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衰落的根源与复兴的条件
我们先定义一下文科,参考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参见表1。文科包括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历史学、管理学和艺术学七大类专业。
表1. 本科专业分类及数量
文科的衰落体现为所属专业的招生人数和对应工作岗位数量的增长缓慢,甚至是减少。虽然没有确切的统计数据,但可以从就业市场的反馈中得到验证。
我们认为文科的衰落有两个主要的根源。
其一,信息时代的时代特征。文科专业的衰落是相对于理工农医专业的衰落。
我们处于一个高度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时代,信息技术的浪潮带动制造业的快速蓬勃发展,城市化产生医疗服务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这些带来了相关专业的人才需求,并推动了这些专业的井喷式的扩张,尤其以工学中信息技术相关专业为代表。在这样的背景下,文科专业就显出一种相对的颓势。
文科的需求并没有完全消失,只是没有快速发展而已。
其二,社会科学领域的科技困境。
现代科学技术在过去的三百年里高速发展,但它仍然存在客观的能力限制。对于过于复杂的系统,小到如细胞,大到如人类社会和生态圈,科学技术缺乏有效的分析处理方法。
根源于人类和人类社会的高度复杂性,社会科学各学科普遍存在着基础理论缺失,科学实验设计异常困难,经过实证的理论非常稀少的现实。相当数量的社会科学学科事实上处于游离于科学技术边缘的“炼金术”状态。
我们称之为社会科学的科技困境。
这种科技困境造成的结果就是,社会科学各学科难以在社会中贡献足够的价值。一个例子就是经济学教授经常被市场所嘲笑,“经济学家预测了过去五次经济危机中的九次”。
当一个专业的理论知识不足以指导对应的社会实践,直接工作获得的经验胜过专业学习的成果时,上大学不如去打工的现象产生了。此时,这个专业的衰落是一种必然且合理的结果。
因此我们认为社会科学的科技困境是造成文科衰落的另一个根源。
时代特征决定专业的社会需求,科技水平决定专业的实际能力。社会需求不强,实际能力又弱,专业衰落就是合理的。
基于上述对文科衰落的根源的分析,我们就可以看到文科复兴的条件。
最重要的,就是社会科学的科学技术突破。随着生物学、心理学、人工智能、认知科学和神经科学等学科的进一步发展,我们期望对人体自身和人类社会的科学研究能够获得巨大的突破,能够回答诸如人类的意识是什么?大脑是如何工作的?人与人之间传递信息的方式和特征是什么样的?等等问题,从而为社会科学各学科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研究工具。如果社会科学各学科能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产生巨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那么相关专业的社会需求就必然会提升。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金融某专业能够有效预测股市的变化,这个专业有什么理由不火爆。
其次,是文化复兴时代的降临。当物质生产力的爆发性提升结束,进入一个稳定期,人类社会会将注意力重新转移到精神和文化领域。当文化复兴的时代降临时,文科复兴的时代机会自然也就来临了。
综上所述,文科的衰落是时代特征和社会科学的科学困境共同作用的结果,文科的复兴也必然伴随着文化复兴时代的到来和社会科学领域的突破而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