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完春节经济账,我选择原地过年
如果不是被经济账和辛苦的人情往来劝退,谁不愿意回家呢?
作者|付饶
编辑|原野
一场体面的衣锦还乡,需要多少钱?
按照刘强东的标准:60岁以上的老人每人1万现金,14位小学教师每人10万,每户村民能领取35件家用电器,全村1500户人。现金加上年货,这个数字大概要3000万。
咱没有必要向企业家看齐,但对于一年拼搏在外的打工人来说(刨除掉本地人不用买票赶春运的情况),过年也免不了一系列花销:包括回家往返路费,回家之后置办年货和拜年礼物、给长辈准备礼物红包、给小辈儿准备过年红包......
当过年回家成了一笔经济账,有人选择了原地过年。
01 过年账单
“一年到头,看看自己的过年花销,再看看自己的工资,确实有被震撼到。”
从来没算过自己过年花多少钱的金金,今年突发奇想,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一条视频,提前复盘了一下自己在过年期间的花销:
深圳到哈尔滨的往返机票,5600元;
给父母二人买的体检套餐,3000元;
孝敬父母,2万;
家里年货,父母准备,所以花销为0;
小辈儿的压岁钱,2000元;
走亲戚、送礼品,2000元;
闺蜜朋友吃饭,1000元;
新年新气象,美甲美睫美发三件套,600元;
最后一算,要花42800元。这个数字,把金金自己都吓了一跳。
在视频里,她坦言:“虽然俗话都在说,有钱没钱都要回家过年,等真正工作了之后才发现,兜里没有个万八千,也不好意思回家过年。”
视频一出,引发不少归家打工人的共鸣。在这条视频评论区,一些声音表示跃跃欲试,也想算算过年这笔帐,同时也有不少人表达出了自己的无奈,“一年到头存不下来钱不说,最后一个月花销还大”。
尤其是过年回家的交通费用,对于回家路途遥远的人来说,这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以金金为例。深圳与哈尔滨相隔3300公里,高铁只有一趟,需要37个小时,飞机也需要5个小时。平时价格还好,金金经常能抢到几百块钱的特价票,但春运期间,往返机票几乎没有什么折扣。
老家同样是哈尔滨,在北京工作的倪倪也表示,因为父母会承包家里的年货置办,往年,往返路费是她过年回家开销的大头,但这两年情况开始发生变化。
她告诉略大参考,在哈尔滨成为冬天旅游热门城市的这两年,春运期间的票更难抢了。她只能选择和朋友开车回家,光是单程的高速过路费和油费就要1000多元。“这还没有算我请假的费用,因为怕赶不上除夕,也怕高速堵车,所以向公司请了3天的假。”
在交通费用之外,过年其他的花销费用正在上涨。
比如置办年货。
在还没有踏上回家之前,倪倪这几天就在网上开始选购零食、坚果礼盒,还有春联福字、灯笼等春节装饰。甚至被各个短视频平台种草了洗碗机的她,不断搜索各类洗碗机的功能和展示,决定给家里来个家电升级,来减轻父母的家务负担。
还没回家,她就花了将近2000元。“其实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5000元都打不住。回去第一件事儿,就是先带着父母去超市采购过年食材,这又是一笔费用。”
这两年,95后甚至00后慢慢在成为年货采购的主力军。《中国青年报》曾经援引一组数据:在年货购买人群中,95后与00后的消费占比在过去三年间以每年15%的速度递增,如今已占据近四成的市场份额。
春节的消费不止于此。年轻人还需要掏钱参与这些春节特定活动:走亲戚、买伴手礼、发红包。
在一些地区,即便是没有结婚,打工人也在从原本领零花钱的一方,慢慢向发零花钱的一方进行身份角色的转变。
今年28岁的倪倪,有个处了2年的固定男友,但他们还没有结婚的打算,按道理来说没结婚的人不需要发零花钱,但她也会替父母准备这份红包的费用。
在北方,给小辈儿包个200元红包是个很正常的事儿,关系比较好的小辈儿甚至能给到500元。她坦言,走亲戚总没有空着手的道理,买伴手礼上门也就成了必要的“面子费用”,一来一回,就得送出去2000元。
对于她来说,“人情往来”的这笔费用,注定是一笔只出不进的账目。已经在外打工几年的她,即便是有长辈给红包,也会以“我已经上班赚钱了”这个理由推辞掉。她自己都调侃道,“虽然给红包的时候,表面上像刘强东那样豪气,但心里其实更想当那个领钱的亲戚。”
像倪倪这样的人还有很多。
对于他们而言,春节不光是和家人团圆的传统节日,背后还有明码标价的经济账单。
02 精打细算的一年
百节年为首。
不能否认,中国人对于春节这项传统节日极为重视。但在这样值得庆祝的节日里,越来越多年轻人也因为春节假期的花销,真真切切感受到了经济上的压力。
近日,在抖音平台上,“普通人需要准备多少钱过年?”话题冲上热搜。
