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 | 米尔斯海默:中国实力具有压倒性优势,印度最好谨言慎行
编者按
国际关系学者约翰·J·米尔斯海默教授对中印关系给出了颇具洞见的现实主义的解释:中国实力远强于印度,因此印度在与中国打交道时务必非常谨慎,要避免在不必要的时候激怒中国,避免与中国开战,落入乌克兰的窠臼。同时,他指出,中国越强大,印度和美国就会走得越近,因为共同安全关切将促使两国结成联盟。然而,如果考虑中美实力对比的动态趋势,米尔斯海默的说法也存在明显问题:面对越来越强大的中国,印度完全由可能选择疏远美国对华合作,而非和美国联手遏制中国。毕竟,对于印度来说,日益强盛的中国近在咫尺,而美国却在千里之外,因此对华合作很可能是更符合印度利益的选择。南亚问题研究小组特此编译此文,供各位读者批判参考。
图源:网络
政治学家约翰·米尔斯海默(John J Mearsheimer)在《印度快报》编辑舒巴吉特·罗伊(Shubhajit Roy)主持谈话中,谈到美印关系、中国为何希望走向强大、俄乌冲突、以色列游说集团在美势力等重大问题。
舒巴吉特·罗伊:在您的著作《大国政治的悲剧》中,您指出大国彼此充满怀疑。您能否结合当下的国际背景,更进一步阐述这个观点?
米尔斯海默:针对国际政治如何运作,我的观点是,国家处于“不存在更高权威”的世界——在国际关系领域,我们将此称之为“无政府状态”。在这样的体系中,你永远无法确定其他国家的意图,而实力强大的国家随时可能伤害你。除了害怕,你别无选择。所以,你要确保自己尽可能获得更强的实力……如果你能成为霸主,那就是最理想的状态。问题是,体系内所有国家都理解这种基本逻辑。这解释了为什么国家会为安全而竞争,也解释了为什么它们会担心权力的平衡问题。
舒巴吉特:印度几十年来一直发出警报:“中国将不会以和平的方式崛起”。您认为中印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吗?
米尔斯海默:“不可避免”的说法言过其实。中印之间已存在竞争,如果中国经济进一步快速崛起,并且继续扩大相对印度的实力优势,这种中印安全竞争烈度势必加剧。中国将不遗余力确保从中国东部沿海,通过马六甲海峡和印度洋,再到波斯湾的海上航路安全,但这会让印度和美国深感不安。中国崛起对美国已然构成严重威胁。因此,中国越强大,印度和美国就会走得越近。
舒巴吉特:印度目前已与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想法相似的国家结成联盟,以共同应对“中国威胁”。这些联盟能否持久存续?
米尔斯海默:随着时间推移,中国的强大程度将深刻影响美印关系。如果中国威胁消失,那么美印关系就很难那么友好了。这些联盟只是权宜之计,旨在应对特定的挑战。当这些挑战不复存在,联盟通常也会随之消失。
舒巴吉特:你认为中国怎样看待印度?
米尔斯海默:从中国视角看,中印边界是主要关切。中国希望按照自身意愿解决边界争端,而实现这一愿望的最好办法就是相对印度变得非常强大。中国人深知在国际政治中处于弱势的后果,他们曾经历“百年国耻”。
中国一度国力衰微,被列强欺侮,所以中国人绝不希望重蹈覆辙。因此,如果中国变得比现在更强大,就会极力以对他们有利的方式解决边界争端。
舒巴吉特:您认为印度是否正在跻身大国之列?
米尔斯海默:实力有两个主要构成因素:人口和财富。冷战期间,世界处于两极格局,美国和苏联是当时的两个超级大国。中国当时并非大国,但在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中国经济开始快速崛起。在我看来,印度是有抱负的大国——它当然具备人口规模条件,但却缺乏相应的财富积累。
印度经济正在增长,最终有一天印度也会成为一个大国,这毫无疑问。但就目前而言,印度还没有富强到足以跻身大国行列。
舒巴吉特:你对俄乌冲突的看法一直颇具争议。您为什么认为是西方激怒了俄罗斯?
