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美國男廁要有女性衛生巾?

作者:盧永雄,政治、財經深度研究者,巴士的報總編CEO。

500

这次看清楚了吧,老美的政策哪有真心为了民族、自由和环保的,最根源只会为了政治经济利益。

500

有時看美國新聞,會以為收到電騙訊息。

美國郵政剛公布要暫停接收來自中國大陸和香港的包裹,但是一日之後,美國郵政又發布聲明,會取消這項安排,亦未作出詳細解釋。

美國朝令夕改速度之快,快到令人震驚的地步,恐怕是總統特朗普一時興起,要美國郵政停止接收中國包裹,但是政令發布之後,又收到如雪片飛來的反對聲音,惟有馬上叫停。

美國郵件事小,其他政策事大,美國的氣候政策、ESG(環境、社會及公司治理)政策、DEI(多元、平等、包容)政策,在特朗普上台後,亦正迎來翻天覆地的改變,先看Facebook的母公司Meta的一個小故事。

在特朗普上任後幾日,Meta的老闆朱克伯格就命令下屬移走擺放在男厠中的衛生棉巾,這些衛生巾本來是給月經來潮的女性使用,為何會在男廁內也要擺放衛生巾?

500

這聽起來有點不可思議,但這就是美國的一些公司為了實施「DEI計畫」,這些計劃旨在促進工作場所多元化、公平性和包容性的舉措,表達對跨性別員工和非男女二元性別員工的支持。

可能看到這裏,仍然有部分讀者不明白為何在男廁要擺放女性使用的衛生巾,原因是過去美國容許有多種性別。

我曾看過一個有72種性別的分類表,老實說看完也不太明白,但簡而言之,是有部分身體是女性、但是主觀是男性或忽然覺得自己是男性的員工,會使用男廁,當然亦都需要衛生巾。

這裏我先要作一個小澄清,我自己尊重不同性取向,認為這是個人自由。

但是無論在公司管理或是在國家治理,尊重少數人的自由和將少數人的權利無限放大,又是兩碼子的事。

當權力放大到一定地步的時候,如果用常識來看,就會顯得有點荒謬。

例如有些身體是男性的運動員,可以參加女生的比賽,他自然很容易會贏得金牌;又例如在溫哥華的一間餐廳只有女性和「所有性別」的兩種廁所,但在三藩市一間博物館就只有男性和「其他」兩種廁所,荒謬情況,不一而足。

這些政治正確的要求也蔓延到香港。我有朋友所屬的公司,母公司是一間外國的木材集團。

幾年前突然收到香港一間大銀行的電話,說他們不能夠再接受這間公司做其的客戶,因為擔心接受一間木材公司的子公司做客戶,可能會違反了他們的ESG政策。

其實香港相關要求並不嚴格,但問題是這間銀行是一間跨國銀行,銀行擔心會在美國被追究,就由於這些各種類型的政治正確文化氾濫,特別是在美國民主黨政府治下,更加會出台各種類型政策去保護DEI或ESG,導致企業風聲鶴唳。

同時也是因為所謂「覺醒文化」的傳播,迪士尼就會推出「黑人魚」及「棕雪公主」等影視作品,雖然理念上是強調包容,但市場反應就相當冷淡。

500

2023年迪士尼公司的股價就下跌了44.6%。類似困境亦出現在其他大公司之上,例如索尼開發的英雄射擊PVP遊戲「聲鳴特工」,在去年8月發售後,不到20天就宣布全額退款,成為近年最慘烈的大型商業遊戲暴死事件,原因亦是因為覺醒文化。

不過隨著特朗普上台,他大力反對覺醒文化,重申規定美國只有男女兩種性別,並宣布退出《巴黎氣候協定》,美國大公司亦急轉軚。

從去年的12月6日到今年的1月20日,即特朗普上台前,多家大型金融機構都選擇退出綠色金融朋友圈,例如高盛、摩根大通、美銀、花旗、富國、摩根士丹利就退出淨零銀行聯盟(NZBA),貝萊德就退出淨零資管聯盟(NZAM),美國聯儲局就退出央行與監理機構綠色金融網(NGFS)。

由共和黨控制的美國眾議院司法委員會在去年12月13日發布調查報告,指責支持氣候變化的機構投資者重組埃克森美孚公司董事會,逼使其承諾應對氣候變化。美國的商界已經聞到了一種反向的「火藥味」。

如果在過去的時代,公司若不為ESG或DEI做事,可能就會被投資者入稟控告違反董事誠信責任。但在如今的年代,政策180度轉變,如果繼續為ESG或DEI做事,可能亦倒過頭來又會被控違反董事誠信責任,所以惟有急急退場。

香港在這種政治正確文化影響下,終審法院早前判定房署不接受同性婚姻者申請公屋的政策不合理。

但是在美國領導的這個朝令夕改大浪潮底下,全世界都要反思對美國的任何事情都不應該跟車太貼。

的確可以說「你跟又死、唔跟又死」。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500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