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10飞机强度计算中的软件开发
【本文由“guan_15552440142091”推荐,来自《运10的使用寿命是多少?》评论区,标题为guan_15552440142091添加】
- 幸福可乐
- 人家要回原单位的
在运十项目干几年也光荣,为后续客机设计做了很大贡献。比如运十开发的强度计算中的软件,在arj21和919的设计中,很多都被沿用和发展了。
反观麦道老是买软件,没有自主开发软件的能力,怪不得老是摔,现在都没有了。
——
运10飞机强度计算中的软件开发
(部分)
徐国英 原上海飞机设计研究所高级工程师
2.数十项计算软件的开发,是航空技术行业大协作的成果。运10飞机的设计队伍本来就来自五湖四海,他们有的在原单位已经涉足有限元理论研究的领域。当年运10飞机的研制在全国都具有极大的号召力,运10飞机在设中每次遇到困难,需要同行业的支持时,都会如愿以偿。在上述各项计算程序开发时,就得到了西工大、623所、复旦大学、上海计算中心等单位的大力支持。这些支持都是无偿的。有的人在上海工作了两三年,工资和差旅费都由原单位发放,吃饭自己掏腰包。这样的大协作,如今已很难再现了!
3.如本文开始所介绍的那样,麦道公司直到1988年还在用NASTRAN程序进行机翼机身对接区的应力分析,中外翼等常规结构仍沿用工程梁理论。而距此前十年的1978年,运10飞机强度计算就已实现了机翼机身对接区复杂结构的整体解,并且确保了运10飞机全机破坏试验一次成功,达到与试验结果相比,正余度为0.2%的计算精确度。虽然我们所开发的此项软件所使用的计算机比较落后,但运10人采取了多项补救措施。美国人的NASTRAN程序后来不断扩充发展,如今已是世界知名的计算机软件了。让我们设想一下,如果当年运10不下马,经过10年、20年的后续研发,中国的计算机软件又当是何等水平呢?还是那句话,中国人并不笨!
4.据如今仍在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担任顾问的一些运10老同志介绍,运10飞机在强度计算中所开发的软件,在ARJ21新支线飞机和C919大型客机的设计中,很多都被沿用和发展了。果真如此的话,也就令人欣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