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技术进步的进一步发展,可能会使得很多人成为经济上的无效人口”?
【本文来自《对话黄文政:生育率持续低迷,所有人都会成为受害者?》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流风之回雪
- 然后呢?你觉得十亿人口规模的社会就没有创新?,那硅谷那么多高科技公司是怎么来的!中国发展成现在的成就首先是正确与强大的社会制度,而不是简单的人口数量的堆砌,而不是反过来的。你要说人多,有的是人多的地区,你要说人口密度富有程度,福州厦门香港新加坡,没有钱?人口密度不高?我要说人口即使降到十亿,浙江等沿海地区人口一个也不会减少,一个例子就是东京,日本人口减少了这么多年,东京人口反而不减反增,韩国首尔也同样如此。所以我说的人口减少到适度规模对发达创新力强的地区没有一鸟毛的影响。你所说的完全是杞人忧天!
然后你鼓吹人口多了怎么怎么好,那你又看见广大普通人的困境么。内卷之下,少数人成功的光芒掩盖不了更多人的辛酸,付出的努力与得到的回报极其不匹配,生活艰难,生育意愿低下。社会弥漫着焦虑与怨念,这就是人口过载的负作用,危害极大。 - ————————————————————————————————————————————————
我喜欢先对你焦虑的部分定性,先拿最后一段来说。
广大普通人的困境的的确确存在,但是你看到黄文政说的那句话了吗?
“……技术进步的进一步发展,可能会使得很多人成为经济上的无效人口”
这句话我不知道你怎么理解,在我眼里就是生产力进步了使得原有的产业工人、普通人失业了成为了经济上的无效人口,这个是生产力的错吗?不是,这是生产关系没有随着生产力的前进而前进导致的。于是你看他人物图片开头就说了分配机制问题导致……
简而言之,分配机制错误的抛弃了原有使生产力进步的功臣,让有效市场萎缩,不得不转向扩外贸扩大出口,寻求更大的市场。
再回到最后一段,社会弥漫焦虑与怨念,这个背景我恰巧理解。也还是与人口有一定关系,我提我的看法你来评价。
社会是存在焦虑,但这个恰巧源于20年前计划生育配合现代化城市化造成了空前绝后的成功,我国30岁以下的人口大幅度减少造成的。
众所周知,今天的社会环境下90%以上的学生哥是不适生产只进不出的主。然后又因为激素导致面子问题30%-50%的18岁到30岁之间的年轻人是消费欲望大于生产能力的主,具体表现为工资<开销,并办理有信用卡,这些人看上去光鲜亮丽背地里却勉强维持生计。
你把这个生理特性套回2000年,95后出生人口开始减少,无法维持2000万水平导致今天30岁以下人口占比开始大幅度萎缩。特别是近7年新生儿自开放二胎后断崖式崩盘,从1700万跌到902万、954万的水平,这代表只进不出的甲方大幅度减少。
甲方少了乙方自然就裁员减少投资,这不奇怪吧?我看见有裁员缩编我努力存钱不消费少消费很正常吧?然后这个行为造成市场进一步萎缩迫使裁员力度加大很正常吧?
这个负循环算不算清晰明了?
再回到东京首尔,这两个城市高度依赖出口,高度依赖“国际市场”。
你觉得他创新很强,有没有可能只是局部创新强?而不是全产业链突破替代美国?
要知道日本韩国发力远远早于中国,但失败来得如此之快,并且失败后一蹶不振被中国追上并碾压,有没有可能是因为人口规模和年龄构成出了小问题?我不知道你有没有看过大前研一写的《低欲望社会》,书里面写过日本早早就引进外国劳工,但不幸的是尝试失败导致治安稳定下降。里面种种社会现象带来的困境恰好跟我们国内一部分群体高度吻合,你有考虑过为什么相似吗?
我们其实就在这个困境的前夕,也许2025年新生儿会大幅度下降。因为新婚总数太少太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