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永健:德国如何培养高质量应用型工科人才

【本文来自《大学扩招不是错,高教不改革才是问题》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晨枫
  • 把技工和工程师混为一谈是通病。两者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不同,互不替代。

    比如说,精馏塔一直运行得好好的,进来分离不给力,再加蒸汽就液泛了。技工的思路是:把今天的工况和昨天、上星期对比,看看有什么差异,再想想这个差异是否与眼下的问题有关,然后在一个一个因素地试。

    工程师可能也是这么开始的,但很快就要从物料性质和精馏塔理论入手,结构性地排查问题,并指出下一步优化方向,甚至启动重新设计的设计基础和计算。

    工程师思维与科研思维在方法论上是很相似的。不要以为搞学术就是相对论,用学术的思维和方法解决具体问题,也是某种程度上的搞学术。

德国的工业大学教授至少要有三年校外工作经验。

______

丁永健:德国如何培养高质量应用型工科人才|专访

第二个问题是谁来教,如何教?从原则上来说,德国应用型大学的师资要求和综合性大学的师资要求差别不大。工科教授一般要求获得博士学位后有5年以上的工作经验,其中至少有3年的校外工作经验,一般是工业界或校外研究机构,如弗劳恩霍夫应用研究所等。我本人曾在德国联邦反应堆安全研究所(GRS)任职,加上后来在西门子发电部和意昂电力集团的工作经历,共计17年的校外工作经验。因为教授职位数目有限,且一般为终身公务员制,所以德国工科教授是直接“双师型招聘上岗”,而不需接受职前培训。在教学方面,应用型高校的课程设计理论深度比研究型高校浅些,但实验课会多一些。一般情况下,理论课时和实验课时的安排会尽量达到2:1。大学三年级以后,会增加选修内容和研讨班,选修内容占学生总学分的5%~10%,研讨班主要是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并培养他们的团队配合能力。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