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或者岗位只有需不需要的问题,没有高低贵贱的问题

【本文由“锦绣云溪”推荐,来自《从大疆到深度求索到宇树,中国小巨人的崛起之路》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印加节度使
  • “狄更斯的那段话适用于现在的中国”可能是我能想得出来的对中国最猛烈的攻击之一了。狄更斯描述的是一个完全丛林法则的社会,含着某种金钥匙(可以是父母的金钱或人脉、自己超绝的天赋、故乡优越的位置)出生的人拿走一切,剩下的人被社会的标准评为毫无生存价值,如果他们买不起一支79块钱的花西子首乌眉笔、应届毕业找不到工作除了考研别无选择、过了35岁被裁,那显然是他们自己不够努力或者混吃等死。嗯……

    想说的是,我总有种感觉,脱离实际情况对天才群体的过度推崇拔高,随着时间增长,会逐渐导致、加剧和催化社会的普遍躺平,并最终导致社会对天才的麻木、厌倦甚至否定。为什么?因为崇尚这些人到极致后大多数人会发现,勤奋刻苦是没有用的,只有上面那些自己搞不定的金钥匙才有用。晨大这里列举的三个人,每个人都对应上面的一种金钥匙。小时候没人教自动控制也不可能退学去港大读本科的人(比如我爱人)要如何从小对自动控制感兴趣然后退学去港大读本科?没有天赋的人(比如我)要上哪里去搞天赋?故乡周围五十公里没有一家上下游企业的人,要上哪里去搞故乡?绝大多数读硕士的人(包括理工科硕士)都只能是为了缓冲找工作和虚名,这是目前阶段这几届人的客观现实。无论作为政府还是社会,当然应该尽力保护像上面三个人一样的苗子,他们是民族突破的希望。但一句“何不食创新”打发掉剩下的大多数人,是极其不负责任的。

    我甚至还没回国都已经注意到,现在国内很多高校甚至中学的学生,对于自己的团委学工部门搞的那些宣传先进典型的八股文案(小女子自己写过这类玩意儿,也侥幸上过)已经非常逆反,以至于戏仿恶搞这些宣传表彰已经形成了一种并非个例的高校亚文化。我虽然自己笨,但算是天才家属,和这些话应该不直接利益相关,单纯就是自己感觉而已……

哈哈哈,所见略同。我对晨大的看法就是他太精英主义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思维不足,因此他在只涉及技术的认识就比较有见地,但涉及社会、经济等方面就明显存在见解深度不够的问题。社会发展的主力始终是千千万万的普通大众,而不是精英,而且我们绝大多数人最终也只能是普普通通的大众。社会就像大海里行驶的大船,精英是掌舵的,大众是摇桨的,没有精英掌舵船乱跑触礁,没有大众摇桨船原地不动,所以社会发展的本质是集体协作,就是众人拾柴火炎高。我经常用教员举例子,遵义会议前没有得到党zy的支持他不能成事,没有千千万万的红军流血党zy不能成事,没有亿万百姓的支持党不能成事,也许正因为有这些体会教员才会说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和“人民万岁”这样的话。职业或者岗位只有需不需要的问题,没有高低贵贱的问题。举个例子,保洁人员,或者具体到梁文锋、王兴兴他们公司的保洁人员,如果没有他们维持 了一个干净的环境,梁、王他们的团队是不是要在屎尿里创业?在屎尿里能不能创新呢?或者他们每天还得先把厕所打扫干净了才开始工作?

经济价值就是每一个劳动者创造的,一人劳动一天就创造一人一天的经济价值,老板不比员工多,也不比员工少。那是不是说精英不重要呢?当然不是。精英所创造的是社会价值,精英确实比大众创造了更高的社会价值,因此大众为了感谢他们,把自己创造的经济价值让渡出来一部分奖励给精英,而不是精英天然就应该获利更多的权力。社会就像人这个有机体,每个人就是一个细胞,但有神经细胞、皮肤细胞、肺细胞等等,甚至有癌细胞,这些各种各样的亿万细胞整体构成了人体,不管什么细胞,少量死亡都不影响人体健康,有些细胞(如皮肤细胞)可以大量死亡,但你不能说不需要这些细胞。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