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广东到越南,如何看待SHEIN掀起的服饰产业链外迁?

500

如果没有高效率的中低端产业,那么中国服装、跨境电商行业在海外的竞争优势,或许就将荡然无存。

作者|刘珊珊 编辑|Cindy

方圆几公里内,上千家服装厂,数千家相关供销商聚集在一起。

机器轰鸣声24小时未曾停歇,面料已经当日送达,从印花到最后剪裁环节,每一个生产环节都有多个工厂承接,每一个熟练工人,都能生产上百件衣服,然后通过超强的物流能力,漂洋过海,快速送到美国消费者手中。

500

这是广东广州南村,也被称为“永不疲倦”的SHEIN(希音)村——过去几年,凭借番禺超强服装供应链能力,SHEIN成长为中国企业“出海”的典范之一。

但现在,成就SHEIN的服装供应链,却有外迁消息传来:近日,彭博社等多家媒体报道称,SHEIN要求部分中国头部服装供应商,在邻国越南设立新的生产线,并提供包括将采购价格提高30%等多项激励措施,以协助供应商将生产设施及面料从中国搬到越南。

对上述传闻,SHEIN发言人通过邮件否认在越南扩产计划,但未透露更多细节。不过根据报道,有知情人士表示,这些措施在过去几个月内一直在执行,并在最近几周加速。

毋庸置疑的事实是,面对美国变幻无常的关税政策,早在SHEIN消息传出之前,广东等地服装供应链外迁越南,就是近年来的趋势。

一些值得深思的问题由此浮出水面:供应链外迁趋势,对中国服装行业利弊影响几何?跨境电商新形势下,SHEIN们又该如何未雨绸缪,在不确定性下,找到新的破局路径?

01

加征关税,为何SHEIN首当其冲?

全球服装市场,是万亿美元级别的庞大规模。

Statista统计数据显示,中美均以超三千亿美元规模领跑全球市场。不同的是,我国有14.1亿人口,美国却以3.33亿的人口,在2023年创造出3437亿美元的市场规模,在全球占比19.75%。

500

当下及未来,美国都是全球最大服装市场。与此同时,我国是全球最大服装出口国,根据中国海关快报数据,2024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为3011亿美元,同比增长2.8%——纺织品和服装作为我国对美出口的重要品类,占中国对美国出口的17%、美国从中国进口的28%。

这意味着,当2月1日美国宣布对所有中国输美商品加征10%关税后,服装行业无疑成为受影响的“重灾区”。

数据显示,目前美国对中国进口的服装关税水平在25%左右,其中化纤类服装的进口税率较高,如化纤质地的毛衣进口税率达32%,而棉制毛衣的税率约为16.5%。新征额外10%的关税后,来自中国的女装产品最高关税达到42%左右,这让原本处境艰难的产业带厂家雪上加霜。

“最直接影响是成本上涨。”多位跨境服装从业者说,在竞争如此激烈的服装市场,跨境服装电商出口成本将因关税大幅攀升,致使利润空间被严重挤压。若想提高微薄利润,那么就必须提高售价,产品竞争力就会削弱。

此前,自2020年初美国第一轮关税政策后,部分纺织服装产品利润已接近临界点。据中国服装协会数据,2024年前三季度,中国服装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为4.24%,比2023年同期降低0.14个百分点。

“低客单价产品压力山大,以后没有30%利润的服装,会直接亏钱。”一位跨境电商服装从业者对“极点商业”透露。

加征关税外,对跨境电商服装从业者还担心,“小额豁免”是悬在头上的“达克摩斯之剑”——尽管白宫在2月1日签署取消低于800美元小额商品的关税豁免政策后,2月7日又暂停,但大多数从业人士均认为,目前的暂停和延迟,只是现实可行性问题,“估计不久后又要开始。”

因此,无论是服装行业成为“重灾区”,还是“小额免税”的悬而未决,对以低客单价、服装品类(尤其是女装)出海为主的SHEIN来说,可谓“暴击”。

美国市场是SHEIN过去数年押注最大的市场,也是占据其销售额比例最高的区域市场。2023年,SHEIN被曝出在美国快时尚支出中占据最大份额,约为40%,超过‌Zara和‌H&M等竞争对手。

500

SHEIN之所以能在美国快速崛起,每天有超百万包裹从国内发往美国市场,核心环节正是来自“小额豁免”条例的性价比优势——这一点直接体现在SHEIN的商品价格上,其价格往往比ZARA更低廉,比如连衣裙、牛仔裤和鞋履只要数美元,泳装和配饰等等甚至只要1美元。