米尔斯海默:我认为,北约扩张是乌克兰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西方一心想把乌克兰变成对抗俄罗斯的桥头堡——要知道,美国1990年代中期就决心推动北约东扩,尽管美方早就向戈尔巴乔夫承诺北约不会扩张。拜登“乌克兰鹰派”的名声早就为人所知,他2021年1月入主白宫后,过了一年零一个月,冲突就爆发了——这绝非偶然。冲突爆发前两个月的2021年12月17日,普京写信给北约首脑斯托尔滕贝格和拜登,向他们提出结束这场危机、防止大规模冲突的可能解决方案。美国做了什么?它只是告知普京“对达成任何外交安排都不感兴趣”。其实,用现在的眼光看,当时美国对外交解决乌克兰问题如此兴趣冷淡,简直引人注目。美国之所以采取这种态度,是因为其有信心面对俄罗斯强行推进北约东扩。如果这行不通,那美国也有信心在冲突中击败俄罗斯。
舒巴吉特:很多人会说这正是普京的论点。您对此如何反驳?
米尔斯海默:我不是普京的傀儡,也没兴趣为普京辩护。我只对事实和逻辑感兴趣,而普京对战争起因的解释是正确的。一个反驳我的论点是,乌克兰作为一个主权国家,有权加入任何国际联盟,并选择自己的外交政策。这种论点的问题在于,俄罗斯人不同意,因为他们更关心自己的安全。如果你是一个与大国比邻而居的小国,那你选择外交政策时就必须非常谨慎。你认为西半球的有任何国家有权选择自己的外交政策吗?如果美国不喜欢怎么办?你认为古巴有权在1962年邀请苏联赴古巴部署导弹吗?如果10年后墨西哥或加拿大决定邀请中国在其领土上建立军事基地,你认为美国会说“没问题”吗?我可以向你保证,美国必定大发雷霆。美国的门罗主义观点认为,西半球是美国的后院,同样的逻辑也适用于俄罗斯人。在2014年乌克兰危机第一次爆发之前,俄罗斯对征服乌克兰毫无兴趣。时任美国驻俄大使、普京的主要批评者迈克尔·麦克福尔(Michael McFaul)曾表示,俄罗斯2014年前对征服乌克兰或克里米亚没有兴趣。
舒巴吉特:如果我把这种逻辑投射到印度和中国身上,那印度也应该谨慎制定外交政策,以免惹恼中国。中国因此可以对印度为所欲为?
米尔斯海默:不,我只能同意你说的第一部分,但不同意第二部分。第一部分是印度在与中国打交道时务必非常小心,这点毫无疑问。你要避免在不必要的时候激怒中国,但这绝不意味着印度对中国提出的要求逆来顺受。参照乌俄实力对比,印度面对中国要强大得多,对抗中国也处于更有利的地位。但同时,考虑到中国实力强大,印度与中国打交道必须非常谨慎,而避免与中国开战也对印度有利。
舒巴吉特:普京刚刚获得连任,至少还能再干六年,但我们看不到战争结束的可能。您对这场战争有何预测?
米尔斯海默:实际上,我认为这场战争已发生有利于俄罗斯的决定性变化,而俄罗斯很可能在2024年底或2025年的某个时候赢得冲突。冲突刚开始时,在2022年大部分时候,俄罗斯看起来都会输掉冲突,而乌克兰会赢。但到了2023年,冲突的天平开始逆转——俄罗斯调集大量军队、工业启动大量武器生产,同时乌克兰遇到麻烦。因此,俄乌冲突本质是消耗战,双方互相厮杀,都试图让对手血流成河。拥有更多人力和火炮的一方赢得这场冲突的可能性更大,但乌克兰对此几乎无能为力。我认为乌克兰人最终会输掉这场冲突。我认为,俄罗斯将赢得“丑陋的胜利”,最终将夺取乌克兰20%至40%的现有领土。
舒巴吉特:您对普京的权力有何见解?您认为他离开后会出现权力真空吗?
米尔斯海默:首先,瓦格纳集团已被消除,不再可能对普京统治构成威胁。其次,由于经济制裁并未对俄罗斯经济造成任何实质性伤害,而且俄罗斯在战场上节节胜利,普京声望正隆。用一句美国谚语来说,此刻他正处于必胜无疑的地位上(in the catbird’s seat)。他知道俄罗斯在经济和军事上都处于极佳状态。他离开后会发生什么,我不知道。普京在不遗余力地确保自己没有竞争对手,因此如果他从舞台上消失,俄罗斯鲜有能取而代之的人。
舒巴吉特:以色列-哈马斯冲突自2023年10月7日以来一直持续不断。美国政府为什么如此支持以色列?
