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人嘴里的鸡味,究竟是哪里来的?
外地人可能不懂什么是广东鸡味。
鸡味这个词,在广东,等价于牛逼。但它只能用来形容鸡,所以外地人也可以简单理解为鸡逼。
很多外地人,却天真以为鸡味就是鸡味,就像小时候认为牛逼就是牛逼。
你记住了,当一个广东人吃到了不错的鸡肉,不管这个鸡什么味道,他一定会说鸡有鸡味。这有点像是广东人的自主神经反射。与之类似的,还有你一直盯着东北老铁看,他就要过来掏你一拳,一个道理。
至于鸡味究竟是什么,广东人自己其实也说不清楚。
比起味道,鸡味更像是一种情绪,是一场味蕾与神经的联合执法。这种情绪当然包括了对食物的赞美,但也有环境,气象,氛围等因素的参与,可谓是共襄盛举。
与人类的其他情绪一样,鸡味天然具有不稳定性,就像女人说的别管我我没事,简直难以捉摸。
所以说,要分析鸡味,你就得上点手段,用上还原论,结构主义,或是其他什么洋玩意儿。
例如,同一盘白斩鸡,你白天在公司吃,边吃边上班,还没吃完呢,老板就说明天催收要带油漆上门,你回家躲几天。这时,你就不能说有鸡味。
但如果是在大排档,你跟前女友的妹妹一起吃这盘白斩鸡,俩人用一把筷子,越吃越饿,越吃空气越燥热,直到咸湿的夜风灌进衣领,所有人都开始都头晕目眩。
这时候,你就可以说这盘白斩鸡有鸡味。
广东人说鸡味的时刻,其实是有迹可循的。
首先,食材一定要是清远鸡或者文昌鸡,然后菜品一定要是盐焗鸡,白斩鸡,或者老火汤。一定不要下猛料,不要狠抖十三香,广东人见不得这些调味品,他们连肥肠都要吃原味。
上菜后,你就看他表情,如果漫不经心,那就是没入定。这时你就给他点根烟,聊一下城中村的老鼠,无疾而终的阿婆,陈奕迅,林峯,拆迁的老同学,还有涨价的广铁。这是为了触发广东人的舌反射区,就跟技师用大拇指按你脚底穴位一样。
聊完这些,他马上就要说真是鸡有鸡味,人有人情。
说完还要叹口浊气,这股气里,干脆就装满了北京路的灯火通明。
但你要记住,鸡味,往往只能用来形容广东的本地菜品。
就像不能用肤白貌美去描述一个黑人,用美不胜收去形容一场车祸,用创业天才去赞美一个山东人,每个词语都有自己的职责范围。
譬如,你就不能说肯德基的麦辣鸡翅鸡有鸡味,这挺冒犯的。这行为就像跟北京人说话的时候,每儿个儿字儿都儿要儿加儿上儿儿化儿音儿。
我十多年前就开始研究鸡味了,那时我刚毕业,孤身一人去广州寻找发财的机会。
我从佛山乐平工业园区附近的鸡煲开始吃,吃了两年,吃到了茂名油校附近的快餐店。我还在赤坎那边吃过大半年的椰子鸡,在珠海吃过四个月的白条鸡。
我为了融入广东,几乎不顾一切。每当日落三竿的时候,我就学着广东人说,真是鸡有鸡味,人有人情。
可我努力了这么久,在我离开广东那天,送别我的朋友们依然说我吃鸡的时候太刻意,一看就是个北佬。
我在火车上面就想,也许鸡味跟户口也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