话题下,有将近5000人参与讨论,分享了自己的经验。根据网友规划和2023年春节消费图鉴,普通人过年开销至少要1.3万元,如果算上出游等项目,开销可能达到1.8万。
尽管有人在评论区开玩笑道:不回家,立省2万,但多数人还是选择回家置办年货,置办各种新衣服、新造型,为新年图个新气象。
只是,在春节花销上,有人开始做出改变——把消费降级的风,吹到了春节假期开销上。
一部分精打细算的人,选择有节制地花。
比如老家在山西太原的木木年前就开始了盘算。她把“过年支出”这项开销做了规划,列出春节活动,并将费用严格控制在1500元以内。在她看来,春节期间,人们很容易因为上头而大手大脚,所以,越到年底越要理性消费。
一部分追求更高性价比的人,选择在春节假期花销上“节流”。
比如说来自湖南的我老板。在她老家,过年非常讲求仪式感。尤其是过年走亲戚、送礼品、给小孩儿包红包三件套的传统流程,是必不可少的。但拜年礼盒长期存在浪费的问题:每家准备的SKU都差不多,最后都是提着礼盒来回送,没人真的爱吃。
今年春节,她在家族内部提倡:今年拜年只聚餐,不送礼,全部空手上门。家族群里的成员表示了一致同意。
事实上,人们对于春节消费的观念,在最近几年已经开始做出改变。
一个重要的变化是:人们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物质消费。更多的家庭选择旅游过年,把春节变成普通的假期;还有人选择原地不动,利用春节假期“宅”起来,修复一年工作的疲惫。
当然,从过去的大手大脚到现在的理性,很多人转变的关键因素,依然是经济账。
03 一道数学题
在王宝强和徐峥主演的电影《人在囧途》中有这样一幕:为了打发在小巴上的无聊、打破车里的安静,王宝强饰演的角色带动所有人一起合唱,其中有一句就是“有钱没钱,回家过年。”
但不少人在工作后才发现,这句话很难套用在现实生活中。上过班的打工人在经历过几个春节后,深有体会:有钱,才能过个好年。
一方面,回家意味着年货礼品、新衣打扮、人情往来,这些必要支出能在新年期间快速榨干一个普通年轻人的钱包。
另一方面,不回家便意味着省去不必要的开支,甚至能在过年期间赚点快钱,就算是去打零工,一天也能赚上三天的钱。
回家,肯定得花钱,不回家,或许能赚钱。这就使得“过年回不回家”成为了一道答案明显的选择题。
有些人主动选择留下,只为了多赚点钱。
比如平面设计师卡卡。整个2024年他都在辛苦地找工作,终于在10月底入职了一家大厂的北京分公司。虽然工作很认真,但2个月后,他和领导的约谈中被告知不符合该岗位的要求,没能过试用期。
囊中羞涩的他,选择留在北京,寻找一些春节期间的零工。他刚刚得到的一份工作是酒吧小时工,虽然工资不高,但用来支付日常吃喝也够了。
在北京一家互联网公司工作的凯西做出了不同的选择。她原本想趁着春节将近10天的假期出去旅游,目的地是杭州与周边小镇。她提前两周抢好车票、订好酒店,还花了两个晚上仔细做了旅游攻略,甚至约好去上海朋友家一起过除夕夜。
图:凯西原本出行计划,现因为计划有变,只能取消行程
但家里长辈的突然来访,让凯西只能留守北京过年。计划的改变,给她带来大把的空闲时间,趁机赚钱的想法,很自然就冒了出来。
凯西大学期间有过在迪卡侬兼职的零售工作经验,这两年摆摊经济大行其道的时候,她还在离家不远的网红公园附近摆过一阵调酒、咖啡摊儿。不同于新手,凯西认为自己有着丰富的经验可以胜任很多兼职岗位。
信心满满的她,在社交软件、Boss直聘等平台上看起了相关贴文,甚至还摸进了一个专门提供北京各种零工信息的群。
图:北京某日结零工群截图
但一圈观察下来,她发现春节零工的门槛并不低:比如餐饮行业需要办食品健康证;一份在朝阳公园当NPC,一天赚500-1000元的工作,要求申请者会跳舞或者有绝活,通过面试才能录取。
就连像是在北京天坛、地坛等庙会商摊摆摊的零工工作,申请的人也不少。凯西透露,她询问了一个在朝阳公园商摊摆摊的职位,但被告知该职位在1月6日就已经招满了。
由于位置太远、没有时间面试、办健康证、时间对不上等各种原因,凯西目前仍处于观望的态度。关于春节零工的帖文中,那些“避雷”“骗子”“中介”等字眼,也有点让凯西打退堂鼓。
有着多年养猫经验的她正在考虑,要不要接一些上门喂猫遛狗的活儿。
如果能在春节接到活儿,赚点钱当然是好的。但如果接不到活儿,在朋友们都回老家,家里老人身体状况又不方便出门走太远的情况下, 该如何打发这个悠长假期,也是个难题。
从这几年的趋势来看,人们对于春节的选择更加多元:不再把回家团圆作为唯一的必选项,也不是只依赖物质礼物来维系关系。这其中有自主选择的成分,辛苦一年的人们选择在春节假期为自己减负,或许多少也有无奈:如果不是被经济账和辛苦的人情往来劝退,谁不愿意回家呢?
头图来源|AI制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