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乡村振兴规划吗?
向城市看齐的乡村振兴
在澎湃新闻的资讯平台上,偶然看到了乡村全面振兴规划发布的消息。惴着一种期待,仔细看了看要点,心里有一股难以言说的味道。
首先,我必须承认,我并没有机会阅览规划全文,仅仅只是粗略地浏览了新闻上公布的要点,所以后面的这些想法可能有些不太妥当,所以先说声对不起请原谅。
在我看来,其中最大的缺陷莫过于缺乏清晰明确的行动路径。固然规划中设定了宏伟的目标,可究竟如何去实现这些目标,却没有给出详尽且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法。“到2035年,乡村全面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现代化基本实现,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这个目标当然很诱人,但后面的要点似乎不是在向这条路在发力。
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乡下人,对于乡村的发展有着切身的感受。我始终认为,乡村振兴的核心要素是人,如果乡村里没有了人,那还谈何振兴?然而,让人感到忧虑的是,这个规划似乎恰好走在了一条相反的道路上,明显在鼓励人口向城市集中。比如说,“推动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全部常住人口”这一表述,还有“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合法土地权益,依法维护进城落户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探索建立自愿有偿退出的办法”等等,这些条条在我看来,似乎无一不在暗示和鼓励人们离开乡村,奔赴城市。
再谈到粮食保障、菜篮子工程等方面,在我眼中,它们无非就是引导资本进入农业领域进行开发的手段、做好城市保障罢了。
从整体上看,整个规划给我的直观感觉就是,乡村被设定为充当城市经济发展的坚强后勤保障。你看看,城市方面强调要做好进城农民的平等保障工作,农业领域要全力保障粮食安全、推进菜篮子工程等等。这一系列的举措,表面上看似乎是在为乡村发展助力,实则更多的是为了保障城市经济的蓬勃发展,而非真正致力于乡村的全面振兴。
就拿盘活农村资产这条措施来说,在我看来,无非是在鼓励城市人口下乡租房以及开发相关产业而已。说到底,这依旧是城市经济发展的辐射效应在起作用,乡村自身的振兴需求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关注和满足。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乡村一直是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它当然要做好城市的后勤保障。从改革开放到现在,乡村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劳动力。而如今,在乡村振兴的规划中,如果不能真正从乡村自身的发展需求出发,只是将其作为城市经济的附属,那么乡村的未来发展将充满不确定性。说句过激的话,这还是在乡村衰落的路径上走。
从社会角度看,乡村人口的大量外流已经给乡村带来了诸多问题,如空心村现象、留守儿童和老人的照顾问题等。如果规划不能有效引导人口回流,乡村的社会结构将进一步失衡。这是中国经济发展现在呈现的一个矛盾,一方面城市工商业的发展需要注入大量的人口,这些人口当然只能来源于乡村,但另一方面,乡村青壮年的大量外流,必然使乡村走向衰落。这真是我们的政策制订者们需要统筹考虑的问题。
我以为,如果这真是一个乡村全面振兴规划,就一定要注重乡村自身的特点和需求,提出目标,规划行动路线,真正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否则就不要冒乡村振兴之名,行城市发展陪衬之实的这个所谓规划。
衰落的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