SHEIN征战美国市场另一武器是快速上新。一件新款从设计到生产,传统周期需要几个月,但通过“小单快反”运营模式,生产周期只需要7至15天。根据推算,SHEIN上新率大约是ZARA的近百倍。

这一切,都依托于国内成熟的服装供应链。尽管近年来SHEIN在巴西、印度、土耳其、墨西哥等有全球布局供应链的动作,但核心供应链仍然来自中国,尤其是广东——广东省服装服饰行业协会就统计,仅在番禺就有500多家企业专门给SHEIN供货,这些供应链企业主要集中在南村镇等区域,而整个番禺聚集了约4万家服装企业。

02

服装供应链向越南转移,早是趋势

就SHEIN角度,如此急切地将供应链转出中国,核心考量离不开关税问题。毕竟,“朝令夕改”政策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影响的不只是市场需求和供应链布局,还有其上市估值和进程。

不止SHEIN供应链。今年1月,一则关于“广东中山市知名纺织大厂关停部分生产业务并进行裁员”的公告文件在互联网平台传播,引发外界广泛关注。根据公告文件显示,这家纺织大厂由于产能合并到越南永欣三厂,中山厂区仅保留开发部,机器设备及人员配置将对应减少。

差不多同时,在中山、东莞深耕多年的两大鞋业巨头——宝元鞋业和绿洲鞋业,也计划于2025年全部搬到越南。

实际上,劳动密集型产业本身利润不高,会天然地向成本更低的地区转移。比如耐克和阿迪达斯——两家公司从21世纪初开始,逐渐降低在中国的生产份额,并在越南等东南亚国家不断加码。

广东服装行业也是如此。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徐奇渊和研究团队,曾对广东为主的纺织服装行业进行深入调研,其结论是织服装行业无论是中游还是下游,正持续地向东南亚发生了迁出。

500

从2010年开始,在“把生产搬过去,出口欧美更划算”思路下,越来越多中国企业开始向越南输出生产设备、技术支持、原材料供应链,推动越南制造业发展。

其中,服装、纺织行业外迁占了很大比例。截至2019年,中国在越南投资的纺纱产能已经占据了越南纺纱总产能的32%,其中不乏知名企业。比如2016年,中国最大纺织集团申洲国际,就在越南开办了工厂。

从经济学理论来看,服装行业属于“低技术+低附加值+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越南人工成本比中国低很多,这是中国服装行业向越南转移重要原因之一。

一位2015年在越南北宁省——靠近越南首都河内建立服装工厂的广东老板说,越南工人工资比中国工人低约40%~50%,“人口红利”还可以持续多年。

另外,整体生产成本也相对较低。原材料方面不存在进口配额限制,进口各类棉花不存在任何关税;越南北部最大安分工业区对纺织印染外资项目实施“4免5减半”,且地方政府有优惠政策,负责厂房建设交付,土地厂房前两年租金全免。

另一重要原因是,全球化布局下,相比国内,出口到欧美的服装可以享受更低甚至零关税。

2005年,越南开始实施《企业法》,放宽外资企业进入门槛。2007年越南加入WTO后,与许多国家和地区签订了自由贸易协定(FTA),使越南服装、纺织品在出口到欧美日韩市场时,能够享受较低关税甚至零关税待遇。

500

最近几年,中越贸易关系越来越紧密,进入产业链融合、供应链协作、资本投资的新阶段。以及在产业升级战略下,实现产业链、价值链的调整升级,成为中国高质量发展重要方向——都让服装、织造等产业链中下游企业,搬迁到越南或东南亚,成为看上去不可逆转的趋势。

因为,当前复杂大环境以及全球消费结构变迁下,SHEIN试图将供应链加速迁出中国,转移到越南,其实是一个非常聪明的战略选择。一是“曲线出海”,利用当地对美贸易协议,以更改产品产地的方式躲避关税的影响;二是供应链多元化,可以降低对中国工厂的依赖程度,规避其他风险。

比如,缓解越南的审查压力,重启越南业务——SHEIN在2月5日暂停了其在越南的业务。还可以减轻英国监管部门对供应链劳工等问题的关注,从而加快其在伦敦的IPO进程。

03

“魔法”消失后,如何破解困局?