米尔斯海默:为什么美国与以色列关系异常密切?答案就是以色列游说集团——美国有这样一群机构和个人,他们加班加点,确保美国无论如何都支持以色列。如果你看看如今在加沙发生的一切,拜登很明显对以色列所作所为深感不安,他一直试图让内塔尼亚胡不要入侵拉法,但内塔尼亚胡明确告诉拜登,他将入侵拉法——内塔尼亚胡根本不在乎拜登总统怎么想。以色列人很清楚,他们可以为所欲为,而以色列游说集团会在美国本土保护他们。
10月7日袭击发生后,我就在以色列,当时我向一些以色列学者提出了同样的问题。我得到的统一答复是,“你高估了以色列在美国影响力和游说。如果我们在美国政府、美国国会有那么大的影响力,哈马斯就不会存在。”你认为这种说法站得住脚吗?反正我不明白“哈马斯不会存在”是什么意思。哈马斯之所以存在,是因为以色列人建立了种族隔离国家。你不可能像以色列人那样,征服巴勒斯坦人,却不指望他们会反抗。如果以色列坚持在“大以色列地区”维持一个种族隔离政权,那么接下来就会有更多的反抗。以色列人不可能打败哈马斯——即使我错了,以色列真的击溃哈马斯,也会有新的组织来取代哈马斯。自吉米·卡特以来,历任美国总统都致力于两国解决方案,包括建立巴勒斯坦自己的主权国家。以色列人对此坚决反对。事实上,本雅明·内塔尼亚胡甚至曾与哈马斯合作阻止这一方案。以色列人不想走这条路。然而,只要两国方案没有实施,只要加沙的巴勒斯坦人还在世界上最大的露天监狱里,他们就会寻找机会反抗。
沙利尼·朗格(Shalini Langer):现在特朗普成为美国总统,您认为这两场战争的局势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米尔斯海默:巴以冲突几乎不会有什么变化。特朗普已明确表示,无论如何他都支持以色列。至于中国和东亚,你不会看到那里有什么大变化。特朗普2017年首次当选时就反对对华接触政策,曾说“与中国接触是一个有缺陷的战略,中国是对手,我们应该追求遏制”。欧洲是特朗普最可能彻底重塑美国外交政策的地方。具体说,是美国对于乌克兰战争和北约的政策。特朗普希望结束乌克兰战争,他想与普京合作。如果特朗普真能放手一搏,他甚至有可能解散北约。但必须强调的是,美国外交政策机构将大举反击特朗普,就像他第一任期那样。所以,我们拭目以待。
舒巴吉特:在美国,俄罗斯被描绘成一个竞争对手......
米尔斯海默:哦,比这更糟。在美国的故事中,俄罗斯是万恶之首。许多美国人,尤其是民主党人,认为普京相当于阿道夫·希特勒。这些都不是什么严肃的观点,但在美国却时常能听到。
哈里什·达莫达兰(Harish Damodaran):从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我们经历了20年的超级全球化,每个人都只关注经济。如今究竟是什么打破了这种势头?
米尔斯海默:从1991年到2017年,我们生活在单极世界里——地球上只有一个大国,那就是美国。当时,中国在我们眼中只是一个向我们提供巨大市场的国家,能够促进美国繁荣。当然,中国也用同样的眼光看待其他国家,把全球化视作致富之路。全球化一直被当作解决世界上各种问题的灵丹妙药,但这个世界已经消失。大国政治又回到了桌面上,在这个新世界里,安全总是压倒繁荣。
米尔斯海默:无论乌克兰战争如何,中国始终都会比俄罗斯强大得多。中国的人口比俄罗斯多得多,拥有的财富也比俄罗斯多得多。实际上,我们可以说,由于这场战争,俄罗斯人以明智的方式合理调整了经济,他们的经济状况实际上相当不错,但这并不是说俄罗斯能赶上中国。
舒巴吉特:有观点认为,由于制裁,俄罗斯获得技术的机会减少了,这从长远来看将削弱其军工合作的潜力。您认为这种说法站得住脚吗?
米尔斯海默:不,我认为有证据表明,俄罗斯正从中国和其他来源获得尖端技术。我没有看到任何证据表明,俄军正因此遭受损失。随着时间推移,我不知道情况会如何发展。但是,这场战争的主要后果之一就是,中国人和俄罗斯人被推到了一起,他们在经济和军事上相互帮助,并形成根深蒂固的利益,我认为中国人将竭尽所能帮助俄罗斯。
作者简介:约翰.米尔斯海默(John Mearsheimer),芝加哥大学政治学教授
本文编译印度快报2024年5月21日的文章,原文标题为“Political scientist John J Mearsheimer: ‘If the Chinese threat were to disappear,then US and India wouldn’t be nearly as friendly’”,原文链接:https://indianexpress.com/article/idea-exchange/political-scientist-john-j-mearsheimer-if-the-chinese-threat-were-to-disappear-then-us-and-india-wouldnt-be-nearly-as-friendly-927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