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户情急喊话,隆基管理层究竟该如何破局?丨正经深度
文丨浩浩 编辑丨杜海
来源丨正经社(ID:zhengjingshe)
(本文约为4100字)
【正经社“光伏御寒赛”观察之三】
光伏赛道的散户这个年过得不太舒心。
硅料、硅片、电池、组件,从上游到下游,整个产业链都面临全线亏损。
除夕前,有“光伏茅”之称的隆基绿能更是曝出2024年预亏82亿-88亿元的巨雷,炸得各路股吧散户一愣一愣的。
作为布局单晶硅片、电池组件、分布式光伏及地面光伏解决方案、氢能装备等五大业务板块的新能源巨头,业绩为何惨成这样,2025年还怎么玩?
一位散户发帖称,他一直是光伏赛道信仰者,却没想到浓眉大眼的也会塌方,以为20元/股是隆基绿能的底,买进后本以为抓住了光伏赛道的 “黄金坑”,却眼睁睁看着一路跌破13元/股。作为被深套的万千小散中的一员,夜不能寐,只想反复质问隆基绿能管理层,你们到底在干什么?
(隆基绿能的高点是2021年11月的70元/股上方,随后一路震荡走低,2024年7月一度跌破13元/股关口,如今在15元/股上下徘徊)
正经社分析师注意到,许多散户不愿接受的,还有隆基绿能在业绩预告里为自己辩解的那番言辞。
关于2024年巨亏的原因,其是这么一笔带过的:
2024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继续保持增长,但行业供需失衡矛盾突出,在产能出清和快速技术迭代周期中,公司坚持稳健经营,以创新求发展,BC 二代技术和前瞻性研发连续突破,BC 技术规模化发展条件成熟,美国本土优势产能顺利投产并实现盈利,灯塔工厂先进制造模式快速推广,以客户为中心的组织变革成效显著。
报告期内,受行业竞争加剧的影响,公司 BC 二代产品产量占比很低,PERC和TOPCon 产品价格和毛利率持续下降,产能开工率受限,技术迭代导致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增加,参股硅料企业投资收益产生亏损,导致经营业绩出现阶段性亏损。
对于这些公关式套话,不少散户在股吧里说道,“亏成这样还提稳健经营,公司下注小众BC路线,折腾了1年多了,一代产品卖上不量,二代产品一直说产量占比很低。每天都说产能出清……”。
正经社分析师发现,散户们在各大股吧里对隆基绿能管理层开启的灵魂拷问,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1
押错技术路线踩到坑?
隆基绿能的过往堪称一场技术赛道豪赌,下注小众赛道单晶硅技术逆周期全产业链扩张,一举拿下光伏行业龙头宝座。
这些历史自不用复述,全行业都知道创始团队李振国与钟宝申很牛!
可以说,隆基绿能的崛起就是技术理想主义者的一场盛宴。
问题是,这种豪赌小众路线的策略不一定每次都能奏效。
梦想和现实之间的差距有时候很远,隆基绿能的成功源于对单晶硅技术的信仰,但这种信仰也使其在后续技术路线选择上陷入“豪赌心态”。
2020年后,押注BC(背接触)电池技术,宣称其是“晶硅电池的终点”,但BC技术的产业化进展缓慢,导致隆基绿能在TOPCon技术竞争中落后,市场份额被晶科能源、天合光能等企业反超。
实际上,隆基绿能是最早涉足TOPCon技术的光伏企业之一,但却自己放弃了这条路线。当年在评估TOPCon电池的市场潜力时,认为其效率提升幅度有限,且行业技术同质化严重,盈利空间有限。因此决定将资源主要投向下一代电池技术BC,而后,晶科能源凭借在N型TOPCon技术上的突破,成功登顶行业龙头。
回看这条技术路线的选择,充分反映了隆基绿能管理层骨子里的技术“豪赌心态”,要么不下注,要下注就要拿最大的蛋糕。
从长期角度来看,这一决策或许有其合理之处,也许BC路线未来若干年会成主流,但问题是从短期视角看,让出了规模盈利的市场龙头位置,希望资本与自己一起抗压技术迭代,去寻找未来的可能性,导致大面积亏损,至今还看不到产能出清业绩扭转的节点。
此前,隆基绿能管理层披露,2025年将进入BC产能大规模投放的阶段,到2026年年底,其国内电池产能计划全部切换至BC产品。
这一说,又是2年的光景,未来市场风云莫测,有多少人又敢陪你一直走下去呢?
另一件事就是硅片尺寸182mm与210mm之争。
当年以隆基绿能、阿特斯、晶科能源、晶澳科技等巨头为首的182阵营,以及以TCL中环、天合光能、通威股份、东方日升等为首的210阵营,天天分别吆喝自家路线更优秀。
但在不少散户眼中,这一行为颇为可笑。
硅片巨头们各种手段寻求差异化壁垒的具象化表征,希望通过掌握硅片尺寸的主动权,在电池、组件,以及玻璃、支架、逆变器等领域建立一体化体量优势和供应链优势,这点市场都理解。
现实问题是,全产业链过剩,技术迭代淘汰旧货积压成山,自己卷自己,自己消耗自己,能有多大意思?
散户的视角自然不如专业厂商,但是最基本的供需道理大家都是懂的,光伏市场空间就那么大,很多还是靠政府扶持新能源产业给补贴搞起来的,你搞那么多技术卖点很得意?
不完全统计,A股的光伏产业上市公司数量冠绝各行业,2024年8月已达到100家,这么多数量的公司来回在这个圈子卷,合适吗?
另外,如果非要用一句话总结隆基绿能业绩的沉浮,它的崛起确是技术理想主义者的盛宴,但这场盛宴并非没有代价。
未来,隆基绿能否延续这场盛宴,取决于其能否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找到平衡,能否在技术信仰与市场逻辑之间架起桥梁。
长期主义并不是万能的,如果连眼前的困境都挺不过去,无视市场大量溃败信号,依旧无动于衷坚持“技术闭门造车路线”,那就是自寻烦恼了,所以市场也不看好隆基绿能的氢能路线。
2
对冲风险反应如此滞后?
在不少散户眼里,更为核心的问题是,隆基绿能管理层对产能调整的反应为什么如此滞后?
(更多精彩,详见: 散户情急喊话,隆基管理层究竟该如何破局?丨正经深度)【《正经社》出品】
CEO·首席研究员|曹甲清·责编|唐卫平·编辑|杜海·百进·编务|安安·校对|然然
声明:文中观点仅供参考,勿作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喜欢文章的朋友请关注正经社,我们将持续进行价值发现与风险警示
转载正经社任一原创文章,均须获得授权并完整保留文首和文尾的版权信息,否则视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