,还得倒贴钱给电网处理过剩电力! 有华人吐槽:“装太阳能花了2万欧,结果卖电还要倒贴,简直是太阳能刺客!”

3. 电价合同玩的是心理战

德国电价合同分浮动和固定两种。浮动价跟着市场走,但2024年电价飙到每度40.92欧分(约3.13元人民币),比中国贵5倍;固定价签1-2年不变,看似稳了,但实际包含隐藏税费——比如2024年德国家庭电费里,一半都是新能源附加费、电网维护费这些“隐形税”。

举个真实案例:

慕尼黑一户华人家庭,2024年签了两年固定合同,月费12欧+每度0.32欧。每月用电200度,电费76欧(约600元人民币)。结果碰上负电价时,邻居用浮动价的半夜开洗衣机只要0.1欧,而他们还得按0.32欧付钱,气得直呼“合同陷阱”!

德国的电价就像过山车,表面“负电价狂欢”,实际老百姓和太阳能用户全是冤大头。政府补贴新能源的代价,最后全转嫁到电费账单上。一句话:羊毛出在羊身上,绿能转型的账单,还得老百姓扛!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