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影评第三弹之《蛟龙行动》的大惑不解

今天终于看完了《蛟龙出击》。没看的时候,满腹忐忑,生怕又看到一部半生不熟的关于解放军的军事题材的影片。看完了以后,满腹疑惑,蛟龙为什么行动?蛟龙该怎么行动?

500

开篇的引子里,陆战队和核潜艇部队都打了一场半拉咔叽的仗。收复钻井平台的行动虽然把人质救下来了,但是对手的目的达到了,也几乎就逃离了。潜艇部队没追上敌人的运输艇,自己还被算计,撞山受损。放鱼雷攻击对手却因为分辨不清诱饵和敌艇最终落空,让敌人跑掉了。

能理解,毕竟打的是遭遇战,我们在海底的准备也没有对手强。

对了,对手是谁?一个能在大洋深处把潜艇和地形玩得那么娴熟,还能再火山口预埋核弹的国家会是谁呢?呼之欲出,就是不说,让你猜,让你使劲猜。猜不到是美国你就继续猜吧。

然后正片开始,来到了未来。

张艇长带着最新式的潜艇又出发了。接到的命令是去上一次冲突发生过的海域去拦截一艘对手的最新的潜艇。任务时间的临界点发现了敌艇。可是很快就听见对手艇里开了枪。张大艇长做了第一个迷之决定——要去营救对手潜艇里的人。在对手的情况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在对手艇里的冲突还没有结束的时候,我们的艇长大人就决定派人登艇救人。尽管我不是非常了解潜艇的作战要求,但是,从基本的谨慎的角度判断也是要先静观其变。隐蔽才是潜艇获胜的重要原则。对手的潜艇里狗咬狗,张艇长是根据什么确定会有幸存者,而且幸存者会是对我们友好的那一面。我估计除了导演偷偷告诉他之外,没有任何可能知道。于是蛟龙被派出去了。

而蛟龙原本的任务可不是海底救援,是要登录一个小岛,清除掉一个对我们有威胁的军事目标。现在,张艇长决定改变预定的战斗计划,改去实行一次国际主义的救援,还是对一艘敌艇。为什么?此第一惑也。

阴差阳错之间,我们的两只部队终于来到了一个海底基地。隔着也就几十米的样子,分别叫做“太阳”和“月亮”。据说里面有核弹(片中字母介绍居然是核聚变装置)。看的我是一愣。到底是核弹还是氢弹,还是核聚变?我们的蛟龙小队稀里糊涂地就进去了。对手内部发生了叛乱,究竟是什么原因都不清楚,然后我们的蛟龙小队就决定进入一处未知的基地——一个建设在大洋深处能进行核爆的基地,进行战术攻击。为什么要掺和进一桩莫名其妙的事件里?此第二惑也。

然后我们的潜艇又撞山了。撞得比上一次厉害多了。各个舱室都不正常了。各处慌乱。在各种警报和故障纷纷出现,多处出现了危机,甚至要发生融堆的灾难的时候,我们的张艇长不是坚决地领导全体艇员奋战,而是拿出了口琴,演奏《核潜艇之歌》。为什么要这么写?是想写政治思想工作但是不会写,于是用音乐的力量来鼓舞大家的士气吗?此第三惑也。

我认为发生损管事故,全体指战员都要全力以赴地处置事故。这是继《志愿军:存亡之战》营教导员战斗关键时刻给大家闻花草的香气之后第二个莫名其妙的桥段!

那是大洋深处的生死存亡的战斗啊,是随时都会艇毁人亡的关键时刻啊,是每一秒都很珍贵的抢险啊。我们的指挥官去吹口琴。这个怎么看都不像是解放军的作风。

陆战队在对手的基地里和叛军大的糊涂账我们就不说了。比较奇怪的是既然说的是未来的某一天,我们的对手都用上了机器狗,而我们的战士还只能用血肉之躯和机器狗作战。这个情节的设计也很古怪。电影拍摄于2024年。俄乌战争已经打了很多年。电影里也有两栖无人机接续通讯的情节。怎么我们的特战队没用上战狼和更多的无人设备呢?此第四惑也。

最后的高潮来临了。两艘潜艇要对决了。我们的艇当然是受了伤的。张艇长这个时候做了本部影片里第二个迷之决定:跟全体艇员商量是不是跟敌人战斗,把战斗的决心交给全体战士去做。这个做法未之尝闻。战役的决心从来都是一线指挥员的职责,无论对错。所以当年林彪迟迟不攻打锦州,中央也只是一封电报一封电报地催,建议,但是没有强迫林彪服从命令。幸亏我们的战士觉悟高,一致同意和对手拚了。我们疑惑,如果这个时候战士们的意见不一致,一半愿意继续战斗,一半不愿意,我们的张艇长会怎么决策?这是解放军的战场纪律吗?一支军队是靠高度的纪律性和服从性才有了战斗力。为什么要这么去写呢?我们的战士看到了这样的情节会怎么想?会不会要求他们的指挥员在战斗关键时刻征求他们的意见再决定是不是继续战斗下去?还是说这部电影没打算让部队看?真的是好奇怪呀。

今年的春晚,大家发现了一个现象。港台的艺人在演职员表里没有特别标明地域了。大家都觉得挺好。但是这部片子的演职员里还有很多人是标注了“中国香港”的。看来创作者也有自知之明。在普天同庆的春晚上,大家的身份已经不重要了。但是,在描写解放军的作品里,他们还是要披上“中国香港”的字样作掩护。

还有几个细节也挺让人出戏的。

袁弘演了以为将军。在二次出征前给指战员送行,最后说“中国军人”如何如何。我想在部队里,一位高级军官在做战前动员的时候会用“解放军”、“我军”、“我们海军”、“我们潜艇部队”等字眼来来自称。中国军人,太宽泛的一个词汇,太不符合每一只部队的荣誉感了。

蛟龙小队列队准备出发战斗的时候,队长站到了队伍的末尾听从副队长发布战斗指令。有一个和队长有个人恩怨的战士居然在列好队以后又跟边上的战友换了位置。队列是有纪律的。临战之前,敢这么无组织无纪律,不大可能吧?

佟莉这个角色的处理也透着奇怪。《红海行动》里因为营救的人质是女性,所以突击队里安排一个女队员是说的过去的。而且佟莉的战斗力真的很爆表。但是这一次是跟随核潜艇行动。还带着个女队员是不是就有点牵强了?是为了给《红海行动》一个交代?还是交代一下佟莉,然后下一部片子就不准备邀请蒋璐霞了?

就写这些吧。有条件的朋友是不是可以跟文宣部门的领导建议一下,别再难为香港的导演来拍摄解放军的军事题材了吧。从《湄公河行动》、《智取威虎山》、《红海行动》到这部《蛟龙行动》,再这么拍下去,现代化解放军这个大题材就毁了。本次影院排片,《蛟龙行动》的排片率就不高。这是很不正常的。我们的战士多么英勇,我们的军队多么威武,但凡用心点儿拍,认真点儿拍,也不会是现在的口碑呀。

这算是一个总的疑惑吧。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