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业辛迪加丨进步的终结?
图:Kevin Dietsch/Getty Images
原文截图
进步的终结?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 E. Stiglitz)
三十五年前,随着欧洲共产主义土崩瓦解,世界经历了一个划时代的变局。弗朗西斯·福山的著名论断称那一刻为 “历史的终结”,他预言所有社会都将趋同,最终迈向自由民主和市场经济。如今,指出这一预言有多么错谬,几乎已成老生常谈。随着唐纳德・特朗普及其重振美国运动(MAGA)卷土重来,或许我们理当称当下这个时代为“进步的终结”。
我们绝大多数人都认为进步是理所当然的。但我们理当铭记,两百五十年前的生活水平与 两千五百年前没有什么不同。直到启蒙运动和工业革命到来,我们才在预期寿命、健康和生活水平方面实现了巨大提升,那些提升厘定了现代社会的内涵。
启蒙思想家认识到,科学实验与摸索可以帮助人们理解自然,形成革命性的新技术;社会科学则可以在改善社会全体成员生活状况的努力过程中促成更密切的协作。这些努力有赖于法治取代专制,尊重真理战胜蒙昧主义,以及人类事务中专业知识地位的提升。重振美国运动最令人不安的特点之一,是对这些价值观的彻底摒弃。
进步能持续下去吗?就像苏联成功发射人类第一颗地球同步卫星那样,我们或许会见证特朗普及其拥趸主导太空和人工智能领域的重大技术伟业。但我们真能指望美国的新寡头阶层主导持续且普惠的进步吗?今天,那些掌权者完全受到追逐财富的驱使,他们无所顾忌,通过剥削和寻租聚拢财富。他们业已展现出的聪明才智,是利用市场力量,借助媒体和技术平台,通过广泛的操纵和虚假信息,去增进私利。
今天的美国式腐败与过往腐败形式的不同之处,在于其规模之大、无耻之甚。相较于与我们已有的腐败形式,往棕色纸信封里塞百元美钞的说法,听上去是古朴典雅的。美国的寡头可以公开向政客的竞选活动 “捐赠” 数亿美元,以换取帮助。十五年前,特斯拉公司获得了巴拉克・奥巴马政府提供的 4.65 亿美元无附加条件贷款,与即将到来的巨额捐赠相比,这笔钱会显得上不了台面。
进步有赖于基础科学和劳动力教育方面的投入。但在第一个任期内,特朗曾提议大幅削减研究资金,乃至于他的共和党同僚也满腹狐疑。这次他们还同样乐意抵制他吗?
无论如何,当承担进步和知识传播重任的机构不断遭到攻击时,进步还有可能实现吗?重振美国运动最想做的,不过就是撤销那些进行大量前沿研究的 “精英” 机构。
假如大量人口饱受教育、健康和营养食品缺乏之苦,没有国家可以真正繁荣起来。在美国,约16% 的儿童在贫困中长大,学生在国际教育评估中整体表现平庸,营养不良和无家可归问题已普遍存在,预期寿命在主要发达经济体中垫底。唯一的补救办法是增加并优化公共支出。特朗普及其寡头团队却致力于尽可能削减预算。这样做或令美国更加依赖外国劳动力。但移民,甚至是高技能移民,也都是特朗普的极右翼拥趸所厌恶的。
尽管长期以来美国在推动基础科学和技术进步方面引领世界,但很难想象,这种情况在特朗普治下还能持续。我看到三种可能的情形。第一种,美国最终正视其根深蒂固的问题,摒弃重振美国运动,并重申对启蒙价值观的坚守。第二种,美国和东大分别继续沿着寡头资本主义和威权国家资本主义的道路前行,世界其他国家则落在后面。最后一种,美国和东大维持现有路线,但欧洲扛起进步资本主义和社会民主的大旗。
不幸的是,第二种情形最有可能发生,这意味着我们必须考虑美国日益严重的缺乏问题在多长时间内仍将维持可控局面。因市场规模巨大、工程师储备丰富且致力于长期规划和全面监控,东大在发展技术和人工智能方面优势巨大。此外,东大与西方以外 60% 国家的外交远比美国的成功。但当然,东大和特朗普治下的美国,都没有致力于自十八世纪晚期以来驱动进步的那些价值观。
悲剧的是,人类正疲于奔命,应付攸关人类存亡的挑战。技术进步赋予了我们自我毁灭的手段,而防范这种情形的最佳方式是通过国际法。除了气候变化和大流行病带来的威胁,今天我们还得担心缺乏监管的人工智能。
有人会反驳说,进步固然可能暂时停住,但过往在基础科学领域的投入将继续带来宝贵的回报。此外,乐观主义者可能补充说,每一个独裁政权最终都将终结,历史会继续前行。一个世纪前,法西斯主义席卷全球。但那引发了一波民主化浪潮,同时有非殖民化和民权运动对抗种族、民族和性别歧视。
麻烦在于,那些成功的运动走得太远,且时间不在我们这一边。气候变化不会等到我们团结一致展开行动。美国人能在教育、健康、安全、社区和清洁环境的基础上,以共享繁荣的形式享受持续的进步吗?我是怀疑的。进步在美国的终结会在全球产生连锁反应吗?几乎肯定会。
眼下要知晓特朗普再度担任总统的全部后果,还为时过早。历史确实会继续前行,但可能将进步抛在身后。
(作者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曾担任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本文原题“The End of Progress?”,由报业辛迪加发布于2025年1月21日。斜体字是原文所有。译者听桥,对机器提供的初步译文有校阅,并有关键词替换。)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共同营造“阳光、理性、平和、友善”的跟评互动环境。