以SHEIN体量,其牵涉的就业、出口、中小厂家生存等方面,都是庞大数字。这让供应链转移到越南,风险和掘金机会一样多,将全面而深刻地影响着广东,乃至中国服装产业。

首当其冲的就是就业问题。中低端产业往往是劳动密集型,包含着大量就业机会。以广州工厂为例,有供应商称周边就有5000家服装工厂以SHEIN为生,不少合作工厂聚集甚至形成了“SHEIN村”。据此前媒体报道,在广州番禺区的江南村,有近80%的大小工厂都依赖SHEIN的订单生存。

500

保守估计,仅仅是广东省内,和SHEIN相关的就业机会可能达到百万级别。而当下中国就业岗位本不富裕,中低端产业依然是就业重要保障。

可以预料的是,广东服装出口份额也会受到直接影响。

这一点此前已有体现,根据海关总署广东分署公布的数据,2024年12月,广东省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同比下降11.4%,2024年全年,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同比下降3.1%,成为广东省重点出口商品中唯一负增长的品类。

多位从业人员提出,这同近年来广东服装、纺织供应链转移到越南和东南亚趋势有关。 

与之对应,2024年越南纺织品服装出口额将达440亿美元,成为全球纺织品领域的第二大出口国。

上述担忧外,面对服装、纺织等产业外迁,包括政府、学者在内的各方还有更多担忧。比如产业空心化——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指出:“产业外迁将加剧我国制造业发展过早过快减速风险,需警惕出现产业‘空心化’风险。”

所谓产业空心化,其实就是没有制造业,经济以服务业、金融业、贸易业为主。历史上,美国曾放任中低端产业链外流迁移,结果是制造业空心化,美国中部出现经济“锈带”,贸易逆差居高不下。这也是美国多届政府强调制造业回归的原因。

对广东那些以制造业为基础的地方来说,一个重要问题不容忽视:产业迁出地,未来将承担怎样的角色?

事实上,如果没有高效率的中低端产业,那么中国服装、跨境电商行业在海外的竞争优势,或许就将荡然无存。

比如,原材料严重依赖中国。越南纺织服装协会副主席Duong Thi Ngoc Dung 此前表示,越南服装业仍然主要依赖中国材料,如纽扣、线、标签和包装,只有约30%至40%的材料是本地生产。显然,其中存在供应稳定风险。

“我们工厂每天和上百家面料厂打交道,除非大家一起搬,否则就没有竞争力。”一位服装厂老板就对“极点商业”坦言,对很多鞋服工厂来说,转移过程需耗费大量资金、时间与精力,还面临基础建设、文化制度和制造业水平的较大差异,承担诸多不确定性的风险。

他了解的是,不少外迁工厂,在水土不服后如今又回流了广东。

“成熟的工人,成熟的供应链、物流系统,才为高效率、大规模生产提供了难以复制的稳定质量,更是竞争力价格的确保。”多位业内人士明确指出,除了中国,想不到还有哪个地方能做到质量、数量、价格、效率上的“齐头并进”。

500

对所有跨境电商平台以及服装出口行业来说,都必须在“魔法”消失后,正视政策变化带来的潜在不确定性,都必须未雨绸缪,去找到新的破局之道。这是走出舒适区的必经过程。

“对广东服装行业来说,短期是降本增效,长期是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做高企业的技术壁垒,实现高质量发展。”有业内人士指出,我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难以取代,又在5G、AI带来的新一轮工业革命中处于领先地位,有必要利用上述优势,促进产业优化与技术创新,巩固和增强原有优势,产业空心化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比如,哪怕代工、制造等劳动密集型的功能部分外迁到越南,当地也可以积极调整策略,面向面料、品牌、设计等高端产业,专注品牌创新、产品设计、技术研发、基础研究、绿色环保等技术资本密集环节,促进广州服装业向更加创新、高效、绿色的方向发展。

有服装行业人士指出,即便在面料环节,制造能力也不再是唯一评判标准,客户也越来越看重创新、研发等软实力。这也是最近几年,各种“高科技”高端面料,在大湾区纺博会大出风头的原因。

500

而对SHEIN等跨境电商平台来说,发力半托管模式、海外建仓、调整品类结构等方式,都是可以寻找到的新增长点。“平台鼓励我们自己发货到海外仓。海外仓有货的卖家,平台也会有更多流量扶持。”东莞一位跨境服装卖家就说。

这是新思路也是新出路。因为无论如何,美国消费者都不可能离开中国——多元文化氛围下,美国消费者服装需求非常复杂,个性化、无性别等服装需求十分强劲,除了来自中国的服装产业,没有任何一个地方,可以满足这些消费者的需求。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