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前人类登上了月球,那么50年后呢?

50年前的1969年7月,NASA的阿波罗11号成功把“登陆月球”的想法从科幻小说变成了现实。然而,不似大航海时代中“一哥伦布之后,无数继起之哥伦布”,50年来,月球上是“一阿波罗之后,却再无阿波罗”。

 

今天在瑞士洛桑世界科学记者大会(World Conference of Science Journalists)举行的题为“The Moon and Beyond”的论坛上提供了一份关于国际空间合作的现状报告,以及对未来50年空间探索的推测性一瞥。美国、欧洲、俄罗斯和中国的顶尖太空科学家提出了众多有关月球的愿景,其中不乏激动人心的想法。

 

500

俄罗斯科学院空间研究所(Russian Academy of Sciences'Space Research Institute)所长Anatoli Petrukovich表示:“毫无疑问,50年后,月球上的旅游业将十分繁荣。月球看起来就会像一个度假胜地,或者游客休闲烤肉的后院。”

 

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主任前任主任吴季也认同月球旅游很可能在2069年成为现实,“人们会去那里度假,将有员工在那里的酒店工作。这也就意味着人类在50年内将有希望在月球上实现长期定居。”

 

那么,50年后,月球上的官方语言会是英语吗?还是中文?抑或某种新的国际语言?在回答一个问题时,NASA科学任务理事会副主任Thomas Zurbuchen说,他喜欢有一个《星际迷航》中的通用翻译器(估计和《流浪地球》中的款式类似),可以戴在人的耳朵上,并可以立即将实时的对话进行翻译。

 

“实际上,我认为要做到这一点需要10年时间。总之,在50年的时间尺度上,语言应该不是个问题。”他说。

 

而美国宇航局前副局长,现非营利组织Earthrise Alliance首席执行官Lori Garver对这个50年的问题有不同的看法。她预测,月球的地位很可能与今天的南极洲类似——作为科学研究和一些旅游的场所,但居住空间有限。未来50年太空探索的最大影响不会反映在月球或火星上,反而是在我们居住的地球上。

 

“我想,通过我们在太空中对地球的观测,我们可以加深对地球的了解,进而可以解决我们在地球上的问题。”她说。

 

500

20世纪60年代,美国和苏联的太空计划是由冷战时期的登月竞赛推动的,而现在一些政治精英已经预见到第二次太空竞赛即将来临。今年5月,美国副总统迈克·彭斯宣布美国计划在2024年之前将宇航员送上月球,他说,“我们现在正在进行一场太空竞赛,就像我们在20世纪60年代一样。”

 

但在今天的会议上,太空科学家们淡化了60年代式太空竞赛的前景,“这不是一场竞赛,”Petrukovich说,“但是你看,政治人物对待这件事就像幼儿园里的孩子。事实上,这次更像是一种大家互帮互助、共同前进的协作。”

 

Zurbuchen和欧空局载人航天与无人探测部门主管David Parker都利用这次会议强调了他们在太空合作方面的最新举措,包括与商业和学术太空企业建立伙伴关系。

 

Zurbuchen宣称,NASA本周将公布12个月球实验项目,包括 Astrobotic 公司的 MoonRanger 月球车和德克萨斯理工大学(Texas Tech University)的溅土钻探 LISTER 探测器。这些实验将在未来几年用于商业登陆月球。

 

Parker宣布,欧空局的22个成员国已经授权欧空局要求欧洲公司就国际居住舱的具体成本提出建议,这个国际居住舱将用于21世纪20年代成型的月球轨道门户(LOP-G, Lunar Orbital Platform-Gateway)平台,外加一个从火星带回样本的返回器。

 

会后,Zurbuchen在一条推特上说,他和Parker签署了一份意向联合声明,内容涉及从样本返回任务中获得的科学收益。

 

那么中国呢?一直以来,美国法律对与中国的太空合作都设置了严格限制,但吴季明确表示,他希望这一现状在未来几年能够有所改变。

 

他解释说,中国的嫦娥四号探测器和玉兔2号探测车每个月只有两周的时间可以在月球的另一侧工作。他说:“我们希望美国可以利用自己的技术送一个核电站上去,然后人们就可以在月球的夜晚中工作了。”

 

吴季表示,作为回报,中国愿意让“鹊桥”的通信中继卫星应用于未来的远月点探测任务,“中国与其他国家合作没有问题,我们欢迎其他国家使用这颗中继卫星帮助他们在月球背面着陆。”

 

吴季说,中国的计划是最终将宇航员送上月球,但他承认,NASA及其合作伙伴仍将首先到达月球。他指出,中国要在近地轨道上建造自己的空间站还需要几年时间,“这需要我们付出很多努力,”他说,“如果我们再登陆月球,这并非不可能,但两者就必须同时推进。”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