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象摄影方法总结
《道德经》第二十一章:道之为物,惟恍惟惚。[1]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第二十五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摄影离不开大光圈。虚虚实实是意象摄影的基本方法。也是意象摄影之美基本维度。
意象摄影不仅仅是一直形象的拍摄,也是一种寓意的探索。或说一种诗哲的探究。
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也。。。。。。
意象摄影既是一种摄影取向,也是一种设计语言。西湖著名的“苏堤”可以解释为,苏东坡与西湖的美学格局密切相关。甚至可以说,苏东坡不仅仅是诗词大家,也是山水园林设计大家。
意象摄影当然也是一种“道”的求索。
见照片。。。。。。
两个汽车人“融合”的一瞬间。它寓意融合意味双方的改变。所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意象摄影之美,不仅仅是形象之美也是寓意之美。思维之美。。。。。。人类区别与动物的显著特征仍然是思维。
为什么说,许多风光摄影无脑?美本是人特有的追求,把人排除在外,风光自在。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美的寓意基本消失了。所以说无脑。
意象摄影就是寓意与形象的叠加。或说,意象摄影之美的根基就是意与象的叠加。
当今世界,信息爆炸,每天产生的照片以亿计。人根本看不过来。如何应对?用寓意的尺子审视,几乎可以淘汰绝大部分。这可以让你把更多时间集中的少数几个有寓意的图像上。
这样你可以逃离被图片海洋淹没的危机。尤其是可以从浩如烟海的图像中获得启示,与世界同步,与时间同步。让自己的摄影与时代同步。
二。尽精微,致远大。不要忽视一草一木。美美与共,美是相互交融的。夕阳不是一个单独的落日。夕阳美更在于云朵的映射。
意象摄影仍然坚持现实主义。在最多成都是保持大光圈虚化美的条件下,尽量人景交融的细节。蜡烛光会在人身上留下变化无穷的光影。包括环境的光影,而这些光影都是意象摄影抓拍的对象。所谓人景合一是也。
从某种意义上说,意象摄影就是生活摄影。
它当然是对当下世界设计的一种挑战。我们喜欢在古老村寨里拍照,尤其是当下中国古装流行,武汉的宝通寺天天美女如云。。。现代建筑与古装不搭,许多设计高耸入云,人几乎”忽略”。
意象摄影是对现代设计的反思。现代设计是不是走向异化?设计越来越“忽视”人,在宏大的现代建筑面前,我们可以找到人的位置吗?人之缩小为一个点?亦或,人霸占画面,象“大头照”一样。。。。。。人已经与世界分离?人任何从环境中获得更多“小桥流水”的生活体验?或说陶冶心情的感受?或说现代人已经不需要自然原始态的陶冶。无花草树木的钢筋水泥已经是许多人的生活基础。春江花月夜已经是过去式。
现代设计(建筑)已经丧失了陶冶人的性情功能?人不能融合其中?光影单一,最多契合禅意。。。。。。以人为本不是现代设计的原则吗?
从某种意义上说,意象摄影就是生活摄影。
它当然是对当下世界设计的一种挑战。我们喜欢在古老村寨里拍照,尤其是当下中国古装流行,武汉的宝通寺天天美女如云。。。现代建筑与古装不搭,许多设计高耸入云,人几乎”忽略”。
意象摄影是对现代设计的反思。现代设计是不是走向异化?设计越来越“忽视”人,在宏大的现代建筑面前,我们可以找到人的位置吗?人之缩小为一个点?亦或,人霸占画面,象“大头照”一样。。。。。。人已经与世界分离?人任何从环境中获得更多“小桥流水”的生活体验?或说陶冶心情的感受?或说现代人已经不需要自然原始态的陶冶。无花草树木的钢筋水泥已经是许多人的生活基础。春江花月夜已经是过去式。
现代设计(建筑)已经丧失了陶冶人的性情功能?人不能融合其中?光影单一,最多契合禅意。。。。。。以人为本不是现代设计的原则吗?
意象摄影是中国文化固有的基本理念对现代设计的反思。是找回自然的“怀抱”。或说是寻找人与现代建筑共美的交融点。
甚至可以说,意象摄影是对西方文化的一种反思。中国画本身就有写意传统。何为写意?简单回答是,写意不仅仅是象的绘画。超现实主义就是赤裸裸的象的绘画。
道可道,非常道。
摄影有没有规律,当然有。但是,任何一次摄影又是一次创新。用规则拍出的照片是没有生命的。
道是一般性与特殊性的统一。摄影也是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